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1883
  • 博文数量: 74
  • 博客积分: 8210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10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12-21 01:09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68)

2010年(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Java

2011-08-25 19:21:20

牛干巴

  1284年,马可波罗来到昆明,他看见,昆明人将黄牛和水牛的肉“截成小块,浸在盐水中,再加几种香料”而食。这就是 “牛干巴”的雏形。

  “牛干巴”的美味,和云南独有的气候温度、空气湿度、紫外线强度密切相关的,别处还真做不出来。的回族同胞在农历寒露前后,请阿訇主持宰杀黄牛,一头牛必须宰割成“24刀(块)”。然后把上等肉块用盐和香料腌制、晾晒而成色如板栗,香而不燥,鲜咸可口,便于携带保存的“牛干巴”。“牛干巴”可以油炸、水煮、火烧。“油淋干巴”是所有餐厅必备的名菜。

油淋干巴 小刀鸭

  回族的“小刀鸭”也独具一格。鸭种多为麻鸭,烤出来会有些焦味。清朝的回族厨师,采用出生38-40天的小麻鸭,用盛产的蜂蜜水、松毛及土制焖炉子烤出来,色泽金红、皮脆肉香、连鸭骨也嚼得动。因为宰鸭用大刀,掏肚用小刀,鸭子大小“长不过大刀,短不过小刀”,得名“小刀鸭”。

油炸干巴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西餐进入昆明,出现了用面包粉“炸牛排”的新式清真菜。1948年,回族京剧大师马连良来到昆明,在“两益轩”,想吃“牛口条夹”这道北方清真菜。厨师马允勤听马连良介绍了此菜的做法,马上制作出来,马连良吃后赞不绝口,在昆期间,大师天天来“两益轩”吃这道风味的“牛口条夹”,一时间,两益轩的这道菜风靡昆明,传为佳话。

牛口条夹

  回族同胞几百年来创制的清真菜,是滇味菜肴里的一朵奇葩!


阅读(45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