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19682
  • 博文数量: 327
  • 博客积分: 9995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4319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5-25 11:21
文章存档

2011年(31)

2010年(139)

2009年(157)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6-06 07:43:01

叶志平为何进不了英模表演团?
 
叶志平先生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的校长”,因为他所在的桑枣中学2300人在大地震的灾难中无一伤亡。这个纪录,对于热爱生命和尊重人权的人来说,当然是欢欣鼓舞,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是,在中国最怕的就是“但是”,中国的玄机都藏在“但是”里,“但是”是全中国人民生存的八卦炉。进了“但是”这个八卦炉,你是否越炼越结实,就看你的造化了。显然令人尊敬的叶志平先生虽然也进过“但是”这个八卦炉,似乎不符合他们五迷三到的要求,炼得不够结实,既不厚又不黑。下面我们看看叶志平先生为什么进不了抗震救灾后的英模表演团,列出几条以供诸君酌参与补充。
 
一: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两千年前《汉书.霍光传》里的这个故事,至今上演不衰,尤以善于制造英雄的这六十年来为多。教你防患于未然,远离火灾是领不到赏的;灾难防范极差,却在事后去弥补如帮助救灾才能领到大大的奖赏。《汉书》中的“曲突徙薪”者最后还被主人“寤而请之”,虽然是最后一个想到的,总算参与了主人事后犒劳的盛宴。想想我们使2300人无一伤亡的叶志平先生,其“曲突徙薪”的结果是什么呢?
 
二:桑枣中学与北川中学的对比。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乃“曲突徙薪”者,无法受重视;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为“焦头烂额”者,却进英模表演团大讲他们救人之功绩。桑枣中学2300人无一伤亡,北川中学死了1600多人。就算刘救人有功,那么叶的功劳难道不在刘之上么?为什么厚此而薄彼呢?曲突徙薪不好表演也无法表演,因为太实了;而焦头烂额者不仅情节丰富,而且自带道具灯光布景,可谓栩栩如生。
 
三:反衬教育界的腐败。叶志平五年来讨要款项加固危楼,不仅不感人,还体现出教育经费不足或者教育经费被克扣的实际情形,这种挤牙膏的方式对“伟光正”是一种活生生的打击。你让“伟光正”出了洋相,他怎么可能表扬你呢?
 
四:没有死人,无法出英雄。红朝太祖说: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你不死人怎么行呢?尤其是别的学校都死了人,都有豆腐渣工程,你却能独独出污泥而不染,你叶志平到底想要做什么呢?想陷我们集体于不义吗?没门!
 
五:没有英雄行为,不好搞表演。叶志平五年加固危楼,经常带领师生演练逃生避灾,剧本太过平淡,没有起伏的情节,缺乏煽情因素。五年加固危楼,这样重复的镜头,谁不昏昏欲睡呢?逃生演习,本来是很好的安全教育,但在官方这个导演看来,你简直在培养未成年人做胆小鬼,与宣传少年英雄的好戏背道而驰。你叶志平知道不,就是因为太祖的教导说得好,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才出了那么多英雄。英雄之多与死难人数是成正比例的,你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
 
六:没有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叶志平和他的老师们这些成年人太尽责了,他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太好了,没能够唆使未成年人去给成年人卖命,也没让未成年人替成年人所犯的错误背书,所以出不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你们的成人不仅无法在自己的学校救灾,何况未成年人,当然更是无用武之地。本来你叶志平可以号召学生去外面救人而成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可惜你老壳方,不会使这样不拿未成年人生命当回事的狠招。
 
七:叶志平这张牌不好打。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是让英雄无用武之地,叶志平是也(其实英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叶只不过是做好了他的本职工作)。在现有制度下全都像叶志平是没有可能的,但出了一个叶志平就将其他一些死伤学生很多的倒塌学校,衬托得无比糟糕。而执政者又想推却学校倒塌的责任,故不能打叶志平这张牌。打叶志平这张牌就要清算众多倒塌学校之责,而清算这些倒塌学校之责,会因小萝卜逐层带出大泥,同时会使“伟光正”全身布满创可贴。顺带说一句,你叶志平这张牌不好打,其他另外两个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一是陈光标,二是陈岩,为什么也进不了英模表演团呢(当然我估计他们也不屑去表演)?那是因为他们是单打独斗(尽管他们配合政府做了大量得力的营救工作)的志愿者,无法体现党和政府的神明英武。不能体现党和政府神明英武的志愿者,还想跟官府抢戏,藉此动摇民众心目中的“伟光正”形象,同时暴露出和官府争夺群众感恩的狼子野心,还想分享官府慈善的垄断资源,这是万万不可拿来宣传的。
2008年6月18日8:48分冉云飞于成都
 
“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西汉末代有个“曲突徙薪”的故事。有位客人去拜访主人家,见主人家的灶是直烟囱,灶旁还放有柴草,于是客人对主人提议说,烟囱要改成弯状,柴草要搬到远一点,不然会存在失火的隐患。主人“嘿然不应”。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事后,主人“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伤者安排在上座,其余人按救火功劳排定座次,却没有邀请那位事先提议把烟囱做弯曲的宾客。于是有人对主人说:“先前你如果听客人一言,就不至于今日落得破费酒肉、大办宴席了。现在你论功请客,把那个提醒你注意火灾的客人忘在一边,焦头烂额的人反倒都成了上客了,这岂不是‘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听罢,“主人乃寤(悟)而请之”。
 
这则故事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霍光传》。据记载,西汉武帝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执掌汉室近20年,权倾朝野。茂陵人氏徐福不满霍氏专权,三次上书汉宣帝,“言大将军时主弱臣强,专制擅权,今其子孙用事,昆弟益骄恣,恐危宗庙”,望宣帝及时采取措施,适当限制霍氏权力,以防其家人谋反。宣帝对此置若罔闻而不顾。霍光死后,家人果然谋反,因人揭发才未致酿成大乱。灭霍氏后,宣帝对告发之人奖赏有加:“告霍氏者皆封”,事前上书的徐福却“亡其恩泽”。时人为徐福打抱不平,上书宣帝,谏之从讽(隐喻与暗示),于是有了“曲突徙薪”的故事。谏者曰:“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无)裂土出爵之费”,如果当初徐福的意见被采纳施行,霍家就不可能谋反叛国,国家也就不必拿出大量的土地和官侯去分封众人。谏者又曰:“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既然“告霍氏者皆封”,那么对徐福加以重赏才合乎情理。惟其如此,日后才会有贤人义士冒死直谏,才能防患未然。宣帝听罢,重赏徐福。
 
“曲突徙薪”的思想早在先秦时代就已见端倪。据楚国隐士鹖冠子记载,名医扁鹊在回答魏文侯“子昆弟三人,其孰最为善医”的问题时说,“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下”。魏侯不解,扁鹊解释说,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家人才知道;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扁鹊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能看到他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都认为他的医术高明,以至“名出闻于诸侯”。 这多半是扁鹊的自谦之词,但扁鹊之长兄,名不出于家,史上亦无记载,很难说不是由于“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缘故。
 
既然“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是圣人,那么,“治已病、治已乱”的只是常人。常人虽然有点“后知后觉”,却可因最终能医治“病乱”而得世人赞许,殊不知,此时病乱之象已经深入肌肤,非伤筋动骨不得治。常人因无远虑,反而容易误打误撞成为英雄,圣人防患未然,却也注定了被忽略的命运。如此这般,恰如《汉书》所言:“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宾客淳于髡,茂陵徐福,扁鹊长兄,其实就是那些在平时有其远虑,防患未然的人。在意外突然降临时,他们能够把“病乱”扼杀在萌芽状态,把损失尽力降到最低。但正因如此,也就注定了“意外”不可能来得惊天动地,来得轰轰烈烈,没有了轰轰烈烈,就就注定了不会有应有的关注和认同。
 
病乱治愈之后的道德宣讲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在绵绵数千年中的必修课。事前责任可以不必过问,事后典型却不可不出。只是在很多时候,真正最应该受到颂扬的人却缺席了。如在这次地震中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的校长”的叶志平先生,地震来袭的1分36秒内,他所在学校的全部师生都安全地撤到了操场上,“老师们围在最外圈,像母鸡护卫小鸡一样守护着从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这得益于叶志平任校长后桑枣中学每学期一次的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这种曲突徙薪防患未然的态度保住了全校师生2200多人的性命。不但如此,当让任校长后,发现接手的教学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的时候,他找来正规建筑公司重新灌注混凝土;当发现教学楼华而不实有很沉重的砖栏杆时,他换上轻巧结实的钢管栏杆,并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加粗并重新灌注水泥。盖楼的费用是17万,加固则用去了40多万元。这40多万,“全部由他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化缘而来”。地震来临的时候,学校以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叶志平却可以骄傲地大声告诉学生家长:我们学校,无一伤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曲突徙薪者”,注定了与光荣的“英雄”之名无缘,我们的“抗震救灾英雄谱”上,注定不会出现他的名字。
 
历史深处吹来的风,常使人睁不开眼睛。周作人先生曾说,“盖据我多年杂览的经验,从书里看出来的结论只是这两句话:好思想写在书本上,一点儿都未实现过;坏事情在人世间全已做了,书本上记着一小部分。”我们悠长的历史传统中从不缺少好的思想,缺少的是实际的行动。如果让好的思想真正得到高扬,“曲突徙薪者”就不应默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里。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里,事后对“焦头烂额者”奉为上客固然值得称赞,“曲突徙薪者”亦不应该忘却。进而言之,只有做到“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才合乎公平与正义。在这一点上,我们尚需向古人看齐。他们有错在先,但补救在后,不像我们,不知悔改,似乎要一路错下去。
 
王中伟 六月间于广西大学
阅读(243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