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30308
  • 博文数量: 83
  • 博客积分: 4136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88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11-19 21:1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3)

文章存档

2013年(1)

2011年(25)

2010年(57)

分类:

2010-11-19 23:32:14

 

说明:里面有原文,有自己的理解。

偶粗浅的进行了下总结,主要目的是想提取柳比歇夫采用的方法,为我所用。
时间统计法不仅仅是记录时间的流向,还包含了精力管理,计划管理。
个人感觉里面很多理念和gtd也有类似相通之处。
很多人有对金钱记账的习惯,这是很好的习惯。但偶感觉时间尤其值得去记录。因为金钱没了,浪费了,还可以再赚,但时间没了,那可是再也回不来了。
 
 一、产生原因
   柳比歇夫在年轻时(一九一八年),已经提出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他善于统计,通过计算得知,为达到目标,需要比常人或现在的自己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他开始找寻方法。
 
二、过程
 他是逐步完善他的时间统计法的。
 开始,他只是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下脚料,但后来时间下脚料越利用越少,而时间需求越来越大。
 于是他不断完善自己的时间统计法。
 他通过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考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
 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 他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对自己能力的掂量愈来愈精确。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之路。
 最终,他形成了一套集时间记录,总结,计划于一体的系统化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包括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对于精力,他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精力旺盛和低迷的不同状态去安排计划,安排事情。
对于时间,他计算出一天可以用于工作的纯时间,用于去完成达到自己的目标。
 
 时间统计法成为了他生活的框架。
 他在回答自己朋友的质疑时,回答:我习惯了这种方法,没有它,我什么也干不了。
 (个人认识:胜间和代的书中,多次提到,要有自己的框架,我理解的是应该有自己的系统,柳比歇夫根据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情况,形成了自己的框架。)
 
三、达到的效果
 1.柳比歇夫一生无数的成就。
 2.获得了大量的时间。确切的说是大量的时间去做达到目标的事。首先是很强的时间观念,让他不浪费时间到无意义的事上,再是做的计划,使柳比歇夫尽可能的不偏离自己的计划轨道。
 3.身体虽不好,但长寿,一生基本健康。因为他是根据自己的身体规律去工作,投入和产出达到了一定的平衡。他睡眠时间很长,有十个小时;他累了就去休息。这些对身体的投入,保证了他产出时需要的精力。
 4.证明,如果把才能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
 5.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变化,看书的数量,各种类的比重,时间的具体流向。
 6.对自己的做事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为做计划时提供很好的参考。比如通过统计总结出自己看一本书需要3个小时,那么在计划时,就将预算中拿出3小时归这本书。
 
四、时间统计法介绍
 他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每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
 1..1每天记录,什么都记下起讫时间,任何活动-休息、看报、散步,都记下时间,多少小时,多少分钟。误差不超过5分钟。
 不断看表,无休无止的进行自我工时标定。(建议想进行时间记录的朋友,买个便宜实惠的手表带下。毕竟看表比看手机方便多了。看表只需要一抬手腕,看手机需要从兜里掏出来,有时侯还要翻好几个兜。人很多时候会因为偷那么一点点懒而不去做一些事情,当然也包括看表了。)
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的到时间的流逝
小结所用的时间也记录。他的每篇论文都有时间成本。(看到有些朋友在用一小时一记录自己时间流向的方法,个人感觉那和时间统计法提倡的稍有出入。应该还是像柳比歇夫那样,什么都记下起讫时间为好)
(开始很容易忘记去进行时间记录。这里提供个我觉得可行的方法进行参考。忘记记录时间,应该是没有那个习惯。通过每天的不断提醒,让大脑形成下意识的反应,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第 一次提醒。我是每天早上记录晨间日记的,用的台湾人那个软件,morningdiary,软件开始有个界面,我上面写了些自己想养成的习惯,每天看一下, 设想下什么情况会用到这种情况。这是用到了一个心理建设的作用,就类似运动员在训练时,不断设想自己是在正式的比赛那样子。里面其中一条就是记录时间的具 体流向。
第二次提醒。晨间日记里我设了个成功日志,每天记录五件成功的事,里面记上一笔自己记录了时间。一是对自己肯定,二是又在潜意识里重复强调了下记录时间)
 1.2他的日记很简短,只记和自己工作或自身相关的事。国家大事在上面基本没有反应。--记录所用语句很短,只记下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尽量少的句子记下做过的事。比如:10:00-10:20,阅读《奇特的一生》。还有就是记录工具便于携带,便于记录的问题。我目前是用一张A4纸进行记录)
 每天临睡前进行时间统计。计算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了,花了多少。最后算出基本消耗时间。每天合计第一类的工作时间。(他每天的统计,结算,详细到了无情的地步,什么也不隐瞒,什么也不缩小。) 计算的是纯时间,即刨除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毛时间就是用在这项工作上的所有时间,包括纯时间和休息时间。
以下,就是柳比歇夫的日记结构: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八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二小时二十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一小时五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三小时二十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五分,
《消 息报》——十分,《文学报》——二十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六十六页——一小时三十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四十五分。
 --每天小结,睡前,纯时间的工作统计,总类统计,分类统计
 
 
 2.每月小结,将这月第一类工作时间,第二类工作时间分别合计出来。然后是第一,二类的工作的详细的一览表。借助图和表的形式。
--每月小结,详细统计这月中的时间消耗。模式:总类时间,分类时间,详表。
 第一类的非常详细,第二类的同样非常详细。
  3.年终,根据月小结做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旁边注着数字,又是加又是乘。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年度总结篇幅巨大,很详尽。什么记录都有。看了多少书,什么书,各国文字的文艺作品看了多少等。
 即使月小结中已详细记录,年度总结中也再统计一遍。把所有干了的,读了的,看了的统统收集到一起,加以计算,分门别类。一年来的工作和休息-简直什么事都要结算累计。例:娱乐-六十五次。接着列清单,列举看过的戏、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参观过的展览会
 年度总结有个欠债的账单,列着每月看完的书留下的尾巴。每年重复一次,没有减少。
 每份小结、总结的末尾都注明了他们的代价-花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柳比歇夫是统计高手,他的方法应该是借鉴了统计学中的一些方法,我目前还没有看统计学相关知识,不过感觉,应该了解下相关知识,在统计总结时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看 到有网友用excel做统计总结,不错的主意,自由定制性很强。我刚想到用家财通记金钱的软件来记录时间消耗,还在试验阶段,不晓得效果咋样。呵。我把时 间消耗去向先分成两个主类:精力积累和精力消耗。精力积累又分为基本活动和磨刀之举。基本活动包括睡觉,吃饭;磨刀之举包括健身,小憩等。还不成熟,有待 完善。
 
五、有关计划的部分
 计划有月计划,年计划,五年计划。
  月计划
先是通过时间统计法,了解到自己每天,每月能用于工作的时间有多少,以此为标准容器;通过时间统计法,还了解到自己做每样工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于是以这两个标准,安排工作和活动。
 每 天分为必须活动,非必须活动。睡觉,吃饭、这是必须的标准活动。一般约消耗十一二个小时;非标准活动,即办公、学术工作、娱乐等,约占十二至十三小时,这 是毛时间。纯可利用时间是十小时,分成三个单位,或六个半单位。根据自己身体的节律,精神状态去安排工作、活动进行计划安排。
 这样每月预算三百小时。总结、计划占百分之一,顶多百分之二,即三到六个小时。
 计划就是挑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各得其所。
 用去的时间,应该同他从事的工作相称(我觉得是说时间花费的多少和工作的重要,紧急程度相符)
  需要高深学识的工作,一天至多干七八小时。 
 除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所有规定的工作量都竭力完成。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作、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等)。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第一类工作和第二类工作的的分类方法,应该是以他要达到的生物学目标为标准)
 年计划
 总结完上一年,就该制定下一年计划了。下一年计划是根据柳比歇夫提出的任务大致安排的。
 五年计划
 除年度计划,他把一生时间,制定成一个个五年计划。每过五年,把度过的时间和干过的事分析一通,做个总的鉴定。
 做月计划,年计划,五年计划,总结时比对完成情况,原因是什么。
 
 
 
六、柳比歇夫的读书方法
 写很多东西,备而不用。(写的过程就是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就像《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中介绍的,要去写出来,与人共享)
 读的慢。(但由于做摘要,所以不容易忘记)
 不太了解的书,尽量做摘要。重要的论著,摘要详尽;最重要的论著,要写个提纲,评论性简介。
 读的东西很多,很杂。反映出来就是柳比歇夫即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
 
 
七、柳比歇夫的分类方法
 他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
 凡他碰到的东西,他都想加以分类,把他们相同和相异的程度确定下来。(相同和相异是分类的标准)
 很多科学家认为,事务性的工作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利于创造的一项条件(条理清楚了,利于大脑摆脱杂事的束缚,集中精力到当前工作中。有点gtd的味道)
 他对自己的文件进行分类,装订成册,信件、手稿都用打字机重新打过。把形形色色的杂志中需要的文章另行分类,装订成册。书籍,特别是杂志上的单篇文章,如果不编入系统的体系中,往往就会湮没在浩瀚的藏书中。
 通过目录卡片,登记自己收藏的文章、书籍和小册子。目录卡片有个总的索引。
 柳比歇夫把事务性工作看成是休息,是享受
 他做这项工程浩大的工作是出自他的需要,出自工作的需要。在需要的情况下,人什么都能学会。没鞋穿,就用树皮编成鞋。
 
八、柳比歇夫根据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情况,总结的几条规则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休息
 不同内容书籍交替着看
 睡的多,一天十小时左右
 累人工作和愉快工作结合在一起
    这几条守则是按他自己生活和身体的特点拟定的。他研究自己工作能力的心理特点,研究最适合自己工作能力的日常生活制度
 一切服从于生物学,凡是无助于此的,一概置之不理。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和满足虚荣心上
 
 
 
九、柳比歇夫对待时间的态度
 柳比歇夫热爱时间,珍惜时间,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
 他不但尊重和热爱现在,而且尊重和热爱过去。他强烈感受到时间与时间之间的联系
 他为自己订出了一些道德上的禁令,规定了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制。在什么地方有权使用时间,什么地方无权滥用。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和满足虚荣心上
 对于人,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也没有休息,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田间轮作制。(记得以前看到过,李敖是通过拖地,做家务调剂自己的工作,当做锻炼身体)
 
十、其他
 柳比歇夫的坐功很好。
阅读(74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