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3113
  • 博文数量: 42
  • 博客积分: 356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7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11-23 14:08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5)

2010年(27)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11-01-25 02:08:16

中国足球为何战败fasgj
    19日上午8时许,从花垣县城出发,行程约25公里,到达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原住地茶硐。我还是十多年前到过该地,实在不知道,现在的茶硐,变成了什么模样,忽然有一种惶恐滋生。第一个变化,是现在的镇名已改,直接叫“边城”镇了。镇党委书记,为县委常委兼任,这位女书记看似面熟,一问,果然是十多年前该县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她很欢迎这些翠翠们的到来,只是言谈之间流露出一点遗憾:这个选翠翠活动,似乎该由他们主办为好。 我识得本地方言,本地对翠翠们的到来,倒是十分关注,翠翠们刚刚出现在茶硐大河的河街上,就引来围观赞叹。欢迎翠翠们回边城的横幅,街口以及翠翠岛上都悬挂着。我听得几个边城老乡在议论。 一个女的问:“果真有过翠翠这个人吗?” 一个男的答:“那哪里有?还不是文人在扯卵谈?” 对这个久下不停的雨水,我丝毫办法也没有。前一日,几个红网的负责同志问,如果到了茶硐继续下雨怎么办?我说,随缘吧。是日头就是日头,是雨就是雨。日头和雨天,都是翠翠的天。话虽这么说,心里还是期盼晴朗,这些翠翠们,要拍摄外景,做一些比赛的项目。要是雨天,那还是极不方便。红网还组织了10人的“摄友团”,全程跟随者翠翠们,加上视频摄制,很庞大的机构了。如果下大雨,那么,精彩程度无疑会折扣不少。 我听得,一笑。我认为那男的说话,很有风趣感,把小说创作这个道理,一下子就点拨透了。沈从文在76年前扯的这个卵谈,确实扯得生动无比,直到现在,还有我等想继续扯蛋下去,想利用这个翠翠选秀,向这个伟大的扯谈家表示崇敬。 沿路还是天雨。快到茶硐的时刻,我发现天色有了转晴迹象。雨住了,并且,云层里漏下了那种日头的白色光芒。几乎是随着我们的到来,一切雨过天晴! 沈从文笔下的那茶硐大河发起了洪水。知情者说,上游的贵州下起了大雨,河水早上涨起来了。环顾一望,河中心原来的河滩,已经筑高许多,用条石围起了一座岛屿。面积估计有个把足球场大小,上面安放了一座黄永玉设计的汉白玉翠翠像。如果站在茶硐的河街,面朝翠翠岛,那么左手方向,翠翠岛隔河便是三不管。所谓三不管,就是指这里是三省都不管之地。这块早先为四川、贵州和湖南都不管的沙洲,据说是自由分子解决问题的好去处。但现在,它已经有了明确归属,划归为重庆。靠河一面混凝土加大石砌成高墙,上书“三不管”几个大字。三不管上修筑着宏大一建筑,白墙黑瓦红梁,与对河中央的翠翠岛一起,逼抢着下游茶硐的所有空间,让人怪不舒坦。这是人工建筑,超乎了小说,阻断了生态遐想。可是,按当地当时某官员的逻辑,是现在做的这个人工的东西,放在百年之后也是文物。对此,我暂不做评价。右手方向,也就是下游的山嘴,飞架了一座现代桥梁,那是通往重庆的一条新的高速公路桥。往上游稍微回溯一点,靠站立一侧的山崖,便是从文笔下的笔溪咀了。青山半腰上,新建了一座塔,那就是白塔,白身青瓦,倒是没记住是几层几重。翠翠岛的尾端对河,似乎就正对着这个白塔。那么,白塔的下方,便应该是翠翠和爷爷的渡船所在。但是,随着那条古驿道的废弃,那渡口早已经废弃。况且,翠翠岛的尾端,已经筑起了一座高坝,河水在这里被抬高后,轰然冲击下去。河滩和卵石,自然已不可见。现在的渡口,已经上移到翠翠岛上方的重庆洪安和茶硐镇之间。啥时移上去的,我没有考证,也没查看过资料。我上个世纪90年代到此的时候,就发现渡船就移上去了,还乘过那渡船,式样跟小说中描写的差不多,也是一根缆绳横过河去,船家手拉着缆绳移动船只。现在,两镇之间又修了桥梁,这渡口,也是摆设了。 我们乘坐机帆船到达这个翠翠岛。石头,满岛的大石,倒是有些特色。谢局长介绍,这些大石并非本地原生,是从很远的他县伐取来的。黄永玉留有墨迹和作品,翠翠雕像是其代表。十米左右的立式雕塑,是一个丰腴的长身翠翠,和她的大黄狗。连当地人都说,黄老的这个翠翠,真有点不可思议,身段和脸庞神色,颇像西方女人,却分明留着大辫子,那条黄狗,也变成了他喜欢豢养的西方大犬。我又想起了那些镇民们的议论,所谓文学,艺术,那硬是艺术家们相由心生。也算是我跟着扯卵谈。 拍照,留影,不亦乐乎。翠翠岛的时光,是属于翠翠们和摄友(色友)们的。翠翠岛上的准翠翠们,都是一色红苗服,显得喜庆热闹无比。包括我和陪同的花垣县王副县长、人武部刘部长、旅游局谢局长等,都变成了十足的观众了。下午快一点钟,岛上的外景拍摄完成了。河水还在猛涨,我们从岛上回撤的时候,机帆船出于安全起见,已经停航。我们上岛时,是乘坐一条翠翠号船,而眼下,我们只能分乘两次返岸。翠翠岛一游,真是庆幸。 再后来,我们乘着未雨的机会,赶紧过桥到现属重庆地界的洪安去。桥头有刘邓大军的大型雕塑,手指着对河茶硐这边,背景碑上大书:解放大西南。翠翠岛上的雕塑,和这个刘邓大军的雕塑,不小心形成一个文化的对照,让大家会意联想,嬉笑一通。明明到了重庆的地界,但奇妙的是,我们竟然到了一个湖南人的农庄。这是一个历史的产物,据说,在新中国前,这块地就被湖南人买了,以后大家都严守合约,这块地和这户人家的门楣,都一直贴着湖南标签。 农家乐室外坪中,长满了柑橘树。四五个饭桌,就摆在柑橘树下的空闲地中央。多年没吃过的苞米饭,用竹篮子盛着,冒着腾腾热气,满园飘香。有些饭篮子,干脆就吊挂在果树的断枝上,很方便取用,算是一景。翠翠们去厨房帮厨,不多时,就端来上一碗碗菜来。唱歌的吴娟说,她要炒一盘虎皮青椒给我们吃,但到后来,这盘菜没有上来,估计是原材料没有准备吧。 饭后,翠翠们去看了那个撑渡船的老船工,据说100岁了。原本计划的撑渡船情节,因为洪水而自动消亡了。河街上,有个大型的仿古茶楼,翠翠们在这里换装,换回现代装扮的翠翠。同行的一位老乡对我嘀咕:这些翠翠是好看,就还是太洋气了。乘着这个空闲,有些翠翠给茶硐人专门准备的本子上留言,留下她们对回娘家的感受。这当儿,摄影家集中起来,对“最上镜翠翠”做了投票。投票在花垣王副县长的监督下完成,选票被封存到一个织锦囊中。 乘车返回的花垣县城的时刻,雨水猛然下了起来。 看来,是老天在垂怜这些执着的文化寻根人,和这些活泼的翠翠们! (照片,均为本人苹果手机胡乱拍摄。署名:翠翠大舅。) 大河中的翠翠岛。 大水愁煞人。 在重庆这边看茶硐大河,红黑的水,掩盖着锰三角下的罪孽。 河街。 黄永玉的翠翠作品是不是好东西? 开心的翠翠们。 翠翠岛上学唱苗歌。 色友们。 水大,连县太爷也帮助拉纤固定渡船。 一船分作两船走。 大水中,所有船只泊岸。 那边就是洪安。 对河有翠翠? 忙并快乐着。 农家乐。 黄永玉还对了对子在这里。他叫从文表叔。 翠翠来吃饭。 农家乐,口气不小。 写留言。
材料大打"航天牌" "治病裤子"性药吹破牛皮恐受罚
阅读(26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