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436)
分类: LINUX
2012-12-24 09:55:45
《Multiple Large Core Contexts》——读书报告 王子一
本周精读了上周已经接触到的板块《Multiple Large Core Contexts》,针对Figure 8,Figure 9在Multiple Large Core Context环境下与ACPM在单核情况下加速的情况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通过这两个例子对于Multiple Large Core Context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是对于figure 8(a)的分析,在iplookup 32核预算执行条件下,随着LC和SMT的增多,加速效果有着明显的效果。由于iplookup同时执行着在竞争中的多个决定性板块,所以Multiple Large Core可以有效地加速解决瓶颈问题。在ACPM基础上的BIS的执行速度也从一个大的单核的10%加速提高到了在large 2-way SMT core的 25%加速情况。如图所示:
Figure 8(b)则主要体现的是在mysql-2 additional large cores的环境下由于在大量减少线串的数量而决定性板块并没有十分激烈的竞争运行的情况下MC-ACS或BIS减速运行的情况。这主要体现了,最佳的加速情况和最佳数量的大核应该是适量的线串数量和瓶颈加速情况共同决定的。如图所示:
因此我们可知:最佳的执行状态不仅需要软件通过对于硬件配置的解决剪裁瓶颈的情况而定,也由所谓的“大核”能否适度执行线串的数量来决定。
Figure 9主要体现的是在相同核预算情况下不同核配置的加速情况的几何解释,核预算涉及范围从8个小核到62个小核。从之后的四个表格中可以很清楚的体现不同的核数量对于加速情况的影响。然而也可以得知:在大核上拥有SMT对于并不能很大程度上的改变BIS的执行表现。真正影响SMT在大核上的加速效果的有两个因素,这个在上周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了。但是我们也可知最后的结论是,利用SMT来加速解决large corecontext环境下的瓶颈加速问题对于BIS来说并不是有很大的用处。
问题:equallycritical bottlenecks 是什么意思?
LC与SMT有着什么联系?
硬件配置的执行效果与线串数量和核数量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