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96996
  • 博文数量: 202
  • 博客积分: 1064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2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5-11 15:2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02)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105)

2009年(9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Python/Ruby

2009-07-24 09:51:08

聪明人下笨功夫


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命题。在这里记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伴随着哭声生下来的,没有哪一个婴孩生下来就能吟上一首上等的好诗的。因此基本可以说明一个道理,无论谁生下来,起点基本是一样的。那么将来年龄增长起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能力的参差不齐那?其大部分原因在于后来的治学态度。

如果一个人能对一门或几门学问正确把握或者能尽量不出现偏颇,就可以说明在这些领域内是聪明的;反之,就是糊涂。要想真正达到聪明这么个状态,走捷径是不可以的。大家知道,人们对任何事物和理论的了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非下点苦功不行的,换句话也就是得下点笨功夫的!
资深主持人柴静说:做事不应以功利为先导,耕耘本身就是收获。张立宪当初做《读库》时就没有想到什么商业前景,只是做而已。当很多人在学”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时,他主张聪明人应下笨功夫。他还说,现在这个社会聪明人容易做到,苯很难实现。为了做好《读库》这个栏目,有一次为了更深入的采访和了解盲人歌手周云蓬,几乎跟了周云蓬半年多。值得费那么大的劲吗!?张立宪认为只要读者想知道的,是值得的!就要下笨功夫。

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聪明人,因为他的业绩很大,效益很好;得到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认可。台湾有个知名学者舒诗伟,这个人在美国留学生活了11年,为了做好他农业课题,去台湾农村考察一住就是15年,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其法也很笨,功夫也不小;也因此在那个课题上取得了最高成就,也因此在他研究的领域内变得聪明起来了。

其实,所谓笨是蕴涵于人性最质朴的东西,就像生长万物的土壤一样,适当的采用起来对于我们每一个的进步是大有裨益的,收获颇丰,聪明也指日可待。
只要认真想一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文章以简为要,恕不多赘述。如果把“聪明人下笨功夫”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联系起来理解,那就更直观了。不过也不乏有人佩服“聪明人走捷径”的,在这里也只好说:“人各有志,适得其法”了。 iricnrickygy

 

 

阅读(66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