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1797
  • 博文数量: 13
  • 博客积分: 600
  • 博客等级: 上士
  • 技术积分: 15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1-18 23:5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3)

文章存档

2010年(1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项目管理

2010-01-27 23:36:52

日期:2008-06-16 00:00:00

摘要
  台湾为加速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建立数字电视整体环境,1997年11月10日定出数字电视推动时程,并要求台湾无线电视台于2001年12月全区开播数字电视讯号,预计2006年1月 1日数字收视普及率达85%时,将停止现有模拟电视讯号播送,全面改为数字讯号播送。

前言
  台湾为加速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建立数字电视整体环境,1997年11月10日定出数字电视推动时程,并要求台湾无线电视台于2001年12月全区开播数字电视讯号,预计2006年1月1日数字收视普及率达85%时,将停止现有模拟电视讯号播送,全面改为数字讯号播送。
   台湾推动数字电视趋势,已于2003年4月18日启动台湾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全区开播,并在2004年7月1日,台湾全区5家无线数字电视台,以多频道节 目正式营运播出,2008年由新闻局补助,公视建置的高画质数字电视HIHD于5月15日试播,但至今仍未全部数字化。
  看似顺利的数字电视讯号播送,相较时程,台湾的数字电视建构时程已经落后,是因为技术上的困难?还是有其它考虑,造成推行上的迟滞,值得研究思考。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

  「数字化」就是把以前将声讯、视讯以「模拟讯号」传输的技术,转换成只有0与1 2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数字讯号型式。转换成二进制的讯号模式,可简易去除「模拟讯号」易产生的噪声与干扰,保持传送数据质量,此外,还有着可压缩数据,方便传送…等优点。

    传统模拟电视广播,1个频道只能传送1个节目,而新的数字电视技术,却能在1个数字电视频道,传送至少3个或是更多的节目内容。 电视广播数字化后,电视的质与量可充分提升,加值多媒体服务,整合通信与计算机产业,开发更多元化的业务与商机,观众透过电话与数字电视结合,满足如购 物、享用互动节目这类双向互动功能,也可连接因特网…等数字设备。

   传统模拟电视广播有2种标准,美国的NTSC与欧洲的PAL,而数字电视目前则有3种传输标准,分别为美国的ATSC系统、欧洲的DVB-T系统及日本的ISDB-T系统。

   这3种技术差别在于,欧洲系统在行动接收方面,相对更具优势,在车速达130公里时,仍可收看电视节目,欧洲系统可构成单频网(SFN),对收视不良地 区,建立改善转播站较为有利;反观美国系统则缺乏这2项技术特点,但技术内容简单;日本系统为改良式的欧洲系统,性能与欧洲系统类似。

各地数字电视广播技术运用概况

  日本ISDB-T技术,实际上是欧规的DVB-T改良产物,但一样拥有与欧规相同的3种传输方式。ISDB-T规格目前只有日本与巴西采用。 美规的格式,目前只有北美、加拿大、南韩…等地采用,其它区域大部分都是实行欧规,欧规约占全球的80%以上。

   有1个地区是比较特殊,即大陆独自发展1套DMB-T/H系统,这套数字电视系统的来源是融合欧规与美规的技术特质,目前在大陆地区、香港、澳门等地使用。

作者:许家铭

   不同规格在不同国家间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外不同地区制造的电视或解调器,若是到了不同电视信号格式国家,就无法使用。其实,这点不是数字电视时代才有的现象,早在模拟的2大系统(欧规与美规)时,在不同区域购买的电视,同样会发生无法使用的状况。

    不过数字电视较麻烦的部分在于,目前正处模拟转数字的过渡期,还必须考虑电视机种类,本身就是可以收看数字电视,还是数字/模拟并存?或是单纯的旧款模拟 电视再升级?各种制造或整合方式并未统一,所以才会有机上盒(set top box;STB)出现,利用旧有的模拟电视机,透过转换译码方式,让未能支持数字电视信号的旧电视,也能播放数字电视节目内容。

  最终,不论是内建或外接处理数字电视信号问题,也将同样面临在不同区域,会有无法使用的限制,这是因为全球各区讯号来源的规格不一致导致。

  首先,从国外购入的电视机,只能把它当作一般显示器(而且要考虑模拟式欧规还是美规),然后再透过额外购买通用机上盒,才能接取所在地区的视讯规格。

  DVB规格在台湾推行的现况 台湾使用的是欧洲的DVB规格,其中DVB又分3种,DVB-T(terrestrial)地面无线传输、DVB-C(cable)有线的传输、DVB-S(satellite)则是利用卫星传输。

图说:数字电视传播的方式。(台湾数字电视协会)

  台湾DVB-T传输,目前在9大山头架设数字电视讯号发射站,由于无线电视所需涵盖区域较大,所以,台湾除了9大山头,还有另外许多地区架设补隙站,所以整体覆盖率已达到72%,离岛澎湖可以顺利收视,而外岛区域,如金门、马祖等地,目前筹备架设中。




图说:台湾DVB基地台电波涵盖范围。(台湾数字电视协会)

数字影像传播改变收视习惯与地点

  
推行大众交通工具收看数字电视应用,例如,在捷运系统或是各地区的公交车等大众运输载具,规划上一直都有类似的构想,只是目前是在高雄率先试用。 在高雄市的85大楼上有1个公视数字电视讯号发射站台,这个特殊的建置,是为了高雄市的市公交车,车上有专用屏幕可以让乘客观赏数字电视,其它的9大山头 使用的是各家电视台共有的发射站。

 

图说:DVB的传播方式,让行动收视变得更简单。(台湾数字电视协会)

  除大众交通系统与公众建物场所接收,一般人最常看电视的环境,莫过于家中,接收器的分类大致上可区分成3大类,有家用、车用、计算机用。

   家用有2种类别,与显示器结合建置于显示器内部和传统模拟电视加购的机上盒,而车用只有1种,与家用的差异在于,车用系统会针对车行方向,进行信号补偿,以及要能抵抗外界天候影响,如温度、湿度…等影响,所以价位会比家用更高。

    计算机用的差别,模拟转数字运算可直接用计算机内部的CUP处理,省除了这部分的硬件成本,所以体积会更小,价格也更便宜。 画质的部分,台湾的数字电视,目前播放的是SD标准画质,标准清晰度电视(简称SDTV),但是公视已进行试播高清晰度电视讯号,简称为HDTV,进行高 画质的数字播送,但目前一般机上盒仍仅有解SD画面的功能,并以MPEG-2格式解压缩芯片处理画面,若想收视高画质的数字电视,机上盒内部就必须要有解 MPEG-4的视讯芯片。

利用3G或DVB-H观看影片的差异

  有的手机型号,可直接接收数字电视,而目前透过电信业的3G网络服务,也可以看到数字电视影音,其实,此类技术大多利用基地台、再透过电信业者,就可以收视节目,与直接接收数字电视的运作逻辑,略有不同。

    直接接收不需透过电信业网络,而是直接接收无线广播的电视信号,优点是不会因为电信网络雍塞,造成影像停格或延迟现象,这种技术也同样为DVB的1 种,只是因为用于手持式的行动装置,所以被称为DVB-H,与DVB-T架构相同,且使用相同载波,仅调变模式不同,但仍是共享同1个发设站,这2项技 术,关键是在于DVB-H设计规格中,已针对手机电池续航力进行开发。

   DVB-H技术在于,当使用者切换频道,转换到哪一台时,译码器才解哪一台的讯号,DVB-T则是同时把所有频道一起译码,所耗用的功率较高,当然,若是把DVB-T技术直接用于手机…等行动装置上,光耗用于解碼的功耗,就相当可观。

   DVB-H技术,还可以细分3种模式,第1种是以电视台为主,电信业者作中间的桥梁、与客户管理,另1种以电信业为主,透过基地台播送数字电视信号,最后1种是任何1家公司都可以参与,只要提供相关服务,透过手机或是电视广播,是1个新的结合方式。



图说:透过手机观赏节目,可有不同的接收管道。(台湾数字电视协会)

收播数字电视的管道与方式
   就像社会的转型,农业社会转到工业社会,由于信息数字化后,不同的网络与管道种类增加,复杂度提高,但是终端消费者需要整合1个方便的应用模式,去得到所想要的服务,这部分就要有良好、完整的配套措施。

   数字电视已经不是像电视机这么单纯的产品,现在终端显示产品,除电视外,还有计算机、手机、车用屏幕…等,光是终端接口种类就五花八门,中间的交流管道也相对变得更为多样,而新的商业运作模式,目前都还处于摸索与开发阶段。

    例如,移动接收应用,这将是数字电视的重要市场,以前台湾最早仅有3台无线电视开播的状况下,让无线电视频道资源显得相当宝贵,然而,经过有线电视开放与 新冲击,让无线电视的影响力相对削弱许多,根据分析,目前台湾约80%地区都是收看有线电视,当采用移动接收的欧规无线电视规格播送,只要节目精致化,将 会有更多人愿意收看。
  
   模拟的电视一定要透过有线才完成收视率调查,若是收视效果不好,广告就会减少,导致经营上的困境,当初为什么属于无线的3台会转到有线播送,就是因为有线的画面质量优于模拟广播的NTSC效果,同时也考虑到不让有线电视台直接瓜分市场。

  但相对于数字电视广播,目前收视率调查公司并没有针对数字电视频道进行收视率调查,所以数字电视台的广告营收现况不佳,主要收入仍仰赖模拟台的广告收益,维持电视台营运。

   目前所有与数字电视相关的产业,都在观看政策,若是政府能积极主导,产业才有机会快速发展,若整体政策不明,从上游的业者到下游的制造商,甚至是阅听 众,都将无所适从。就像数字电视特有的双向互动功能,但目前碍于法规,只有有线电视可以收费,而无线电视却不能收费,所以这项功能等于是空谈。

  台湾目前数字电视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回归到政策没有强力推广,又加电视台经营上仍有旧时代模拟电视的包袱,与缺乏商业市场推动,让数字电视的整体市场发展趋缓。

   在数字电视技术领域中,最具权威代表性的3大协会,为美国的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欧洲的欧洲广播联盟EBU(European Broadcast Union)及日本数字广播推进组织DBEG(Digital Broadcasting Experts Group)数字电视系统在多数国家,尚处于试播阶段,但多决定采欧规系统「DVB」,而实行美规系统「ATSC」的仅有北美、韩国与少数几个国家,采日 规系统「ISDB」仅日本与巴西。

  此3大系统其主要差异在于,欧洲系统可行动接收,当在车上使用行动电视时,车速达到130公里仍可 收看,此外欧洲系统可构成单频网(SFN),收视不良地区可扩充收视转播站。至于美国系统为早期发展的技术,技术较为简单。日本系统,可称为「改良式欧洲 系统」,性能与欧洲系统近似,虽实行的国家较少,但实际效能表现并不逊色。 除上述3大规格外,大陆独自发展1套数字传播技术DMB,这项技术于2006年8月标准确立,目前在大陆、香港、澳门都是实行,采用这套系统作播送。

  台湾1997年3月31日由交通部原决定采「美规系统」, 于2001年6月由于技术中立立场,同意电视学会采用「欧规系统」。最初进行数字电视实验台试播计划,是由电视学会与经济部合作推展,实验台设于华视竹子山发射台,于2000年6月27日开播。

   2008年5月公视开播高画质HD电视,普通画质的电视(SDTV)分辨率为720×480、画面比例为4:3,高画质电视(HDTV)分辨率为 1,920×1,080,画面比例为16:9,两者最大的传输差异在于格式,所以若要能收看HD的播放,除电视本身分辨率要求,内部或是机上盒是否可以处 理HD讯号?也是1项关键。 

阅读(48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