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959459
  • 博文数量: 1000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792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8-20 09:23
个人简介

storage R&D guy.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00)

文章存档

2019年(5)

2017年(47)

2016年(38)

2015年(539)

2014年(193)

2013年(178)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15-02-05 22:04:16

简单而言,HDFS分为了三个部分:
NameNode,处于master的地位,维护了数据在DataNode上的分布情况,并且,还要负责一些调度任务;
DataNode,存储真实数据的地方;
DFSClient,一个client端,通过它提供的接口访问NameNode和DataNode;
三者之间的通信全部是基于TCP/Socket; 如图所示:

 

图中,连线表示两者之间存在通信,箭头一方表示接收请求,没有箭头的一端表示发起请求的一方;图中的黑色细线表示控制消息的通路,红色粗线表示数据消息的通路;

可以看得出来,NameNode是一个典型的Server端程序,它总是处于接受请求,返回响应的状态中。NameNode永远不会主动的向其它组件发起请求(依稀记得GFS的论文中也是这样做的)。如果NameNode需要向DataNode发送一些调度或者控制命令的话,必须等待DataNode向NameNode发送heartbeat之后,作为heartbeat的response返回给DataNode。
DataNode就比较忙了,它不仅需要定时的发送heartbeat给NameNode,并且heartbeat的返回往往还附带了很多的控制消息需要处理,同时,DataNode要接收DFSClient来的读写数据的请求和一些控制请求,最后,DataNode之间还有数据消息和控制消息的传输。

 

HDFS中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它的控制消息的传输和数据消息的传输采用的是不一样的模块。这也是接下来我想探讨的重点。

 

HDFS中所有的控制消息的传输都基于它自实现的RPC模块。之前的一篇blog 介绍过这个RPC的实现,这里简单回顾一下:
RPC模块会对两个需要通信的Node之间各创建一个socket,这两个Node之间的所有的控制消息都通过这对socket进行传输;对于RPC的client一端来说,会有两个线程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一个线程是调用本次RPC的线程,它会将消息写入到socket中,然后就执行wait()阻塞住;另一个线程则是RPC模块内部负责该socket读的工作,它从socket中读取消息,然后执行notify()唤醒阻塞线程;
我在之前的blog中就提到,这个机制不太适合大数据量的传输,因为两个Node之间只用一个socket进行通信,网络的吞吐量不一定上得去。

 

而事实上,HDFS确实没有用RPC机制传输数据消息。当HDFS中的DFSClient对DataNode上保存的文件数据进行读写的时候,它其实采用了另外一个机制,简单介绍一下:

每个DataNode在启动的时候会创建一个线程DataXceiverServer来专门负责block数据的读写的链接。而DataXceiverServer做的事情很简单 --一旦有一个连接,就创建一个新的DataXceiver来处理这个连接:


[java] view plaincopy
  1. public void run() {  
  2.     while (datanode.shouldRun) {  
  3.       try {  
  4.         Socket s = ss.accept();  
  5.         s.setTcpNoDelay(true);  
  6.         new Daemon(datanode.threadGroup,   
  7.             new DataXceiver(s, datanode, this)).start();  
  8.       } catch (SocketTimeoutException ignored) {  
  9.         // wake up to see if should continue to run  
  10.       } catch (IOException ie) {  
  11.         // ............  
  12.       } catch (Throwable te) {  
  13.         // ............  
  14.       }  
  15.     }  
  16.     try {  
  17.       ss.close();  
  18.     } catch (IOException ie) {  
  19.       // .......  
  20.     }  
  21.   }  


DataXceiver也是一个线程,它负责处理对应的一个连接,主要完成4种任务:
opReadBlock: 读取一个block
opWriteBlock: 写一个block到disk上
opCopyBlock: 读一个block,然后送到指定的目的地
opReplaceBlock: 替换一个block

[java] view plaincopy
  1. class DataXceiver extends DataTransferProtocol.Receiver  
  2.     implements Runnable, FSConstants {  
  3.   // ................  
  4.   /** 
  5.    * Read/write data from/to the DataXceiveServer. 
  6.    */  
  7.   public void run() {  
  8.     updateCurrentThreadName("Waiting for operation");  
  9.     DataInputStream in=null;   
  10.     try {  
  11.       in = new DataInputStream(  
  12.           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tUtils.getInputStream(s),   
  13.                                   SMALL_BUFFER_SIZE));  
  14.       final DataTransferProtocol.Op op = readOp(in);  
  15.       // Make sure the xciver count is not exceeded  
  16.       // ....  
  17.       processOp(op, in);  
  18.     } catch (Throwable t) {  
  19.       LOG.error(datanode.dnRegistration + ":DataXceiver",t);  
  20.     } finally {  
  21.       //.....  
  22.     }  
  23.   }  
  24.   /** Process op by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  
  25.     protected final void processOp(Op op, DataInputStream in  
  26.         ) throws IOException {  
  27.       switch(op) {  
  28.       case READ_BLOCK:  
  29.         opReadBlock(in);  
  30.         break;  
  31.       case WRITE_BLOCK:  
  32.         opWriteBlock(in);  
  33.         break;  
  34.       case REPLACE_BLOCK:  
  35.         opReplaceBlock(in);  
  36.         break;  
  37.       case COPY_BLOCK:  
  38.         opCopyBlock(in);  
  39.         break;  
  40.       case BLOCK_CHECKSUM:  
  41.         opBlockChecksum(in);  
  42.         break;  
  43.       default:  
  44.         throw new IOException("Unknown op " + op + " in data stream");  
  45.       }  
  46.     }  


所以,当HDFS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对于每一个链接创建一个thread进行处理,这样,如果两个Node之间的数据传输很频繁的话,那么有可能会创建多个链接,吞吐量就上去了。

 

如果熟悉network server architecture的话,很容易知道HDFS在这里采用的是one thread per request的模型。它没有采用当下流行的基于epoll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甚至于,它都没有采用thread pool的方式,而是使用了一种“很土很土”的模型。众所周知,one thread per request模型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在于如果访问的并发数太高,可能产生大量的thread而导致thread间的context swith开销过大。
我个人想法,HDFS之所以采用这样的一个模型,一方面是编程上比较简单,另一个方面,可能是开发人员认为HDFS这样的一个系统并不容易出现高并发的访问。从图中看,需要和DataNode进行数据消息交互的模块有两个:一个是DFSClient,一个是其它的DataNode。
先说后者,DataNode与DataNode之间的数据消息交互只发生在一种情况下,就是某个DFSClient对block进行了写操作,那么被写的DataNode需要将这些数据复制到这个block副本所在的其它DataNode上。是一种链式结构:
    DFSClient  -->DataNode A -->DataNode B --> DataNode C
所以,DataNode之间的链接是与DFSClient和DataNode之间的链接一一对应的。
再说DFSClient,它并不同于Web Server所要面对的client。Web Serve的client是终端的浏览器,可能成千上万,这是不可控的。而DFSClient是系统内的client,它的数量不会太多(就好比是对Database的连接数,是开发人员控制的,所以不会太大)。由于DFSClient在系统内部的数量不会太多,所以DataNode从DFSClient过来的连接也就不会太多。既然DFSClient发起的连接不多,那么DataNode之间的连接也不会多。
结合以上二点,整个HDFS很难产生高并发的情况,所以采用one thread per request的架构也就说得过去了。

阅读(80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