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9-10-12 15:21:11
穿着注意事项
在一般情况下,商界人士在穿制服时,按规定要求与其配套使用的衣饰,主要有衬衫、帽子、鞋袜、皮带,等等。它们往往会与制服一起下发,在整体风格上与制服相互一致。商界人士在穿着制服时,若是离开了它们,往往会令所穿制服失去其本应具有的神韵。因此,穿制服时,按规定应与其配套使用的衣饰,必须一同使用。不准不用,也不得以其他非配套使用的衣饰代替。
即使穿制服时,其他部分的衣饰单位未作统一规定,亦不得滥用。在选用其他衣饰时,应将它们与制服协调与否的问题,置于首位予以考虑。
工作制服是为体现身份或者方便工作的服装,因此工作制服只适宜在工作岗位上穿着,下班后应立即换上便装,不要穿着制服逛街、就餐、娱乐,尤其是公职人员更要注意。在工服的穿着方面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常有餐厅工作人员,甚至是厨师穿着工作服进出公共厕所。这样不仅会令顾客对餐厅的印象大打折扣,也是不符合食品卫生规范的。此外,美容、餐饮等对卫生要求较高行业的从业人员去公共厕所前也都应先换下工作制服。而且还要注意,不要穿着工作服到商场、车站这类人员密集的场所。
收购:这块看起来很美的蛋糕
自从6月份皮尔卡丹收购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国内鞋企收购国际品牌形成了一股热流,温州鞋企频频组团奔赴意大利等地洽淡收购合作事宜。有人也因此评论说国内鞋企并购国际鞋业品牌,这将成为中国鞋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明证。无论舆论怎样评说,在鞋业行业风雨沉浮二十多年,我深深感到中国鞋业的国际收购仍然要保持理智思考,慎之,慎之……
危机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金融危机的确让不少曾经只能远远遥望的国际大牌低下了他们高昂的头,作为高档鞋业代表的意大利,2008年1-9月份的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6.1%,60%的企业产量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美国奢侈品牌COACH2008年北美地区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3.2%,金融危机忽然缩短了我们与国际品牌的距离,更让许多人看到了这其中的机遇。
但品牌收购,尤其是跨国品牌收购,首先依靠的是成熟的品牌运作经验,站在国际行业的大环境下思考,中国鞋业企业在品牌运作上已经成熟了吗?显然目前无论从研发、技术、品牌、渠道网络到标准中国鞋业的品牌运营仍然处于成长阶段,仍然不能实现成熟而完善的国际运作。中国鞋业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在产量、产能上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品牌的塑造仍然是短板,品牌文化的积累也的确有限。
品牌收购不是单纯的资本运作,一个企业的收购能力不仅包括前期的收购成本,更重要的是收购之后的品牌运作中的持续性投入以及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运营各个层面的有效的支撑。联想收购IBM是为数不多的国内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中相对成熟的案例,但是自收购以来,联想的欧美业务除了在08年三月份有过短暂的盈利以外,其他的时候多是亏损。今年已宣布隐退的柳传志再度执掌联想的帅印,更加证实了跨国收购后,企业消化、吸收融合的艰难。
另外国际收购是否可行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收购占用的企业大量资金和精力,极有可能消弱你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迪达斯稳稳占据了运动品牌的第一位置,但在2005年阿迪以38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美国品牌锐步后,却因消化不良,给竞争对手耐克可乘之机,耐克趁机将产品线扩展到了足球、篮球、田径、网球、高尔夫……的每一个运动领域,成功坐上了运动品牌的头把交椅。
谋定而后动,国际收购,发现可行性只是一个微小的开始,作为理智的企业家,应该更多去分析背后的不可行因素,给企业留出犯错误的空间和改过的机会,三思而行,有备而动。在品牌收购风潮中保持冷静的头脑,才会在品牌之路上走的更远。
相同点:
ZARA和H&M成功的根本在于他们抓住了行业的本质,符合了当前社会现状,也符合了当前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专家分析,是M型社会、奢侈风、复杂的需求成就了ZARA和H&M。如今,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已经是M型社会,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国家步入M型社会,中产阶级在未来将大大减少,这使得人们对于服装的价格要求更加苛刻,平价就成为了大需求;奢侈风,在年轻人中间猛吹,很多人都不惜代价去追求成千上万的奢侈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ZARA和H&M就为这些追求奢侈品的人开辟了另一个空间,消费者对于时尚的要求总是不断提高的;复杂的需求就要求ZARA和H&M不断更新款式,不断推陈出新,人们还希望自己的服装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ZARA一年中大约推出12000种时装,而每一款时装的量一般不大。
fabokeliqq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