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45942
  • 博文数量: 405
  • 博客积分: 5516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4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7-05 12:3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16)

2011年(35)

2010年(77)

2009年(277)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8-26 09:55:11

前言
 
     對於俗人,茶只能解渴;對於文人,茶有助思維;對於茶道大師,茶能達致彿的境界,所知所感,彷彿天上地下。
 
     對於不斷精進的知音人,茶亦不薄。茶藝師傅王漢堅說:「很難描述品茶那種感覺。只知茶體現了包容精神,飲之太和。品茶賞樂會友,可說是跟生活結合的藝術。」
 
     至於茶能抗癌防病?已經不是精神文明的層次了。
 
 
 
茶話
    
     「其沸,如魚目微有一聲為一沸,
     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
     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
——陸羽,《茶經》
 
     這次的茶藝訪問,就在水微沸之中開始,一問一答,彷彿都沾上清芬
 
 
追求飲茶的感覺
 
      對於不少人來說,茶只是蝦餃燒賣的從屬,或者早餐腸仔蛋之後的漱口劑說到賞樂品茶,以茶會友,彷彿是另一時空的消閒活動。
 
      可是,對於王漢堅來說,選茶、泡茶,品茶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由1980年甚至更早以前開始,他就一直追求那種飲茶的感覺。
 
      飲茶有甚麼感覺?
 
   平均每個月消耗三、四斤茶葉,教授學生逾五百的師傅,竟然一下子答不上來。
 
      可能對於中國人來說,茶跟生活是二位一體,實在很難單獨剔出來品評罷
 
 
修禪會友沾茶香
 
     茶繼續烹,在聞香與啜飲之間,話題由烹茶技術轉到超凡的佛陀境界,又再下凡塵折回生活態度。我想,除了舌頭嘗到的滑、爽、甘、醇各味以外,我也感受到師傅不期然流露的那份「飲茶的感覺」。
 
     小桌圍坐,焙爐品茗,那份寫意決非嚴謹的日本茶道所能及。但王漢堅一語釋疑:「他們只是利用這四小時的流程,超過二千條預先設定的問答,迫令參與者全神投入,藉以靠近禪定境界。」
 
     以茶修禪,也許是追隨豐臣秀吉時代茶道大師千利修所確立的四規:和、敬、清、寂。只有「寂」,才能達致最高境界(佛陀境界)。
 
     這種由王公貴冑開始的意識形態,跟中國人始自民間的飲茶風氣恰成強烈對比。
 
 
民藝生活全方位
  
     別以為來自草根的藝術就沒有深度,鑽研茶藝這麼多年,王漢堅最大的體會,就是茶不止是茶那麼簡單
 
     單是鑽研綠茶、紅茶、青茶、磚茶等不同茶種的源流和焙製法,就已知悉不少舊日民間生活,例如趕製綠茶上貢的緊張、不同民族通商的趣事、運茶要繞道走三年的艱辛。當中有歷史、地理、民族史、朝代演變、製茶技術發展等緯線,全由茶葉一條經線串起。
 
     茶又跟文學、戲曲、民間飲食、水質研究、健康、陶瓷工藝有關。
 
     學茶,就等於通曉了一門全方位的藝術。(待續)(閱讀下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文:Z的休假
 
 
阅读(35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