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85582
  • 博文数量: 181
  • 博客积分: 6155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180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8-05 09:2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81)

文章存档

2015年(2)

2014年(3)

2013年(9)

2012年(29)

2011年(30)

2010年(36)

2009年(40)

2008年(32)

分类:

2009-08-18 14:45:52

 

 日记原文

1995711日:多语言开发模式被采纳

 

在今天的Jim Allchin(主管Windows NT的微软高级副总裁)的汇报会议上,我向Jim汇报了我的多语言引擎的开发模式,并当场演示了采用多语言引擎后的三个通用模块置换到英文、德文、日文和中文版系统以后,每个模块都可以来代替所有语言版本的模块,证明这个引擎的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它的商业价值。采用这个多语言引擎是改变微软传统开发模式的一个创举,我们的世界各大语言的Windows NT版本将可以同时向全球发布,我希望微软高层能意识到这将改写微软Windows开发模式的历史,我最后用了这样很有震撼力的语言结束了我的发言。

 

微软的传统开发模式就是先开发Windows英文版,然后再把英文版改写为德文版,再改成东方的日文、中文等版本。中文版一般要等到英文版发布九个月后。这是微软一直以来的开发模式。也许有很多人都曾提出过异议,也提出过很多的建议和方案,但是微软还没有一个人真正从技术上来解决这个世人皆知的问题。

 

我带着这个问题去研究了Windows3500个模块,也很容易地把它们归纳为三大模块(KernelUserDGI),然后我又从三大模块中找到了代表性的模块进行研究,今天下午就是我的研究报告的汇报。

 

JimDavid CutlerWindows NT之父,在他们的领导下,微软开创了Windows服务器的全新时代。特别是这个David Culter,他曾经是惠普公司的Unix操作系统的开发者,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操作系统专家。据说盖茨为了把他请到微软来开发Windows NT,曾三次飞到波士顿当面邀请,并且开出了一亿美金的天价期权来吸引这位奇才。盖茨还承诺David Culter可以直接向他汇报工作。David的办公室就离我大概七八个办公室,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位操作系统领域的天才。他完全不修边幅,牛仔裤加T恤衫,连冬天都是这样。据说这个天才的脾气特别地大(有点成就的人容易脾气大),一不满意就会破口大骂。开会如果觉得没有意思,中途招呼不打就离开,即使有盖茨在场的会议他也是这样的风格。

 

我今天的汇报特意做得很简练。有天才、能人、高手在场的汇报一定要简单、精练,只讲重点(这也是我来到微软之后学到的一种技巧),宁可让他们来问问题。今天我的汇报准备了一小时的内容,但是我只用了15分钟就汇报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等待他们的问题了。

 

采用这个模式要影响英文版的开发进度,这个我不能考虑David出言果然尖锐,因为对他来说他只需关心英文版的开发。我马上说:“David,如果采用这个模式,刚开始会影响英文版的进度,对待尖锐的问题千万不能以defensive(防卫)的口吻来回答,而是首先肯定他的问题是对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但是一旦全面采用这个模式,我们不再需要做德文、日文、中文版本的二次开发,这样的因素考虑进去,长期来看反而会减少开发的工作。从质量上来说,同一版本的测试要简单方便,更加能提高Windows NT的稳定性,减少Bugs”David点了点头,看得出来他还是接受了这个回答,我暗自庆幸,因为只要他没有了问题,基本是通过的……

 

几轮问题以后,Jim开始总结了:这个多语言版本开发模式是个长期以来的问题,我和Bill也讨论过很多次,总觉得等到下个版本再说。其实每次都是这样,这样问题就得不到解决。”Jim是微软中最受盖茨欣赏的高管之一,49岁的他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虽然在微软Jim是属于年纪大的,但是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年轻人的激情,说话语速很快,做事非常的麻利(也许就是微软的风格吧)。“Jun提出的引擎模式很有创意,概念也简单,技术层面还是容易实现的(一下子被他看出来技术上没有太多的难度),所以我们就这样决定了。今后开始全面采用这个引擎概念,可以让Jun来带领一个团队一步步去实现就可以了,Great workJun Congratulations当我听到最后两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想哭了……

 

过去的四个多月,我白天黑夜都在想这个引擎,晚上周末都在做这个引擎。今天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所有的付出有了这最后的一句话,我满足了,我值得了……

 

 

背景解读

创意十足的管理模拟练习

 

唐骏到微软做了一名普通的软件工程师,不折不扣的小人物。微软有上万名员工,虽然说在这样的技术型公司,懂技术的工程师受到人们更多的尊敬,因为微软的核心产品,是经过他们的天才而开发出来的,但是唐骏还是要经受比较大的身份转变:从自由自在可以随心所欲拍桌子骂人的小老板,顿时成了几万人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从听取报告的人变成动辄就要向别人提交报告的那一个;从对员工指指点点的人物变成了一个被人指指点点,甚至一开始连发邮件都会被老板指出用词不准确的人……身份的转换颇有难度。

 

唐骏倒没有后悔。他说对于自己做了决定的事,从来就不会去后悔。当发现有些地方和自己想象不一样的时候,需要做的是加倍努力去改善它,而不是怨天尤人。当然,作一名小员工也一样可以学到东西。据他回忆说,刚上班没多久,他所在的部门正在做Windows NT的测试版,几乎每天都会出来一个新版本。有一次唐骏发现当天新出的测试版本系统不够稳定,当时他的老板大卫正在出差,而他认为自己的专业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就给几个同事和其他部门的经理写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当天的系统不稳定,建议他们不要用这个版本。

 

他自己觉得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没想到他的直接领导大卫收到邮件之后大发雷霆,从纽约打电话把唐骏骂了一顿,说他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擅自发这样内容的邮件给同事和其他部门的人,属于越权行为,后果非常严重;第二,唐骏的邮件中用词随意,很不恰当;第三,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没有经过和大卫的沟通讨论,就自己对软件的测试版本下判断,并把结论告诉同事,是非常不正确的行为。

 

唐骏马上就意识到是自己做错了,大公司之所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就是要保证管理上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作为公司的一份子,就好像其中的一个零部件,一定要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行事,任何超越制度之外的举动,都有可能引发软件冲突,就有可能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后来,唐骏成为了管理者之后,他非常强调员工的职业规范。在他心目中,一个合格的员工首先要做到职业化和专业化,但是现在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刚进职场的年轻人,在这方面都很欠缺,包括当年的他自己,也是同样。但是唐骏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唐骏一再劝年轻人创业要谨慎的一个原因。他说:当你不知道怎么样当一个合格的员工的时候,你是不会知道怎样去培养合格的员工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一再强调第一份工作要进一家好公司,因为只有在好的公司,才会有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好的企业文化,才会重视员工的职业化素养、行为规范及职业化技能的培养。有了这个基础,在日后的职业道路上和创业道路上,都会受益无穷。

 

当然,学会如何被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唐骏说:我就是来微软学管理的,光是被人管怎么学呢?我自有一套自学的办法。那就是在心中模拟自己是一个管理者。当时他是工程师,上面有管着他的经理。每天上班的时候,唐骏就假装自己是那个经理,遇到问题就先自己想,我是经理,现在我要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想完之后,再观察经理是怎么做的,如果经理和他的做法一样,就自己暗地里高兴一下,给自己加一分。如果经理和他的做法不一样,就看经理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如果结果比唐骏想象中的处理方法更好,就分析原因,然后记在心里,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先考虑经理的方法……

 

这是唐骏一个独特的方法,他说很管用,但是要记住,要模仿的对象是比自己高一级的那个人,脚踏实地地学。

阅读(79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