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当前HDFS架构详尽分析
HDFS架构
?NameNode
?DataNode
?Sencondary NameNode
NameNode 目录结构
Namenode 的目录结构:
${ dfs.name.dir}/current /VERSION
/edits
/fsimage
/fstime
dfs.name.dir 是 hdfs-site.xml 里配置的若干个目录组成的列表。
Namenode 上保存着 HDFS 的名字空间。对于任何对文件系统元数据产生修改的操作, Namenode 都会使用一种称为 EditLog 的事务日志记录下来。例如,在 HDFS 中创建一个文件, Namenode 就会在 Editlog 中插入一条记录来表示;同样地,修改文件的副本系数也将往 Editlog 插入一条记录。 Namenode 在本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这个 Editlog 。整个文件系统的名 字空间,包括数据块到文件的映射、文件的属性等,都存储在一个称为 FsImage 的文件中,这 个文件也是放在 Namenode 所在的本地文件系统上。
Namenode 在内存中保存着整个文件系统的名字空间和文件数据块映射 (Blockmap) 的映像 。这个关键的元数据结构设计得很紧凑,因而一个有 4G 内存的 Namenode 足够支撑大量的文件 和目录。当 Namenode 启动时,它从硬盘中读取 Editlog 和 FsImage ,将所有 Editlog 中的事务作 用在内存中的 FsImage 上,并将这个新版本的 FsImage 从内存中保存到本地磁盘上,然后删除 旧的 Editlog ,因为这个旧的 Editlog 的事务都已经作用在 FsImage 上了。这个过程称为一个检查 点 (checkpoint) 。在当前实现中,检查点只发生在 Namenode 启动时,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支持 周期性的检查点。
HDFS 支持传统的层次型文件组织结构。用户或者应用程序可以创建目 录,然后将文件保存在这些目录里。文件系统名字空间的层次结构和大多数 现有的文件系统类似:用户可以创建、删除、移动或重命名文件。当前, HDFS 不支持用户磁盘配额和访问权限控制,也不支持硬链接和软链接。但 是 HDFS 架构并不妨碍实现这些特性。
Namenode 负责维护文件系统命名空间,任何对文件系统名字空间或属 性的修改都将被 Namenode 记录下来。应用程序可以设置 HDFS 保存的文件 的副本数目。文件副本的数目称为文件的副本系数,这个信息也是由 Namenode 保存的。
DataNode
Datanode 将 HDFS 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本地的文件系统中,它并不知道有 关 HDFS 文件的信息。它把每个 HDFS 数据块存储在本地文件系统的一个单独的文件 中。 Datanode 并不在同一个目录创建所有的文件,实际上,它用试探的方法来确定 每个目录的最佳文件数目,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创建子目录。在同一个目录中创建所 有的本地文件并不是最优的选择,这是因为本地文件系统可能无法高效地在单个目 录中支持大量的文件。
当一个 Datanode 启动时,它会扫描本地文件系统,产生一个这些本地文件对应 的所有 HDFS 数据块的列表,然后作为报告发送到 Namenode ,这个报告就是块状态 报告。
Secondary NameNode 定期合并 fsimage 和 edits 日志,将 edits 日志文件大小控制在一个限度下。
配置Secondary NameNode
? conf/masters文件指定的为Secondary NameNode节点
?修改在masters文件中配置了的机器上的conf/hdfs-site.xml文件,加上如下选项:
dfs.http.address
namenode.hadoop-host.com:50070
?core-site.xml:这里有2个参数可配置,但一般来说我们不做修改。fs.checkpoint.period表示多长时间记录一次hdfs
的镜像。默认是1小时。fs.checkpoint.size表示一次记录多大的size,默认64M。
fs.checkpoint.period
3600 The number of seconds
between two periodic checkpoints.
fs.checkpoint.size
67108864 The size of the
current edit log (in bytes) that triggers a periodic checkpoint even if
the fs.checkpoint.period hasn't expired.
Secondary NameNode
Secondary NameNode处理流程
(1) 、 namenode 响应 Secondary namenode 请求,将 edit log 推送给 Secondary namenode , 开始重新写一个新的 edit log 。
(2) 、 Secondary namenode 收到来自 namenode 的 fsimage 文件和 edit log 。
(3) 、 Secondary namenode 将 fsimage 加载到内存,应用 edit log , 并生成一 个新的 fsimage 文件。
(4) 、 Secondary namenode 将新的 fsimage 推送给 Namenode 。
(5) 、 Namenode 用新的 fsimage 取代旧的 fsimage , 在 fstime 文件中记下检查 点发生的时
所有的 HDFS 通讯协议都是构建在 TCP/IP 协议上。客户端通过一个可 配置的端口连接到 Namenode , 通过 ClientProtocol 与 Namenode 交互。而 Datanode 是使用 DatanodeProtocol 与 Namenode 交互。再设计上, DataNode 通过周期性的向 NameNode 发送心跳和数据块来保持和 NameNode 的通信,数据块报告的信息包括数据块的属性,即数据块属于哪 个文件,数据块 ID ,修改时间等, NameNode 的 DataNode 和数据块的映射 关系就是通过系统启动时 DataNode 的数据块报告建立的。从 ClientProtocol 和 Datanodeprotocol 抽象出一个远程调用 ( RPC ), 在设计上, Namenode 不会主动发起 RPC , 而是是响应来自客户端和 Datanode 的 RPC 请求。
Namenode 启动后会进入一个称为安全模式的特殊状态。处于安全模式 的 Namenode 是不会进行数据块的复制的。 Namenode 从所有的 Datanode 接收心跳信号和块状态报告。块状态报告包括了某个 Datanode 所有的数据 块列表。每个数据块都有一个指定的最小副本数。当 Namenode 检测确认某 个数据块的副本数目达到这个最小值,那么该数据块就会被认为是副本安全 (safely replicated) 的;在一定百分比(这个参数可配置)的数据块被 Namenode 检测确认是安全之后(加上一个额外的 30 秒等待时间), Namenode 将退出安全模式状态。接下来它会确定还有哪些数据块的副本没 有达到指定数目,并将这些数据块复制到其他 Datanode 上。
第二部分:HDFS文件读取的解析
文件读取流程
?使用HDFS提供的客户端开发库Client,向远程的Namenode发起RPC请求;
? Namenode会视情况返回文件的部分或者全部block列表,对于每个block,Namenode都会返回有该block拷贝的DataNode地址;
?客户端开发库Client会选取离客户端最接近的DataNode来读取block;如果客户端本身就是DataNode,那么将从本地直接获取数据.
?读取完当前block的数据后,关闭与当前的DataNode连接,并为读取下一个block寻找最佳的DataNode;
?当读完列表的block后,且文件读取还没有结束,客户端开发库会继续向Namenode获取下一批的block列表。
?读取完一个block都会进行checksum验证,如果读取datanode时出现错误,客户端会通知Namenode,然后再从下一个拥有该block拷贝的datanode继续读。
第三部分:HDFS文件写入的解析
文件写入流程
流程分析
?使用HDFS提供的客户端开发库Client,向远程的Namenode发起RPC请求;
?Namenode会检查要创建的文件是否已经存在,创建者是否有权限进行操作,成功则会为文件 创建一个记录,否则会让客户端抛出异常;
?当客户端开始写入文件的时候,会将文件切分成多个packets,并在内部以数据队列"data
queue"的形式管理这些packets,并向Namenode申请新的blocks,获取用来存储replicas的合适的datanodes列表,
列表的大小根据在Namenode中对replication的设置而定。
?开始以pipeline(管道)的形式将packet写入所有的replicas中。把packet以流的方式写入第一个datanode,该
datanode把该packet存储之后,再将其传递给在此pipeline中的下一个datanode,直到最后一个datanode,这种写数据的
方式呈流水线的形式。
?最后一个datanode成功存储之后会返回一个ack
packet,在pipeline里传递至客户端,在客户端的开发库内部维护着"ack queue",成功收到datanode返回的ack
packet后会从"ack queue"移除相应的packet。
?如果传输过程中,有某个datanode出现了故障,那么当前的pipeline会被关闭,出现故障的datanode会从当前的pipeline中移
除,剩余的block会继续剩下的datanode中继续以pipeline的形式传输,同时Namenode会分配一个新的datanode,保持
replicas设定的数量。
当客户端向 HDFS 文件写入数据的时候,一开始是写到本地临时文件中。假设该文件的副 本系数设置为 3 ,当本地临时文件累积到一个数据块的大小时,客户端会从 Namenode 获取一个 Datanode 列表用于存放副本。然后客户端开始向第一个 Datanode 传输数据,第一个 Datanode 一小部分一小部分 (4 KB) 地接收数据,将每一部分写入本地仓库,并同时传输该部分到列表中 第二个 Datanode 节点。第二个 Datanode 也是这样,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接收数据,写入本地 仓库,并同时传给第三个 Datanode 。最后,第三个 Datanode 接收数据并存储在本地。因此, Datanode 能流水线式地从前一个节点接收数据,并在同时转发给下一个节点,数据以流水线的 方式从前一个 Datanode 复制到下一个
客户端创建文件的请求其实并没有立即发送给 Namenode ,事实上,在刚开始阶 段 HDFS 客户端会先将文件数据缓存到本地的一个临时文件。应用程序的写操作被透 明地重定向到这个临时文件。当这个临时文件累积的数据量超过一个数据块的大小 ,客户端才会联系 Namenode 。 Namenode 将文件名插入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中,并 且分配一个数据块给它。然后返回 Datanode 的标识符和目标数据块给客户端。接着 客户端将这块数据从本地临时文件上传到指定的 Datanode 上。当文件关闭时,在临 时文件中剩余的没有上传的数据也会传输到指定的 Datanode 上。然后客户端告诉 Namenode 文件已经关闭。此时 Namenode 才将文件创建操作提交到日志里进行存储 。如果 Namenode 在文件关闭前宕机了,则该文件将丢失。
第四部分:副本机制
特点
1. 数据类型单一
2. 副本数比较多
3. 写文件时副本的放置方法
4. 动态的副本创建策略
5. 弱化的副本一致性要求
副本摆放策略
1.集群只有三个Datanode,hadoop系统replication=4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对于上传文件到hdfs上时,当时hadoop的副本系数是几,这个文件的块数副本数就会有几份,无论以后你怎么更改系统副本系统,这个文件的副本数都不
会改变,也就说上传到分布式系统上的文件副本数由当时的系统副本数决定,不会受replication的更改而变化,除非用命令来更改文件的副本数。因为
dfs.replication实质上是client参数,在create文件时可以指定具体replication,属性
dfs.replication是不指定具体replication时的采用默认备份数。文件上传后,备份数已定,修改dfs.replication是
不会影响以前的文件的,也不会影响后面指定备份数的文件。只影响后面采用默认备份数的文件。但可以利用hadoop提供的命令后期改某文件的备份
数:hadoop fs -setrep -R
1。如果你是在hdfs-site.xml设置了dfs.replication,这并一定就得了,因为你可能没把conf文件夹加入到你的
project的classpath里,你的程序运行时取的dfs.replication可能是hdfs-default.xml里的
dfs.replication,默认是3。可能这个就是造成你为什么dfs.replication老是3的原因。你可以试试在创建文件时,显式设定
replication。replication一般到3就可以了,大了意义也不大。
阅读(1774) | 评论(0) | 转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