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43895
  • 博文数量: 405
  • 博客积分: 5516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4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7-05 12:3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16)

2011年(35)

2010年(77)

2009年(277)

我的朋友

分类:

2012-04-12 13:08:13

  新年伊始,我們的日子又由立春開始數下去。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根據《維基百科》,當太陽到達黃道(太陽經度或天球經度)315度,便是立春。2012壬辰龍年的立春,便是在西曆2月4日下午6點40分大家都不為意時啟動。

  節氣曆彷彿跟城市人拉不上關係,但三元規劃人才培訓中心首席培訓總監蘇家興對此另有看法:「不知你有沒有留意到:除了植物,我們人類也是跟隨四時長大的。現代人常說環保環保,但其實就算你種好多樹,不等於便是環保。反為老祖宗制定的曆法完全撐環保,符合世界潮流。」
 
撰文:Z的休假 攝影:被訪者、廖志添(廖志添攝影工作室)、Z的休假
(綠色專題,首次發表於《稻草人》2012年春季號,第62期,由香港綠田園基金出版)
(香港綠田園基金授權刊登)
 
-----------
 
文一、順應天時便是環保 天人合一可養生

  啟示1: 要懂種樹,樹才能存活

  中國樹木達人裴克全博士去年曾向Z的休假指:「不少環保團體熱情高漲,只管低頭植樹,卻不曉得該在哪裡種哪些樹,往往三鏟泥,踩兩腳,就算完事,管理不當,存活率其實很低。」樹有生命,便有自己喜好的土壤和氣候,最簡單如北樹南植便易濕熱死。
 
  啟示2: 要懂養人,人才活得健壯

  蘇家興老師向Z的休假慨嘆:「與其種好多樹,不如先種好自己!人類也像植物一樣,需要有良好的土壤,優質的空氣與水,才能好好成長!試問關心自己成長,生活與四時同步的有幾人?!」年前開養生班的他觀察到:學生當中不是壞腰頸背,便是虧肝腎,30多歲壯年,骨骼難得四正,站樁東歪西倒,鼻骨傾斜,都是長期捱夜(晚上11點至1點肝氣休養生息時,夜蒲、打機或長開O.T.),飲食不節(一年四季凍檸水、凍奶茶)惹的禍。如此城市常態,無異與敵同眠,抱病入懷。因此而要服食化學藥品,排出後污染水源,豈非更不環保?!
 
  啟示3: 遵四時規律,才是環保之道
  
  按廿四節氣,春有兩個「雨」、夏有兩個「暑」,秋有兩個「露」、冬有雙「雪」雙「寒」。蘇家興老師解釋:「望文生義,可知春季濕寒為患。看看回南天連屋子也冒汗,就知道人的身心也在受這濕寒環境所催迫。」濕在身,易春困。濕在心,易妒恨。明白原因,適時調理,才是壬辰流年避凶趨吉的上上策。
 
 
(Box1)小知識:何謂廿四節氣?

  何謂廿四節氣?它是祖先們長期觀察季節更替、氣候變化規律的心得。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春秋時期《尚書》。每個節氣相隔約十五天,各反映出四時、氣溫、降雨、物侯等變化:
 
   立春、雨水    驚蟄、春分    清明、穀雨 
      寅月          卯月          辰月

夏   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    小暑、大暑 
      巳月          午月          未月

   立秋、處暑    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 
      申月          酉月          戌月

   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 
      亥月          子月          丑月
 
 
-----------
文二、濕在身,易春困

  唐白居易《自問》詩云:「老慵難發遣,春病易滋生。」最常講的春病,便是春困與春瘟。

    春困,病根在濕。有中醫學派認為,長夏(在春夏之間)比春季更濕,因為愈熱愈濕。註冊中醫師唐文儀解釋:「全年最濕是農曆三、六、九、十二月的最後10天,屬於脾經值班的日子。」
 
    根據流行之氣,春天肝經值班。唐文儀向Z的休假說:「最糟是肝氣無法升降!此時人體便不止於疲憊,這個肝鬱氣場,潛藏了抑鬱症的危機。據中國統計,春天確實是精神病、血壓高的好發季節。假如此時拚命進補,只會令氣更困滯,建議養脾清肺,才是護肝良策。」
 
   《黃帝內經》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唐文儀說:「2012壬辰龍年屬於濕土年,因為壬天干為水,辰地支為土。估計今年必多腸胃型的流感,藿香、佩蘭、白荳蔻等藥材必大派用場。」他說這就是古時《內經》:「司歲備物」的精義,先從五運六氣判斷何病多發,事先為病人準備好藥材,但今天通訊及物流發達,其重要性已然降低。
 
唐文儀醫師指,根據天氣預測時疫,是古代醫者的常識。(Z的休假2012年攝於紅磡)
 
 
(Box 2)小知識:卦象寓意春濕
  香港地春季特潮濕,回南天彷彿屋子也出水。以物理學去解釋:春季地面濕寒,立春日天氣回暖,地熱上騰,地底的熱氣與地表的冷空氣交煎,形成環境加倍濕,亦埋下傳染病(春瘟)的伏筆。   
 
    此處或可借卦象來解釋:    
 
1.正月為「地天泰卦」,地面寒氣與地底暖氣清晰以地為界。
 
2.農曆二月為「雷天大壯卦」,地底暖流開始上衝,造成冷熱交煎。
(插圖:《稻草人》期刊)
 
 
-----------
文三、濕在心,易妒恨
鵝頸橋是「打小人」聚眾地。(蘇家興老師提供)
 
  香港鵝頸橋「打小人」,似乎名滿大中華,居然成為維基解讀驚蟄年節習俗的帖文。中史老師徐振邦在《行遊香港》一書中說:「在驚蟄前後的一星期,鵝頸橋一帶幾乎擠滿了人;平日只有一兩個打小人的地攤,但在驚蟄前後的日子裡,卻出現了時幾個阿婆,手執打小人大權。」
 
  驚蟄排在立春、雨水之後,約西曆3月初交節。相傳當天第一聲雷,就會驚醒所有冬眠蟲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便指:「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舊時人一聽春雷,會有兩項儀式:一,趕緊抖一抖衣服,二,取石灰灑在門檻外,如此便可杜絕蝨子蟲蟻上門。Blogger島居博思便調侃說:「城市人少見蟲,但鵝頸橋阿婆開始忙碌是個提示,『打你隻小人腳,打到你有腳冇鞋著……』」

  蘇家興老師解釋:「驚蟄卯月,環境極濕,卦氣屬巽(濕木),人易猜忌鬥氣,新仇舊恨心內交加。而打小人亦屬巽卦負德的表現。雖有謂這是一時口頭發洩,可讓大家解解恨,但咀咒人家,心態已經負面,發動了巽卦負德。解救方法,唯有多回家吃飯,工作上守望相助,多做義工幫人,才能以親情離火袪濕排毒。」
(撰文:Z的休假)
 
------------
文四、何時落葉 何時開花 樹木也有曆法

 
  人與樹木都是用同一套曆法生長的,可是,長年遊走郊外的樹木達人、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氣候變化的跡象漸呈現,本港冬春間的轉折已不甚明顯,今年好得人驚,鳳凰木仍在開花,別名考試花的它,本應只在夏季5、6月開花。情況混亂,可想而知。」

鳳凰木(蘇國賢攝)
    蘇國賢第一次開始關注鳳凰木,是聽了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一席話,指鳳凰木黐線了!拿起相機作記錄,果然拍到了嫩葉與黃葉同在一條樹枝上生長的混亂情況!
 
    蘇國賢指,不同植物對於空氣、濕度、日照的敏感度各異,可是在市區的觀賞木中,鳳凰木可說是最敏感的。故它的反常,也可視為氣候出現變化的一個指標。另一個指標為朴樹,它是春天最早落葉開花的樹,以前1月開花,今年1月中仍是黃葉未落,亂起來,說不定葉未落盡便要開花。

  植物是會感應到環境的變化,從而作出一個判斷,啟動其生命周期。「別以為它們反應慢,如果光照超過10至12小時,它們體內儲存營養又夠的話,一日之內,它們便可開花。」但問題是,開完花兩天,氣溫突降,大樹可能會判斷需要落葉,於是花未謝便見葉落。又過兩天,突然回暖,於是它又出嫩葉。看似思覺失調,其實是環境錯亂。
 
  幸好蘇國賢說:「樹很聰明的,它們會自己作出調整,將手頭資源重整,如果它決定開花,一定是有足夠儲備開花,絕不會勉強自己。問題是如此混亂,足以擾亂整個森林系統。」即是幾千年定下來的老規矩,表面是開花、落葉,背後還牽連到鳥兒何時生蛋、蝴蝶何時蛻變、蜜蜂何時出動及稍息的「宏觀生態更表」。
(撰文:Z的休假)
 
------------
文五、春牛圖內有玄機

  傳說由漢朝開始,官府會於立春前一日,於正門前東、西側放置用泥人與泥牛像,公布春耕開始。後演變成「鞭春」習俗,由真人扮演勾芒神,執楊柳或絲杖鞭打土牛,示意喚醒牛隻開工,農民更會爭奪春牛裂下的土片,撒在自家地,寓意豐收。

    蘇家興老師指:「通勝中的春牛圖源自《春牛經》,牛頭有5種顏色,代表當年的五行氣候。如2012壬辰龍年,牛頭為黑色,代表容易在物質上有缺失或不足。如現金流不足,或2011辛卯兔年,牛頭為白色,寓意威權容易受挑戰。」

 
蘇家興老師指:「春牛圖源自《春牛經》。今年牧童戴帽,寓意多日照。牛尾偏左,暗指身體五行氣太過。童子相示意今年宜學習、宜改變一貫處事手法,為未來鋪路。
(《稻草人》期刊原圖。插畫由萬里機構提供,摘自蘇家興老師所著《2012行運通勝》)
 
 
  種菜逾30年的健康有機農場主人梁本堅說:「務農必須熟讀農曆與節氣。」他本人認為,這是新曆沒有呈現的潛知識,對農夫極有指示作用。比如:
 
    *冬至前後1星期最惡下種,菜心、白菜、芥菜等一種便起花。
    *農曆二、三月宜種瓜。「此時下種,老黃瓜及青瓜等3、4呎長便長瓜仔。假如不聽講,遲至農曆四月才下種,隨時葉多過瓜。」
    *追尾水夏瓜(如節瓜),過了五月節便可再落種。
    *種秋瓜。過了農曆七月十四,便可種秋瓜。(以上綜合堅叔及郭太意見)

 
  中國諺語中包含了不少節氣與氣候、生態與耕作的知識,堅叔也有幾句口頭禪:「正月薑,二月芋。七月蔥,八月蒜。」充滿了中國人與大地共存的智慧。
(撰文:Z的休假)
 
 
(Box 3) 節氣。農諺對照記
 
立春 
西曆2月4日18:40 
 
立春落雨透清明。 
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此日下雨,會直落到清明。
 
雨水
西曆2月19日14:25 
 
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
此日下雨預兆豐收。喜水的甘蔗長得好。
 
雨水甘蔗節節長。 
 
驚蟄
西曆3月5日12:28 
 
驚蟄聞雷米似泥。
此日打雷,表明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穀豐收,米價便宜。
 
驚蟄鳥仔曝翅。 
氣溫升高,蟲蟻出動,鳥兒也飛上枝頭曬太陽。
 
春分
西曆3月20日00:25 
 
春分有雨病人稀,五穀稻作處處宜。
此時最宜下雨,農作物成長正須雨水滋潤。

二八亂穿衣。

清明
西曆4月4日17:16 
 
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 
吹南風主豐年,吹北風歉收。
 
穀雨
西曆4月20日00:25 
 
穀雨寒死虎母。
清明後仍時有冷鋒過境,令人冷得發抖。
 
穀雨前三日無茶挽,穀雨後三日挽不及。 
此時為採茶黃金期。
 
資料來源:蘇家興老師(交節時間)、台灣農委會(農耕諺語)
(整理:Z的休假)
 
阅读(95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