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8-06-26 12:08:59
这一切实在是太棘手。中国和印度正变得日益富有,而这两个国家的新兴中产阶级似乎想得到我们想要的所有东西:汽车、洗衣机,乃至肉食。而我们这些西方人则必须要强忍住自己,才会不至于说出那句话:“别!你们不能像我们这样生活。这个地球会受不了的。我们的钱包会受不了的。你们看看油价都涨成什么样了!”
在世界粮食危机的背后,是全球公平性的棘手议题。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它还将成为能源与全球变暖等相关讨论中的根本议题。
然而,从目前看来,为粮价上涨问题找到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的迫切需要,已使得这个既困难又抽象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变得模糊不清。
过去6个月里,在我游历的每一个地方,粮食价格问题一直在政治讨论中占据着主角。在巴基斯坦,人们告诉我,尽管外国人也许会担心恐怖主义或是总统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但巴基斯坦的普通民众却更加担心小麦价格的飙升。在中东,粮价上涨的政治影响引发了人们更加迫切的讨论,超过了伊朗或巴勒斯坦问题的紧迫性。但粮价的通胀问题并不仅是贫穷国家的事情。在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的副手们指出,粮食价格与燃油价格的上涨,是萨科齐的民意支持率出现暴跌的关键。至于不受民众欢迎的英国和美国政府,它们的说法也大致相似。
最近在罗马召开的粮食峰会上,人们探讨了缓解这场危机的途径。世界银行(World Bank)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最近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提出了几项可能采取的步骤,包括加大紧急援助以及取消贸易壁垒等。
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很有可能导致全球政治摩擦。不妨看一看,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发表了一些相当平淡的评论之后,印度人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布什表示,发展中国家的不断繁荣,导致人们“需求更多的营养、更好的食物”,因此导致了“需求的上升,以及价格的上扬。”
印度方面做出了极为强烈的反应。评论人士纷纷指责道,美国人吃下去的东西要比印度人多得多——同时还有一些难听的挖苦话,说什么美国肥佬、什么吸脂术之类的。
在某种层面上,这样的反应实在荒谬。包括世界银行在内,多数立场没有偏向的分析机构都同意,发展中国家的不断繁荣是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根本原因。
但印度人情绪化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任何关于西方人才能享受美好生活的暗示,都让人难以接受。欧洲和美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确实超过了中国或印度。虽然粮食价格的上涨给西方人的生活开支造成了压力,但它在非洲和亚洲却意味着饥荒的危险。
在这场粮食危机中,西方国家也难辞其咎——原因在于它们对生物燃料的补贴。近期有一篇美国漫画,一针见血地描述了这种令人不快的现实。在漫画里,一个胖子从一个非洲孩子的饭碗里捞走了一根玉米,说道:“不好意思。我得用这东西来开车。”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的亚历克斯•伊文斯(Alex Evans)表示,这种全球不公平意味着,如果能考虑考虑“粮食民主”而不是“粮食安全”,可能会更加有用。
计算人均消费量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并不仅限于粮食领域。它们也非常切合全球变暖问题。
美国指出,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除非把中国、印度和其它正在崛起的大国包括进来,否则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协定将毫无价值。
中国方面对此作出了反应,指出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远远超了中国。像印度人一样,西方对亚洲新贵的消费所引发的环境后果进行的骇人估算,让中国人倍感恼怒。
让这个道德窘境变得更加棘手的是,作为今天全球变暖的源泉,大气中的人造温室气体绝大部分是西方两个世纪工业化的产物。但是,现在轮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时候,西方却出面叫停了。正如一位巴西的评论家所言:“这就像我有几位有钱的邻居,他们一直在吃大餐。现在他们请我来喝咖啡,然后又要让我分账。”
西方政客们很难找到一种令人信服的反应方式,以应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抱怨。但他们也很难劝说自己的选民有所收敛,以适应一个更加富裕的亚洲的崛起。
因此,正如气候变化问题一样,在粮食问题上,我们不得不寄希望于新技术来拯救我们。过去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20世纪初,硝基化肥的发现极大地增加了全球粮食的供应量——当时,专家们曾非常担忧全球不断膨胀的人口将会导致饥荒。在上世纪60年代,“绿色革命”使得农业产量的进一步跃升成为可能。
麻烦在于,新技术令人捉摸不定。更大范围地接受基因改良作物,可能将有助于解决粮食问题。但许多号称可以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技术,例如太阳能和碳收集技术,都还远未成形。
通过提供各种激励,鼓励人们改变行为、投资新技术,政治人物可以帮助实现这一进程。然而,在全球逐步适应更高的粮食与能源价格、并等待新技术的出现和繁荣之际,这种转变将会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历程。
但有别的选择吗?任何想让印度和中国继续停留在贫困状态的解决办法,在政治和道德的层面上都难以为继。
译者/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