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9-12-25 09:08:12
今時今日?身為有機界的一份子,他已經與農藥斷絕往來,舊事自不消提。現在,他只想跟自然講和,而不想再「搞對抗」。
TV說,他種田是為了環保,因為讀大學時對環保只限於生活上的了解。開設有機農場,一方面可以宣揚環保意識,示範無污染農業運作(兼證明這一行不會餓死人),一方面可保留本港有限農地,實現土地運用多元化。
雖然小時候家裡務農,他對耕作並不陌生,也沒有一般都市人的厭棄,但畢業後,TV輾轉做過賣藥、編輯等行業,才在一家有機農場圓了耕田夢。
人與蟲的愛與恨
街外人談到TV,第一賣點往往是「大學生耕田喎!」其他的彷彿不再重要。
現實世界中,大學生的蟲蟲血淚史其實更值得我們深思。土地開發第一年,由於大肆翻土,田裡的蟲子死傷無數,種出來的作物安全成長,但第二年,周圍的蟲蟲回歸,重組食物鏈,有菜就有蟲的鐵一般事實又重現眼前。
TV說,他跟蟲子的關係分幾個階段,最初,他心裡想︰「殺,殺死它!頂多改用較無害或者可分解的農藥好了。」
後來,他又換了另一個角度︰「打有機農藥雖能減低對人的壞影響,但對於大自然來說,卻跟有毒農藥一樣破壞食物鏈生態系統。我殺死咁多蟲,都只是為保留自己的一棵菜,那樣做又有何意義呢?」
1998年8月豆角事件,花還未開,蟲子已在四周等待。友人不停叮囑他「一次都不要再打(蟲水)了!」他想用防蟲網隔離害蟲,但經費有限,得個想字。結果蟲子大舉入侵,直等到它吃完,下一代大了又飛走,農夫才收到一批「水尾」靚豆角。
之後,他對蟲蟲的心態已經轉化為「吃吧吃吧,大家都是為兩餐而已。」1999年春,他拜讀了《新紀元農耕》一書,雖自問沒有「超級有機農夫」Bob Cannard般,耕田耕得那麼有靈性,但也不諱言對蟲蟲已發展出較深的感情。
讓作物在田間終老
種十棵菜,大約有三棵要進貢給蟲蟲。這盤數,一般農夫大概都會嗤之以鼻,唯獨是TV甘之如飴。不單如此,他還自願向田地「交租」哩。交租方法包括︰
1. 間 種 作 物
通常是種完根塊類蔬菜種瓜豆,種完瓜豆種葉菜。因為不同蔬菜對營養的需求不同,招惹的蟲也不同,長種一種菜會造成土地「營養不良」,也會形成某種蟲「蟲口」過多而失收。
「最佳拍檔」有︰萬壽菊(根部可驅線蟲)配蘿蔔、粟米配青瓜、椰菜或甘藍配蕃茄(可阻止蝴蝶在附近產卵)。
2. 讓作物在田間終老
TV說這是跟阿Bob偷師的,例如種青椒,旁邊的茼蒿和生菜就光種不收,任其開花結果,在泥中腐爛,再孕育出下一代。用意就是讓生命在土地走畢全程,使生態更接近自然本貌。「植物如有意識,一定不想在風華正茂之時給人硬生生割了去。」
3. 與 草 為 鄰
不將野草連根拔起,對一個農夫來說,原來是很困難的一回事。就算是TV自己也有心魔,以此教育工友,結果自是「手痕」難耐,「除草後紅菜頭即刻『死俾你睇』,因為拔草搞鬆泥土,令根少的它更易缺水。有草遮陰,田間小氣候完全不同,青椒不用被太陽『焗住來乾曬』,夏天也過得爽一些。」
人與天地共生
由見草就拔,見蟲就動殺機的農場主人,進化到今日,TV自言重新發現了人和自然的關係,「所有生物的存在,彼此間都有很大關係。」連一棵野草,一隻蟲子都有它的意義。
人和人之間也一樣,「我叫你今日拔草、淋水,你竟然落肥、鋤地,我不開心,只為自尊放不下,權力沒處表現。」農夫跟天氣搏鬥,跟蟲子戰鬥,原因都是一樣。
惟有放下,才會自在。
「醫院」農莊
「在田間工作,即使烈日當頭,也可渾然不覺。可能是專心一致,腦電波好像入定的緣故罷。」TV 說︰「到了傍晚,四野無人,又另有一種大地真乾淨的感受,彷彿天與人很接近,頗有祈禱治療的況味。」 他現時最希望可以搞一家種田兼治療的「心靈醫院」。「接觸過一些長期病患者和家人,他們因疾病彼此仇恨,大家都自視為受害者。」要將問題連根拔起,被大地環抱的農場正有這個神奇力量。 他相信,只要有心醫好自己,再加上有適當導師引路,「醫院」絕對可以是農場扮演的另一個好角色。 |
後記:當年為了採訪這位傳說中的大學生有機農夫,Z的休假路遠迢迢入農場一探虛實。一群狗狗熱情款待,左索鼻右擺尾,當中一頭狗狗更「強行」把鼻子擱在Z的休假手掌下,要我撫摸牠。莊主TV說,牠是數隻大狗的媽,也是場中首領。
為了照得好相片,攝影師阿徐與我滿場走,誓要用圖片將天地人的概念形象化。TV在烈日下不辭勞苦擺甫士,他說拔蘿蔔最開心,因為作得辛苦的時候,可以用試菜做藉口,嘗它一兩根再說。解完饞順手一扔,蘿蔔根又可化身為肥田料,真痛快!一位嘗遍有機農場菜的朋友嘗言,TV的菜是能量冠軍。TV本人笑言,人種我種,不知何解會如此。採訪完畢,TV在田邊起鍋親手炒兩碟有機菜讓我們嘗鮮,嘗之,正如攝影師阿徐所講,「真係零舍唔同喎!」
補記:當年大地農莊內的巨型風車,早已不在了,TV亦有了自己的TVB(香港無線電視簡稱,也是TV孩子的戲稱)。連攝影師阿徐也早已轉行去了,聽說家族生意需要他幫手。而TV的作戰地點,早已遷往粉嶺南涌,魚塘的濕土滋養生物多樣化,成為他與戰友示範農業永續經營理念的大自然教室。Z的休假也曾有緣出席他們的籌款活動與手鼓音樂會,跟導賞感受田間能量流,吃田間鮮摘的有機粟米,啖TV親手烘焙的有機麵包。聽著TV細說附近山頭的野豬最愛用長鼻子推鬆泥土,將蕉樹的根部大快朵頤然後逃逸,不期然想起眼前人當年正是副刊最受歡迎專欄《野豬林》的作者。而我,曾經也是他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