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於環保與物質之間的你,每到換季,或者購物慾旺盛之際,會否一貫失足,頂多說句「不要膠袋,唔該(麻煩你)!」然後又埋怨自己中了設計師的圈套?
其實,商品化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然現象,猶如冬季落葉、夏天開花一樣。要是你自問沒有香港綠色運動icon周兆祥那份深厚功力,又想講求些少生活品味,該怎樣才能在消費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三位2001年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出身的同學各有好主意。
好主意 Number 1 舊衣服重生
買衣服,是幾多都會女性的自療及/或娛樂項目,不可或缺,難以抗拒。在幾多自責聲、內疚話中,2001年剛向時裝設計進軍的Zenith Chow自省:「其實好多設計都無甚特別,只不過加少少 details,換一種布料,便成新一季的作品,意義不大。買了這些『新』衫,如果說是消費者浪費,那麼,設計師又有否責任呢?」
於是,時裝與環境這個意念,便在她心中萌芽。
衣服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減少浪費」,不少女士都會將過氣或穿厭了的衣物送給菲傭或印傭。表面看來,這些HK$39.9的「便宜」T恤,或者HK$3,999的「名貴」返工套裝,是有了著落,但按環境成本學,算式可不是這樣計的!假設一件衫本可穿三年,而你在這三年內卻買了足足卅件衫,那麼,這廿九份棉或麻衣料,需要多少水份、肥料、農地損耗、農夫工作天才能製成?這廿九套衫,又要幾多電、幾多水(漂染)、幾多人手、產生幾多噪音及水源污染才能成形?
不過,為了個人自信、公司形象,人要衣裝這信條,仍在商業社會通行。Zenith認為:「環保不等於不砍樹木不裁衫,何況,人們的購物習慣亦不可能一夜之間改變。與其將責任一面倒推給消費者,倒不如由產品公司帶頭推動,讓設計師替舊衣服翻新及增值。」
換言之,衣服跟土地一樣,也有其可持續性。
讓衣服穿出紀念價值
好像牛仔褲,世界公認耐穿抵著,連環保先鋒周兆祥也力讚。Zenith建議:「如果你穿厭了一個款式,你可以改cutting(剪裁)、改print(圖案)、改顏色。」一句話,改頭換面,舊衣新穿。
她最愛替朋友剔除衣服牌子:「一件T恤,如果沒有了牌子,Cx跟IT的距離便大大縮小。相反,沒有了牌子,你更會記得這件衫是誰所送、在甚麼場合穿過,或者經我改動過哪些細節,諸如此類的感情線索,更能令你珍惜這件衫。」因為這些「人氣」,就像牛仔褲後袋的磨損一樣,是歲月的見證,而非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商品」。
衣物重生圖鑑記 (意念及設計:Zenith Chow)
1.*"+" & "-" (加加減減)——穿厭了的黃色長裙,加一個扣針、一條棉線,便可玩玩新意思。
2.Re-engineering (部件重組)——普通長袖恤衫「飛袖」(剪袖),後幅移上前,便搖身一變成為只此一家扭紋雞翼袖。蘿蔔型牛仔褲剪開,便成為斜膊牛仔裙的物料。
3.Back & forth (前後對調)——將舊T恤剪一條線、車一條線,前後幅圖案便可走位,領口亦可前後對調。
4.Printing (移形換影改印花)——將恤衫「眼冤」(不喜歡)的前幅印花剔去,車線強調本身的直條子,再局部換上一幅別的顏色的布料,保證耳目一新。
5.Multi-function(多種穿法)——本來注定要被遺棄的舊毛衣,在大V領口加一個扣、一條帶子,便可穿出前胸穿窿、單膊、小V領露背、吊袖、圍巾多個款式。可以跟情緒、按溫度變身,好玩到不得了。
好主意 Number 2 前衛綠茶凳
工業產品設計師余子鷹展出的,是一張由綠茶樽所組合而成的凳子,他說:「初時並沒有想過甚麼環保不環保的問題,只是收集免費物料的時候,發現身邊(大學裡)最易得到的東西,便是綠茶樽或水樽,然後再想到將之組合為傢俱。」
雖說無心栽花,但參觀者一人一句:「環保凳子呀!」卻是這套綠白膠梳化贏得的最高評價。
他還發現:「充滿空氣的膠樽十分硬淨,用繩子綁起來,便可捲成任何喜歡的形狀。連接時,只要將包裝用的膠袋蓋住瓶口,擰好瓶蓋,一張新潮梳化便誕生了。」
除了包裝用透明膠袋,運貨的紙皮箱亦可重組成小矮凳的啡色凳面,裝飾與實用價值兼備,完全符合Reduce、Reuse的環保大原則。跟余子鷹另一力作——鐵線外殼、米粉內膽吊燈,同樣別出心裁。
好主意 Number 3 讓花盆回歸泥土
另一位工業產品設計師陳國輝,則採用蛋白質或澱粉質為原料的環保紙,設計成一個平面工具套,讓小朋友可以帶回家中,按照環保油墨印出來的說明,親手摺出有水兜的花盆。「不同coating(面料塗層)的環保紙,被泥土吸收的時間長短有異,但一樣可以連花帶盆放進泥中,一樣可鼓勵兒童栽種,培養出對大自然之愛。」有趣!
網誌相關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文:Z的休假
阅读(46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