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43942
  • 博文数量: 405
  • 博客积分: 5516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4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7-05 12:3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16)

2011年(35)

2010年(77)

2009年(277)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11-28 18:39:39

 
(前言)    回顧本土歷史,千禧年前後,有機盛事特別多,1999年7月25日,綠田園基金發起本港開埠首個「有機節」,各路英雄匯集嘉道理農場,100份由主菜配菜到調味料都有機的西餐,引人垂涎。2000年7月1日,綠田園基金募集了大批義工,假座九龍功德林,舉辦了「全港首次公開有機素宴」,售票籌款。

    之後,有機節辦了數屆,有機素宴則薪火相傳至今,火候具足,令有機飲食的概念在港漸次成熟,就算不知其所以然,亦買過,嘗過,或起碼久仰大名。不過,生機飲食呢,台灣推得較熱,在港始終較生澀,而且,香港第一次正式有食肆供應生機餐,還只是1997年的事,小麥草先鋒王政任推手,綠紀元生機店在中環開幕。

    兩者有何分別?最簡易版本,乃「有機飲食」栽種時「走農藥」,採天然方法與土地交感,作物全然合乎季節變化與當地人的身體需要。「生機飲食」則主要採用種籽抽芽階段的苗,取其百份百充滿酵素與生命力,並配以未經任何烹調的有機蔬果,實行無火煮食。也可按個人口味及需要,配以有機糙米、有機意大利粉、有機麵包、有機饅頭、有機薄餅等,令營養攝取更全面。
 
    兩者理念不同,但如海納百川,最終匯流往同一個大方向。
 
 
撰文:Z的休假     攝影:廖志添(廖志添攝影工作室)
(首次發表於《稻草人》2009秋季號期刊,第52期,香港綠田園基金出版)
(本文為加長版,未經刪節)
 


 
第1章     中環生機頭上舖 施姐姐「煮」政十一年
 
 
 
    難得地到中環午飯,穿過人頭湧湧的金融心臟地帶,抵達綠紀元生機店,忽然有種去朋友家作客的感覺。一進門,就響起施姐姐張慧施爽朗的笑聲,「喂,你們隨便招呼自己啦。」

    要說主持生機廚房,香港最資深的生機廚師當屬施姐姐了,1997年,綠紀元初開業,她與拍檔玖哥試驗過無數次,構思出首個食肆水準的生機餐:小麥草汁一小杯,配以生機薄餅(有機餅皮、生機苗餡料)。

    有機薄餅皮採有機全麥粉、去糠麥粉、蕎麥粉配芥花籽油及礦泉水搓成。餡料則以六種自種的生機苗,即剪即食,進食時可在面前的小盤小缽,按口味自選有機巴西果仁、有機乾果、卵磷脂、有機藍藻粉、有機香蕉茸、有機紅花籽油等,捲入餅皮,有點像在功德林吃冷麵配十多廿款不同醬料的架勢。
 
晉級中環客
 
    十一年後再訪綠紀元,美味薄餅已經不見了,急急追問施姐姐,她說:「當年的中環嘗新客晉級了,他們已經接受生機苗的食味和質感,不再需要用薄餅夾住,靠餅皮的麥味中和生澀的草味。」所以,這幾年,薄餅在「開飯」時的的主角地位,已被取而代之,因為大家都很習慣吃生機苗沙律做主盤了,像今天,12時半後,廚房裡頭就陸陸續續出現十多份沙律,另配有機生乳酪、熱騰騰的有機節瓜湯和自製有機饅頭。

    新客假如吃不慣,怎麼辦?解決方案是做意粉或米飯,加重澱粉質,改善口感和飽腹感,生機苗鋪在意粉或飯面,或者索性懷舊一下,弄個薄餅就著吃,另配熱湯。有些人吃不慣純乳酪,可加些少楓樹糖漿調味,拉近與坊間白糖乳酪的距離。
 
2009香港(廖志添攝)
每星期一、四,生機廚房就會出現如此墟冚的場面。施姐姐說:「好奇怪,
明明用一樣的食材,在生機店煮出來,味道跟在家的很不同。」                     
 
 
巨瓜的滋味

    最有趣的,是那個粗壯如嬰兒小腿的胖節瓜,拿上手掂掂,嘩,好重,跟普通街市常見的品種很不同。久未在生機廚房出現的玖哥,早已轉型做有機農夫去了,這些像個小冬瓜的作物,就是孕育自他的有機農田,厲害!一個有多重?施姐姐舉起手上的巨瓜說:「1.3公斤左右,如果再種大一些,外面有些人會把它就當是冬瓜來賣。」吊詭的是,拿它來弄湯,真的有冬瓜的滋味,現場觀眾有不少人舉手贊同呢。
(綠紀元生機午餐(HK$75),以水果、芽苗為主,配以小麥草汁,絕對健康,需一星期前預訂。)
 
 

 

2009年攝於香港(Z的休假攝)
 

                           你未必種得出施姐姐手裡的有機巨節瓜,但卻可嘗試

                           自種生機苗,施姐姐提示:「最緊要沖洗乾淨,因夏天

                           芽苗排洩物特多,冬天則長得特別靚。」

 
 
 

 1.薄餅姐姐的心路

      十多年前,施姐姐對生機飲食一竅不通,因為要尋找全麥粉做薄餅,與拍檔玖哥摸到王政的源源生機店去,開始學飲小麥草汁,飲了年多,發現自小隨天氣變而出沒的爛手爛腳爛嘴,不知何時消聲匿跡。其後更觸動開生機店的念頭。

 

            本以為可以學師傅王政一樣每天開工數小時,然後享受生活,1997開店,「這才發覺事前事後的準備工夫多得很!」2004年因應顧客熱切要求,創立本地菜園,拜師學種菜,兼賺來一身陽光氣息。現在二頭肌發達,都是拜每周搬運堆肥回店所賜。

 

             施姐姐說近水樓台,每星期最少要喝三杯小麥草汁,每周煮兩次十二人大餐,好「煮」意都是按手頭當季作物,及即興心意度出來,「簡簡單單,打碎西蘭花加豆漿做醬汁,很多人都嚷著未吃過。夏天我會選冬瓜或潺菜打茸做湯,冬天弄紅菜頭粟米湯。」 近數年她將即興食譜上載網誌,就是因為太多客人查詢。

 

            至於生機苗,看似易種,其實也有不少學問。施姐姐說:「很多人以為隨便拿甚麼豆都可發苗,其實黃豆就很易發霉,很難種。而且並非每種豆都適合每個人的體質。夏天種苗,苗芽排洩物特多,要沖洗得很乾淨才行,冬天則較易種得靚。」

 

 

 
 
2.生機苗的營養價值

 生機苗種類   營養及食療特色 
 有機紫花苜蓿苗   含八種重要酵素
 紅花苜蓿苗   可抗癌
 葫蘆巴苗   富含鐵質,累時吃它,特別覺苦
 蘿蔔苗   味道微辣,含鉀,所含維他命A、C約柑橘50倍,助消化, 防癌
 向日葵苗   含高鈣和豐富礦物質
 蕎麥苗   含雌激素,對女士皮膚好,可強化血管
 豌豆苗   含豐富維他命C及抗氧化劑,可抗癌,防游離基
 黑豆苗   補益氣血
 紅豆苗   健脾袪濕
 綠豆苗   清熱解毒,消暑解渴,性較寒
 鷹嘴豆   不缺離胺酸,很易跟其他五穀雜糧合成完全蛋白

資料來源:綜合資料

 


 

第2章        IT人的養生配方:易筋經 + 生機飲食

 
 
    在香港大學教資訊科技與教育的朱博士(Dr.Chu),因為教學與研究工作太忙,時間上只允許一星期來一次,很多人與生機飲食結緣,第一個原因都是健康出了岔子,幸好,Dr.Chu氣定神閒地說:「我本身都好好,打了十三年易筋經,維持身體狀態,只是想盡量再做好一些。」對他來說,易筋經是救命主菜,生機飲食僅是bonus(花紅)。
 
     他自言凡事看長線,來這兒進餐,對他來說,可能是Total IT Solution(完整電腦解決方案),可惜社會上大多數人僅看眼前,食飽再算,民間組織推動反基因食物多年也乏人和應,可能也是一例。
 
    每周一次的生機約會,Dr.Chu盡量不會錯過,不但準時來向施姐姐報到,盡情享受與生機飲食知音人一起進餐的歡樂時光「生機食物新鮮有益、有機食物和小麥草汁也對身體好。坊間餐廳會吃到農藥菜,食品質素參差,讓人放心不下。」他最鍾情新鮮出爐的有機麵包,頻呼好正!
 
2009年攝於香港(廖志添攝)
                  Dr.Chu對綠色生活很感興趣。
 
 
都市人方便法門
 
     不過,始終活在都市,他的方便法門是順道購買有機蔬菜及有機麵包,「自家製麵包固然是新鮮滾燙時,趁熱吃風味最佳,攤涼後已相差好遠,不過,一條麵包帶回家,四份之一塗花生醬做早餐,半條送果汁當午餐,已經好好味。」
 
     大學有無知音人?「同事們都覺得間中吃頓素,身體好,我試過帶他們前來體驗,但普遍興趣不太高,可能覺得不夠好味吧。香港人普遍都嗜肉類,愛濃味食物。」甚麼才叫美味食物?Dr. Chu的心水推介包括:有機BB粟米芯;台灣土產太陽餅,材料新鮮好味;台中生鮮蔬菜,好甜好味。
 
    晚餐,Dr.Chu會與家人一起,吃頓家常便飯,如一般青菜和蒸魚。偶爾,不抗拒來個公仔麵,但沒有心癮。但都不及生機芽菜沙律新鮮,好味,「我吃了兩年也不厭;間或添加一兩枚有機西梅,口味和嚼頭格外不同。坊間的沙律只是一堆食物加上沙律醬而已,沒有真滋味。」
 
 
 

3.生機芽菜投資回報驚人

      吃著吃著,朱太太帶著女兒現身了。靦腆的小女孩一身陽光氣息,很討人喜歡,問她甚麼,也只是擺弄著面前的有機蕃茄醬通心粉,害羞地笑。飯後,爸爸媽媽跟訪客談飲食,談氣功,她便自動請纓,替施姐姐將小麥草種子鋪於泥上,手勢熟練,比我們都要能幹。

 

     要自種小麥草或蕎麥苗不難,只要花十元八塊買一個膠盤(長闊與A4紙相若),密底不漏水;再花12元買一小撮種子,40多元買有機泥,就可自力更生。

    方法:將小麥草種子浸過夜,約8至9小時。翌晨倒出種子攤乾,置於黑暗地方放過夜。一日之後,將種子平均鋪於泥土上,保持約攝氏23度。7至10日之後即可收成。

2009年攝於香港(Z的休假攝)

 


 


 
 
 
第3章        鄭先生:吃得安心  即摘即榨   

 
     退休會計師鄭先生,一向鍾情天然飲食,他說對這兒有信心,是因為見證了由作物到食物的整個過程。「我親眼看著小麥草是怎樣種出來的,也親身參觀過他們的自家菜場,與田主玖哥交流過,完全了解他們的本地有機菜是怎麼栽種,清楚他們的生機餐來自何方。」
 
    坊間的預製「食物」整色整水,膨脹劑、增稠劑、人工色素、白糖、味素……有時連名稱都不知所云的添加劑隨手一大堆,跟節瓜就是節瓜,苜蓿苗就是苜蓿苗這樣清爽簡單,大異其趣!計過條數後,難怪鄭先生心有所屬,定時定候逢星期一、四來此聚餐,與在此認識的朋友談天說地一小時。
 
    數數手指,他在此掛單大概已經一年了。所以訪問當天,鄭先生猶如返家般,熟練地示範如何剪小麥草,如何用手榨汁,拿著碧綠的一小杯擺好甫士,聽著咔嚓咔嚓聲,溫文爾雅的他著緊地催促攝影師:「要快點拍了!因為再不喝,它的養份就會減低的了。」對呀,小麥草是生機食物,它的養份純粹生鮮,如擺放十五至三十分鐘,就會不斷流失營養,三十到四十五分鐘更會開始變色變味。
 
    吃生機餐喝小麥草汁是自選動作,可能因為測試過市場反應,這一關並非人人能過。但朱先生建議,一場來到,不妨體驗一下生機苗跟小麥草汁的原味。
 
2009香港(廖志添攝)
鄭先生強力推介:小麥草汁,這一關並非人人能過。 
至於生機餐,鄭先生建議初來者試吃原味,體驗一下,
無調味料對味蕾的衝擊。                      
 
 
 

4.小麥草篇

    小麥草之母Ann Wigmore說過:「血液一旦潔淨,細胞就能獲取良好的養份,疾病就無從產生。而綠葉菜和芽菜都有助血液潔淨,使細胞獲取良好的養份。當細胞獲得充份滋養,循環系統就能夠帶走廢物和毒素,讓身體長保健康。」

     不過,這一小杯綠得不能再綠的小麥草汁,對很多人來說,難度是五星半,因為草腥味太過豐沛,小小一杯30毫升,抗拒的人很難把它喝得完,愛喝的人則會任讓它慢慢消融於每片味蕾上,直接吸收入血液。
 
     如果你飲得杯落,恭喜你!這杯鹼性飲料能助你改善酸性體質(多吃肉、晚睡、抽煙都可能是肇因)、排清體內毒素、減少疲勞、良化睡眠、減少傷風感冒等小病、保持充沛活力。小麥草含有大量活性礦物質、蛋白質、維他命、微量元素,被視為上佳的保健食物。而即摘即榨小麥草汁,味道青鮮,微甜中帶少許草藥味。
 
    因為現代人一般吃得太多太豐富,每日攝取的營養早已超過身體所需。須知吃得太多,身體反而要消耗大量資源去進行消化工作。這時候,吃些鹼性的食物,可以作為「提神劑」。
 
 


 

 
 

第4章        來入「無鉛汽油」的研究員      
 

 
    綠紀元向來只靠口碑營銷,從事政策研究的阿Lam,十個月前由熟客朋友帶來嘗新,之後每周兩次,幾乎風雨不改,問他有無自種生機芽菜?誰知他一開口就說:「無無無,甚麼都沒有!我不像他們,我不是吃得健康一族。(我)平日吃甚麼?不就是中西日式快餐店和粥麵連鎖店囉。」、「好多男人視吃飯如汽車入油,我都一樣。」、「平時入的油太污糟了!找時間入些乾淨油,會行得暢順些。」
 
    雖然阿Lam開口閉口都說自己不是綠色份子,但其實他對生活挺有感覺,絕不麻木,且聽他的中環搵食哀歌:「午飯一至二擠得要命!我最欣賞這裡的是,不需要等位,不需要排長龍買票,然後再排長龍取食物。也不需要有組織有系統地作戰,分頭排隊及等位,更不需要被驅趕,或者忍受四五個人在背後盯著你進食,那壓力仲大過返工!」
 
    在中環返工返了十幾年,仍說得出「六、七個成年人擠在一個細到阿媽都唔認得的座位,匆匆忙忙地將午飯倒下肚子裡去。」顯見阿Lam對生活仍有要求,吃飯環境甚至可能比食物本身更重要!
 
愛死這個清靜吃飯環境
 
     「這裡一進門就要脫鞋,很有home feel,我鍾意!」阿Lam自爆,晚飯就算吃快餐也要外賣回家,就是圖個舒服和耳根清靜,喂,我不想對住同桌的阿叔你一箸我一箸地共進一人火鍋喎。
 
     綠紀元擺明車馬做生機午餐,供應的都是生機芽菜跟有機糙米或意大利粉,對眼前這位天天快餐中環人來說,如此平淡「走肉」也不打緊?「一個禮拜咪兩餐囉,有啥問題?阿媽教落,吃飯七分飽,不過,老實講,我一個禮拜吃的青菜,都沒有這裡吃一餐那麼多!」對,一周五天碟頭快餐,乘以每天兩條伴碟青菜,加起來大概總有十條吧。
 
    不過,阿Lam很清楚自己來這裡的目的,是身體功利主義,「一餐半餐你都要好好味?唔係嘛!我入無鉛汽油之嘛。」、「吃過這兩餐我就放肆兩晚,好東西人人鍾意食。」、「那些快餐好吃?同事們吃足四、五個月後,不又是吃到無晒知覺?」
 
     歡樂時光過得特別快,一粒鐘的入油時間很快用畢,阿Lam匆匆披上深藍戰衣,拿起公文夾,回復中環人的派頭,踩油絕塵而去。
 
2009年攝於香港綠紀元(廖志添攝)
阿Lam說起中環搵食哀歌,滔滔不絕,難怪他愛上這裡家的感覺:「脫掉皮鞋,清靜地吃完一頓飯,完全沒有壓力,多好。」
 
 
 

 5.生機運動(香港篇) 

     王政可說是本港生機飲食的先鋒,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已開始和朋友們訂購外國的有機雜貨來港分享,在家裡培育有機芽菜和小麥草、浦公英等幼苗吃。以下是他的自述:「外國人叫有生命的食物做Life FoodLiving Food,當時我為這種飲食取了一個名字:生機飲食。稍後石玄柱先生出版喚醒一書推介小麥草汁,本地吃苗飲汁的文化開始萌芽。」(網誌相關文章:三個男人,三套飲食觀之王政談吃)

小麥草先鋒

     「90年代,生機飲食這稱呼開始走紅。先有位於灣仔的另類文化社辦生機午餐,供應有機芽菜、幼苗和小麥草,讓市民親身體會,中外傳媒都來採訪。繼而有有心人在柴灣、荃灣、尖沙咀、廣州市等地區開辦生機店推廣生機飲食和有機糧油雜貨。

     「同期周兆祥先生繼《生命飲食》之後,出版他第二本推介生吃的書,書名生機飲食手冊,風行華語地區,連各宗教團體都紛紛傳誦,來港取經者眾。周兆祥先生辦素食學會(Club O前身),設免費的禪食午餐,推介生吃,餐單當中也有幼苗和芽菜,生機飲食因而容納了蔬菜和水果,有人稱之為素食派生機飲食,廣受歡迎。

     「90年代中期,有有心人在旺角開辦生機店,一年後,中環的生機店開業,承襲了早期的生機飲食模式,續辦生機午餐,繼續供應於室內培育的有機芽菜、幼苗和小麥草至今。」 

認可生機廚師

      都說最近香港出現了首位生機廚師,她叫謝旻姬,來自馬來西亞,曾在銅鑼灣Simply Organic可持續廚房「煮」政,本地媒體趨之若鶩。據店東兼有機農場豐之谷主人朱佩坤說,很多知名的生機飲食倡導者及導師,都不一定持有大學證書,早前廚房換了「煮」持人,是來自墨西哥的Chef Moy(全名Moises Mehi),他的祖母是位農業生態學家、素食者、生機飲食先鋒、瑜伽修行者及作家,Moy本人對生機飲食發生興趣,顯然受祖母影響,他先後遊歷世界及在大學唸靈性營養學,擅長設計無奶、無麩質有機食譜(Organic Recipe)。

 

 
 

 6.生機運動(台灣篇)

    生機飲食在台灣知名度較高,群眾接受能力也較強,彼邦的生機代表人物隨便數數就有范秀琴歐陽英賴素微幾位。

    桃李滿門的范秀琴,1999年7月25日曾來港參加本地首個「有機節」,對於地裡鮮摘的有機玉米讚不絕口。曾經害重病的她如今對全麥包、生機苗津津有味:「芽菜最好生吃,高於攝氏65度,稍稍燙一下,其酵素及養份就甚麼都沒了!」

    她在著作《生機飲食》中建議,生機飲食入門者不妨:

1.由全水果早餐開始。將芽菜水果榨汁飲用,慢慢取代汽水、奶茶。
2.煮食時採用有機冷壓油。
3.謝絕煎炸、爆炒,改用水燙、清蒸、水煮。
4.飯前果、餐前湯;先生後熟;高蛋白、高脂肪類、肉蛋魚類押尾。

 

 
 
 
 
 
採訪後記:2009年8月某個中午,難得地到中環午飯,穿過人頭湧湧的金融心臟地帶,抵達綠紀元生機店,忽然有種去了朋友家作客的感覺。一進門,施姐姐的招牌笑聲響起,跟十一年前一樣地親切。

    1998年,綠紀元開業不久,香港首次有食肆做生機芽菜夾有機薄餅,我代表報社來此做專訪(網誌相關文章:十一年前造訪綠紀元生機店),施姐姐當年的處女訪問,如今仍然掛在牆上,當年白雪雪的報紙,已變成黃地。在廚房忙進忙出的施姐姐也變了,褪去都會美少女的雪肌,徹底換上黑黝黝的田間氣息,手瓜也粗壯多了,她大笑:「鬼咩!一包堆肥都咁重,有咩可能唔大隻吖。」現場唯一連戲,可以貫穿兩個時空的,只是生機盎然,十一年前,這裡為了推廣生機飲食理念而起步。十一年後,這裡仍然定期開飯,忙碌的中環人,甚至沙田人都不辭勞苦滴汗前來。
 
     雖然施姐姐說,當初憧憬可以像師傅王政一樣逍遙自在,開舖多年,始知表面上工作數小時,背後卻是成擔心機和無數準備工夫。不過,總是多了早收舖自個兒看戲享受生活的私人時間,也近水樓台,多吃了生機食物及喝小麥草汁,對食物質素靈敏多了,有時客人外帶雲吞麵上來,甫一打開,她就知道肉地新不新鮮,點點滴滴,都是開店收穫(撰文:Z的休假)
阅读(144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