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部博文(408)
分类: Android平台
2016-06-07 15:15:54
1. 指定变量
示例Makefile文件的内容如下:
#sample Makefile
edit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cc -o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main.o : main.c defs.h
cc -c main.c
kbd.o : kbd.c defs.h command.h
cc -c kbd.c
command.o : command.c defs.h command.h
cc -c command.c
display.o : display.c defs.h buffer.h
cc -c display.c
insert.o : insert.c defs.h buffer.h
cc -c insert.c
search.o : search.c defs.h buffer.h
cc -c search.c
files.o : files.c defs.h buffer.h command.h
cc -c files.c
utils.o : utils.c defs.h
cc -c utils.c
clean :
rm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同样是上边的例子,我们来看一下终极目标“edit”所在的规则:
edit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cc -o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在这个规则中.o文件列表出现了两次;第一次:作为目标“edit”的依赖文件列表出现,第二次:规则命令行中作为“cc”的参数列表。这样做所带来的问题是:如果我们需要为目标“edit”增加一个的依赖文件,我们就需要在两个地方添加(依赖文件列表和规则的命令中)。添加时可能在“edit”的依赖列表中加入了、但却忘记了给命令行中添加,或者相反。这就给后期的维护和修改带来了很多不方便,添加或修改时出现遗漏。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方法是,使用一个变量“objects”、“OBJECTS”、“objs”、“OBJS”、“obj”或者“OBJ”来作为所有的.o文件的列表的替代。在使用到这些文件列表的地方,使用此变量来代替。在上例的Makefile中我们可以添加这样一行: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objects”作为一个变量,它代表所有的.o文件的列表。在定义了此变量后,我们就可以在需要使用这些.o文件列表的地方使用“$(objects)”来表示它,而不需要罗列所有的.o文件列表。因此上例的规则就可以这样写: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
…….
clean :
rm edit $(objects)
当我们需要为终极目标“edit”增加或者去掉一个.o依赖文件时,只需要改变“objects”的定义(加入或者去掉若干个.o文件)。这样做不但减少书写的工作量,而且可以减少修改而产生错误的可能。
2. 自动推导规则
在使用make编译.c源文件时,编译.c源文件规则的命令可以不用明确给出。这是因为make本身存在一个默认的规则,能够自动完成对.c文件的编译并生成对应的.o文件。它执行命令“cc -c”来编译.c源文件。在Makefile中我们只需要给出需要重建的目标文件名(一个.o文件),make会自动为这个.o文件寻找合适的依赖文件(对应的.c文件。对应是指:文件名除后缀外,其余都相同的两个文件),而且使用正确的命令来重建这个目标文件。对于上边的例子,此默认规则就使用命令“cc -c main.c -o main.o”来创建文件“main.o”。对一个目标文件是“N.o”,倚赖文件是“N.c”的规则,完全可以省略其规则的命令行,而由make自身决定使用默认命令。此默认规则称为make的隐含规则。
这样,在书写Makefile时,我们就可以省略掉描述.c文件和.o依赖关系的规则,而只需要给出那些特定的规则描述(.o目标所需要的.h文件)。因此上边的例子就可以以更加简单的方式书写,我们同样使用变量“objects”。Makefile内容如下:
# sample Makefile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main.o : defs.h
kbd.o : defs.h command.h
command.o : defs.h command.h
display.o : defs.h buffer.h
insert.o : defs.h buffer.h
search.o : defs.h buffer.h
files.o : defs.h buffer.h command.h
utils.o : defs.h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3. 清除工作目录过程文件
规则除了完成源代码编译之外,也可以完成其它任务。例如:前边提到的为了实现清除当前目录中编译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edit和哪些.o文件)的规则:
clean :
rm edit $(objects)
在实际应用时,我们把这个规则写成如下稍微复杂一些的样子。以防止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这两个实现有两点不同:
1) 通过“.PHONY”特殊目标将“clean”目标声明为伪目标。避免当磁盘上存在一个名为“clean”文件时,目标“clean”所在规则的命令无法执行。
2)在命令行之前使用“-”,意思是忽略命令“rm”的执行错误。
这样的一个目标在Makefile中,不能将其作为终极目标(Makefile的第一个目标)。因为我们的初衷并不是当你在命令行上输入make以后执行删除动作。而是要创建或者更新程序。在我们上边的例子中。就是在输入make以后要需要对目标“edit”进行创建或者重建。
上例中因为目标“clean”没有出现在终极目标“edit”依赖关系中(终极目标的直接依赖或者间接依赖),所以我们执行“make”时,目标“clean”所在的规则将不会被处理。当需要执行此规则,要在make的命令行选项中明确指定这个目标(执行“make 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