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22452
  • 博文数量: 95
  • 博客积分: 141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20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7-20 01:2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5)

文章存档

2010年(28)

2009年(67)

我的朋友

分类: 系统运维

2009-08-23 22:54:31

3G移动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在1985 年提出的,
当时称为陆地移动系统(FPLMTS)。1996 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与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全球普及和全球无缝漫游
具有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特别是支持Internet 的能力
便于过渡和演进
高频谱利用率
能够传送高达2Mbit/s 的高质量图象
IMT-2000 标准组织简要介绍
国际上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CDMA2000,WCDMA 和TD-SCDMA,其中,CDMA2000 和WCDMA 属于FDD 方式,TD-SCDMA 属于TDD 方式,系统的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频率。
3GPP 协议版本的发展路线
 3GPP 协议版本分为R99/R4/R5/R6 等多个阶段,其中R99 协议于2000 年3月冻结功能,R4 协议于2001 年3 月冻结功能。R99、R4 目前已经成熟商用,R5、R6 协议还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
3G标准的各个版本演进关系及各自特点如下表所示:
 
 无线接入网 核心网(电路域) 核心网(分组域)   
GSM/GPRS 最高达72k 到144kbps线数据传输 采用传统电路交换方式组网 基于IP,通过SGSN和GGSN 采用GTP协议组网   
3GPP R99 FDD WCDMA;最高达384k 到2Mbps无线数据传输 无重大改进 无重大改进   
3GPP R4 增加了TD-SCDMA 采用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软交换方式组网 无重大改进   
3GPP R5/R6 增加了高速下行分组数据接入方式(HSDPA) 无重大改进 迭加了IP 多媒体子系统(IMS),可提供IP多媒体的业务 

3G R4 版本核心网电路域网络采用控制和承载相分离、基于IP承载的软交换架构。主要由MSC Server、VLR、 MGW、IW-MSC Server、IW-MGW、CMN、
HLR、AuC等功能单元组成。一般情况下,MSC server和VLR设备合设,HLR 和AUC设备合设。
移动软交换机是移动软交换网中呼叫控制节点的统称。按应用可分为:
TMSC Server:汇接移动软交换机。 在中国移动软交换汇接网中已有实际应用。
MSC Server:端局软交换机。除了呼叫控制功能之外,还需支持移动性管理功能、智能SSF功能、媒体控制功能等。
IW-MSC Server:互通软交换机。
CMN(Call Mediation Node):呼叫协调节点。主要完成MSC Server之间的信令链路汇聚和被叫号码分析功能,实现呼叫控制信令(BICC)在MSC Server之间的传递。
MGW(Media Gateway) 媒体网关:
 其主要功能是在该MGW所归属的软交换机的控制下实现媒体格式转换以及MGW两侧通路的承载控制。具体包括:
语音处理功能
数据承载业务功能
承载媒体资源转换功能
承载通道处理功能
资源管理功能
维护和管理要求
网元级容灾功能
IP QoS功能
根据网络中的具体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TMG:即中继媒体网关,在中国移动软交换汇接网中已有应用;
MGW:即端局媒体网关;
IW-MGW:即互通媒体网关。
承载方式:
R4 MGW 之间可支持IP、ATM、TDM 三种承载方式。中移动采取IP
承载。
其语音处理功能主要包括:
MGW应具有语音信号的编解码功能,支持G.711、G.729(可选)、G.723.1的5.3kbps和6.3kbps等两种编码速率(可选)、G.726(可选)、UMTS_AMR编解码。
支持在软交换机的控制下完成分组语音编解码之间的转换和互通,包括不同速率AMR编码语音之间的转换、AMR编码语音与G.711编码语音之间的转换。
MGW 应支持TDM 网络侧PCM 码流与IP 网络侧语音编解码的相互转换。
MGW 设备应具备语音活动检测功能、静音压缩功能、产生舒适噪声功能。
抖动消除:MGW 应具备一定的输入缓冲,以尽量消除时延抖动对话音质量的影响。
丢包补偿:在分组网传输有一定丢包率,对通话质量会有影响,MGW需要支持语音报文的丢包补偿, 采用平滑输出的机制使这种错误对听者产生最小的影响。
提供DTMF信号的检测和发送能力,具体方式应符合RFC2833协议。
根据IP 承载网的负荷情况,应能在软交换机的控制下动态选择语音编码格式,实现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对IP 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可选)。
MGW应具备扩展其他编解码的能力。
逻辑接口:


1) Iu-CS 接口
R4 软交换网络通过 Iu -CS 接口实现 RNC 的接入。MGW 仅处理Iu-CS接口的用户面(User Part)。
根据业务量,Iu-CS 接口在RNC 和MGW 之间的传输可采用2Mb/s数字接口(可选)、155Mb/s(光接口)。
2) A 接口
R4 软交换网络通过A 接口实现 BSC 的接入。MGW 仅处理A 接口的用户面(User Part)。
A接口在RNC 和MGW之间的传输基于2Mbit/S数字接口。
3) Nb接口
 MGW 之间的接口为Nb 接口,应支持IP 承载,其协议栈为RTP/RTCP/UDP/IP。
4) Mc接口
MGW与软交换机之间的接口为Mc接口。该接口采用H.248协议 。
5) 与电路型交换机的互通接口
MGW 应支持与电路型交换机之间通过TDM 中继端口相连,具备E1 接口和STM-1光接口。
SG(Signaling Gateway)信令网关:
也可以内置在MSC Server 或者MGW上,主要功能是在No.7 信令网与IP 网之间中继信令消息。在3G 初期仅引入MGW内置的SG,实现以下的信令转接功能:
转接3G RNC与R4软交换机之间的RANAP 消息、和/或转接2G BSC与R4软交换机之间的BSSAP消息。
转接TDM MSC/GMSC与R4软交换机之间的ISUP消息。在软交换汇接网上,已应用MGW的内置SG转接软交换机与TDM MSC/GMSC之间的ISUP消息。
R4 核心网电路域的信令网除了可以继续支持传统的TDM 上承载NO7 信令以外,还可以支持在IP 上承载的NO7 信令。可以把传统窄带NO7 信令在SG设备上汇聚以后在接入到MSC Server 设备上,从而解决了窄带NO7 信令浪费传输(特别是长途传输)和带宽不足的问题。窄带NO7 信令目前普遍使用的是64K,2M 也在逐步投入运用,而IP 上承载的NO7 信令只需要一个接口(如FE 口)接入到MSC Server 设备就可以把带宽提高到100M,这使得信令传送技术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在IP 上承载的NO7 信令在R4 中主要是采用的M3UA/SCTP/IP协议。
SIGTRAN协议栈:
 SIGTRAN 协议栈担负No.7 信令网与IP 网之间信令消息的底层转换,有两个主要功能:
协议适配,如M3UA;
消息传输,如SCTP/IP。
端局移动软交换机作为信令点(SP) 的接口和支持的应用层协议功能
 
软交换机与无线子系统之间通过IU-CS/A接口相连,应支持RANAP协议或BSSAP协议。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即无线网络控制器)
软交换机通过Mc接口与MGW相连,应支持H.248协议。
软交换机通过C/D 接口与HLR 相连,通过E/G 接口与其它软交换机相连,通过E 接口与短信中心相连,通过Gs接口与SGSN 相连,应支持MAP协议。
软交换机SSF功能,通过J接口与SCP相连,应支持CAP协议。
软交换机通过Nc接口与其它软交换机、CMN 相连,应支持BICC协议。
当软交换机兼做互通软交换机或与GSM 端局有互通话务时,应支持ISUP协议。
3GPP R4 版本使用BICC 协议而不是SIP-T的原因
 BICC 是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的缩写,称为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 直接面向电话业务的应用提出,是在ISUP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语音业务支持方面比较成熟,能够支持ISDN 业务集,如语音业务、补充业务等。
3GPP 采用了BICC 协议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标准,成为R4 版本Nc接口信令协议。其可以承载于ATM 和IP 之上。BICC 与ISUP 其中一个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APM(应用传送)消息和APP 参数。BICC 通过APP参数传送封装应用信息;另外通过APM 消息在呼叫的过程中实现编解码协商。
由于BICC 由ISUP 演进而来的,因此从操作维护的角度看,建立BICC 网络和建立ISUP 网络没有过多的区别。为了控制承载网,网管系统经过更新可以重用。已经具备运营ISUP 网络的技术人员也能够操作BICC 的网络。
SIP-T 的标准化由IETF 组织完成,已经有相应的RFC 协议。
SIP-T 就是将SIP 和ISUP 消息封装到隧道的新的协议结构。SIP 用于会话识别, ISUP 用于呼叫控制。SIP 消息中的SDP 部分描述了承载的属性,例如RTP 端口和编码方式等。ISUP 消息中的路由标记和电路识别码被剥离,因此只有ISUP 消息类型和ISUP 参数才会显示。在SIP-T 中传输时采用MIME 编码。ISUP 的某些维护功能例如封锁和电路重启等不再支持。
SIP 中的信令相关性比BICC 中的更为动态。信令联系建立在呼叫基础上,更为灵活。但是同时削弱了运营商对网络的控制和对网络行为的理解。另外,SIP-T 在支持智能网和与H.248 的互通方面也存在问题。
总之,BICC 是一个成熟的标准协议,不同设备制造商之间实现互通极为简单,就象两个不同设备制造商的交换机用ISUP 互通一样。而采用SIP-T 互通会有一些问题。从体系架构看,SIP-T 更为复杂。
R4网络结构


R4 电路域核心网设备在网络实体上分为MSC Server 和MGW,在MSCServer 和MGW 之间通过H.248 协议进行网关控制;在MSC Server/GMSCServer 之间增加了BICC 协议来控制局间的媒体流。控制和承载分离是R4 网络的主要特色,它的好处是MSC Server 和MGW 在技术上可以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可以在需要时分别对其容量进行扩充。
R4组网模式:
原有的MSC 实体被分离为MSCServer 和MGW 两个实体。控制和承载的分离使得组网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控制和承载分离并且MSC Server 和MGW 之间只是IP 上承载的信令(其他PSTN 等窄带信令可以通过SG 转换到IP 上承载),占用的带宽非常少,使得MSC Server 和MGW 之间可以经济地拉远放置,因此在R4 的规划过程中,完全可以考虑将MSC Server 只设置在省会或者中心城市,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可以只设置MGW 来和PSTN 以及RNC 互通。由于MSC Server 较为复杂并且负责有关业务逻辑、呼叫控制、计费等与业务相关地部分,因此MSC Server的集中设置一方面有利于系统软件升级和新业务普及,另外一方面运营商也可以考虑只需要在中心机房配备维护人员,节约维护运营成本。
在R4 的组网中,由于媒体流可以在IP 上承载,使得承载可以看作是一个平面上交互;只要相关信令通过MSC Server 或者TMSC Server 协商完成,就可以建立起端到端到承载。
R5 版本为什么要引入IMS 域?
IMS 的主要特点是使用SIP 协议和它的接入无关性。基于SIP 协议的IMS 域,为在3G 网络上运行的IP 业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会话管理机制。现在的IP 网络,基本上每一种应用都需要使用一套独特的会话信令协议。相比之下SIP协议为大部分的IP 业务提供了一套简化了的统一会话控制机制,这将有助于在移动网络开展不同的应用业务。IMS 的接入无关性是指它除了可以应用在移动网络外,也可应用在固网,GPRS,WLAN 和所有IP 网络。

MAP协议栈结构
 从上至下分别是MAP/TCAP/SCCP/MTP
RANAP通过Iu-CS接口、Mc接口透传至MSC Server的接口协议栈原理图示:
 

3G分组域的国际漫游
分为ISP漫游和PLMN漫游两种方式。
ISP漫游方式中,漫游的MS将通过VPLMN 的SGSN和GGSN接入外部网络,由于漫游用户的PDP上下文记录于VPLMN的SGSN 和GGSN间访问外部数据网络。
PLMN 漫游方式中,漫游MS 的PDP 上下文是在VPLMN 的SGSN,经过边界网关(BG)和HPLMN 的GGSN建立实现接入外部网络的。
SGSN的主要功能:
移动性管理:负责路由区更新、附着、分离等流程;
安全管理:负责鉴权、三元组与五元组的转换等;
会话管理:负责PDP上下文的激活、修改等;
计费:负责收集计费信息,生成相应的计费话单。
GGSN的主要功能:
会话管理:负责PDP上下文的激活、修改、地址分配等;
与外部网的互通:以透明方式或非透明方式接入外部网、接入外部网涉及的隧道功能等;
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对外部网到来的数据进行GTP 隧道封装转发给SGSN,对SGSN转发来的数据选择路由转发给外部数据网。
计费:负责收集计费信息,生成相应的计费话单。
3G分组域与2G GPRS相比在接口上的变化:
 原有的Gb接口改为Iu-PS接口。
3G分组域系统主要组成网元:
3G 分组域系统构成方式与GPRS 网络相同,主要由SGSN、GGSN、DNS、CG、NTP、BG等 网元组成。
3G分组域网络由IP专用承载网进行承载,其组网原则与GPRS网络相同。
中国移动用户MSISDN号码与IMSI号码的映射关系
中国移动 用户MSISDN号码为+86 1N1N2H0H1H2H3 ABCD时,其对应的IMSI 号码为:
N1N2为35~39 与GSM IMSI 与MSISDN对应关系相同
N1N2为34时 460 MM S H0 H1H2H3 XXXXX
其中:
? MM=02
? S=0
? H0H1H2H3与MSISDN中相同
? XXXXX 为MSISDN 号码中ABCD 扰码得到,扰码方法由各省自定义
N1N2为59时 460 MM S H0 H1H2H3 XXXXX
? 其中:
? MM=02
? S=9
? H0H1H2H3与MSISDN中相同
? XXXXX 为MSISDN 号码中ABCD 扰码得到,扰码方法由各省自定义
N1N2根据最后申请的接入号确定)
? 保留S=1~8
? 可以对应8个NDC号段
3G用户MSISDN与GSM用户MSISDN号码的关系
 中国移动3G 用户与2G 用户共用用户号码段,不区分设置,具体叙述
为:
中国移动 3G 网络用户所采用的 MSISDN 号码的编号方式与 2G网用户的 MSISDN 号码的编号方式相同。
中国移动 3G 网络用户与中国移动 GSM 用户的 MSISDN 号码混编,不能从号段区分用户为2G用户或3G用户。

阅读(2241) | 评论(0) | 转发(1) |
0

上一篇: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下一篇:GT寻址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