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44673
  • 博文数量: 405
  • 博客积分: 5516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4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7-05 12:3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16)

2011年(35)

2010年(77)

2009年(277)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10-03 10:25:36

     就算你有一顆潔淨的心也不可能有一個潔淨的身體。
 
     別說Z的休假歧視你。
 
     即使是維持正常運作的細胞,也會因老化及程序化死亡而變成廢物。更何況,來不及消化的食物、在血管積聚的膽固醇、排不清的宿便、各種沉澱物、結石甚至水份都有待清理。坊間流傳的一些健康飲食法都可助減輕身體負擔,讓腸胃休假。

 
     但健康飲食也不是絕對的。
 
     教授健康飲食法的書籍,看多了,實在會有教人蠢蠢欲試的衝動。無他,書裡說的潔淨飲食,和實行以後的理想身體狀況,都是我們都市人夢寐以求的。
 
     不過,由蕪雜的飲食方法轉為健康的飲食法,並不代表你的身體立時就能由黑暗步向光明。不知道你信不信。
 
 
Case 1:吃素可以吃壞人
 
     譬如很多人躍躍欲試的素食。精於養生之道的香港中醫師葉榮坤,就曾醫治過不少吃素吃壞了的人,其中一個,由葷轉素幾年,初時精神頗佳,但後來卻面青口唇白,理由就是吃得不均衡。
 
     別以為醫師必定是反對吃素才這麼說,其實,葉醫師本身也已茹素廿多年,並由此而獲得活力的泉源,不但睡眠時間減少,而且精神爽利,皮膚光滑。不過,醫師畢竟是醫師,其他人又如何呢?
 
     1995年以後、千禧年以前曾在中環經營素食店的Elsa,也曾有吃素吃壞了的經驗:開店初期,因利乘便餐餐吃素,初期的確自覺抵抗力和精神狀態均有改善,胃痛消失,精神挺好。但如此這般過了一兩年,卻開始覺得健康走下坡。
 
     不過,不知是否出於職業本能,Elsa一力為素食法護航,辯解說:「健康差了,不一定完全因為素食,也可能是工作太忙,休息不足,飲食不定時所致。」
 
     她這說法當然也有道理,但更要深思的,是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況並非永恒不變,對的飲食方法,有時會變成不對。曾經帶來的「健康紅利」,可能會變成「負利率」。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必須與身體好好溝通。
 
 
Case 2:攝生飲食帶來嚇人反應
 
    當然,吃素吃出健康人生的,大有人在。我們的討論不是要「唱衰」素食,只是要將飲食與健康的千頭萬緒關係梳理出來。
 
     身患糖尿、超重、雙手發腫的艾莉達,本來倚賴吃藥來利尿消腫,但自從放棄了蕪雜飲食方式(高度肉類蛋白質、脂肪、白糖、酒精、汽水、果汁),全然遵從嚴格的攝生飲食法(全穀類、豆類、蔬菜、低脂、小量天然糖、藥草茶、偶爾來一些果汁)之後,第一天就有了震撼性的反應。
 
     不是惡疾消失,而是雙手劇腫。不過,吃了日本赤豆之後,兩天後雙手迅速回復原狀。
 
     這些戲劇性變化,是《Food and Healing》作者Annemarie朋友的親身經歷。
 
     類似的成功個案,其實不在少數,很多介紹素食、生機飲食、生食、斷食的書籍都有大量供應。
 
 
Case 3:全生食潔淨過度不平衡
 
     提起生食,曾有朋友試過艱苦經營一段時間後,覺得身體不夠和暖,健康情況停滯不前,卒之又轉回素食。
 
     前述的健康飲食法作者Annemarie就曾接觸過一位年輕人,因為長期堅持生食,導致生理失衡。
 
     開始時,生食治好了佐治的鏈球菌喉炎,因為這良好的反應,他決定忘記肉類,繼續吃他的水果大餐,還有硬殼果、果仁、其他熱帶食物。第一個夏天,他的情緒持續高漲,頭腦清晰,情緒愉快。但秋雨一至,他的情緒就持續下滑,怕冷得要穿幾件毛衣才能上街。
 
     雖然情況有點不妥,但由145磅下降至120磅(對於一個堂堂六呎男子漢來說未免太輕了點兒)、經常感覺飢餓的佐治依然堅稱自己一切正常。
 
     直到情況不斷惡化,他才依依不捨放棄生食,在自己的餐單添加了一些新內容,如糙米、豆類、海藻、根類蔬菜(如馬鈴薯,廣東話叫薯仔)、日本味噌。隨後他的體溫、體重、情緒指數、健康狀況亦神奇地回升,情況之神奇,一如當初全生食迅速治癒了他的喉炎一樣。
 
     既然生食蘊含了如此多的生機和酵素,腸胃又不用怎麼「加班」去消化它們,何以佐治竟會有愈吃身體愈差的情況出現呢?
 
     根據Annemarie的意見:佐治患喉炎時有細菌和痰涎積聚,短期生食後,身體已恢復生機,迅即將之清理。但當他長期堅持嚴格的生食飲食法之後,他的體內已經再沒有多餘的物質可以清除,於是就將有用的東西也清理出去。
 
 
結論:執中持平
 
    有人說,飲食改變有如古老鐘擺,執行愈嚴格、愈極端,反應就愈猛烈。一位素食者曾跟Z的休假分享:「選擇食物必須聽從身體的吩咐。吃下去舒服的,對你的身體來說才是好食物。」
 
     其實此道不孤,英國大哲學家Francis Bacon(1561–1626)也說過「身體的智慧遠勝過醫學的定律。」不過,千萬別將口腹之慾或腦袋私自建構的健康飲食法,錯誤地強加於腸胃身上。
 

 
外一章
 
1.為啥我們要改變?
 
     這是一個Change的年代。美國總統奧巴馬以「Change」為口號,贏得了大半個美國的支持。
 
     身體也需要Change,因為我們的生理及心理狀況不斷在變,我們的年歲在變,工作壓力在變,沒理由飲食餐單一成不變。
 
     但既然好心也可以做壞事,如果你真的需要改變飲食方式,必須有足夠的知識,以及正確的手法。
 
2.改變飲食四守則
 
1.別相信神話。
 
     有人可以一夜改變,由葷變素,但不代表你也可以。早年曾任香港素食會副會長的陳素琴小姐告訴Z的休假,她的茹素經歷很簡單,一晚在家吃過完肉後感覺不適,第二天開始就不再吃肉了,全素至今。不過,事實上更多人是苦苦迫著自己改變。
 
2.別將舌頭的「美味感覺」跟腸胃的「舒服感覺」混淆。
 
     你試過以下經歷嗎?難以抗拒的誘人美食,掙扎後吃進肚裡,竟引來罪咎感。反而一些其貌不揚,或者平日例牌將之放在最後一項選擇的食物,竟然吃得身心舒泰。
 
3.逐步建立新習慣,身體會更易適應。
 
     還未割捨舊的食物之前,不妨小量地吃。同時開始小量地轉吃新食物,建立真正的喜悅,而不是靠強迫去改變。
 
4.最後一點,當止即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文:Z的休假
阅读(39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