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84877
  • 博文数量: 181
  • 博客积分: 6155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180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8-05 09:2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81)

文章存档

2015年(2)

2014年(3)

2013年(9)

2012年(29)

2011年(30)

2010年(36)

2009年(40)

2008年(32)

分类:

2009-08-18 14:45:52

和新浪创始人王志东的见面 - 唐骏 - 《唐骏日记》网易科技博客独家图文连载

日记原文

2007718日:和新浪创始人王志东的见面

 

今天来到复旦大学参加一个创业论坛,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种演讲的邀请,很多都是通过不同的关系介绍过来的,就像今天的演讲邀请。

王志东演讲完了以后,我走上了讲台,开始我的演讲。

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没有一个人知道,包括王志东在内。我要说的故事跟微软和王志东息息相关。

“1995年年初,有位年青人,穿着一身中国式的休闲装,背着一个双肩包,带着自己研发的中文平台RichWin来到了微软总部。这位年轻人就是坐在台下的王志东,他是来微软总部洽谈合作的。那时候我刚进微软两个月,作为一名普通软件工程师陪同我的老板和王志东开会。王志东你可能不记得我当时也在场了,因为我在会上没有说一句话。你在会上跟我们讲述了你的RichWin是多么受欢迎,微软需要RichWin,没有RichWin,微软的Windows NT在中国很难推广。因为微软做不到中文系统和英文系统同时发布。我很佩服,RichWin在技术上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我感觉当时你非常的自信,甚至有点自傲,并没有把微软的中文处理技术放在眼里,有点看不起微软,所以我就下狠心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因为那个时候我代表的是微软。

从此以后,我日夜工作,提出了Windows多语言引擎的概念,使各种语言系统的开发模式变得全面统一,从此才有了今天的Windows2000XPVista,中文、英文、日文等所有的操作系统在全球统一发布,而且各种语言可以在一个操作系统上进行互换。

因为微软使用了我当时提出的操作系统国际版本的多语言引擎,RichWin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但是王志东你应该感谢我,如果没有我的多语言引擎,你还在享受着你的RichWin给你带来的巨大利润。你应该感谢我,如果没有我唐骏,你还会做你的RichWin,不会去创业做新浪,也就没有今天的新浪。过去我都一直没有说出来,你们没有觉得唐骏做人真的是很低调吗?

王志东笑了。我不由地想起了当年初入微软的那个年代。刚进入微软,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很好奇,也发现了当时微软研发的一些弊端,特别是微软Windows国际版本的研发模式。微软的传统模式就是先研发Windows英文版,然后再进行二次开发,开发Windows的德文、日本、中文等版本,等到中文版研发出来需要九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王志东的RichWin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拓展他的市场)。当时我就很难理解这样的模式……

很多人问我在微软的成功靠什么?其实在公司里,我们经常会发现各种问题。面对问题,很多人选择了抱怨,也有人选择了汇报、提案,但这些都还不够,我要做的就是把解决方案做出来。

在职场需要勤奋,也需要思路,更需要技巧……

 

 

背景解读

差异化竞争让唐骏当上了经理

 

加入微软的第10天,1995110日,微软总部来了一个年轻的中国客人,他的名字叫王志东。那个时候,王志东也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他有一项非常棒的产品,名字叫中文之星(RichWin)。这个产品在当时中国刚刚起步的IT界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相当于Windows的中文平台。中国用户在使用微软的Windows系统的时候,需要使用这个平台才能汉化。也就是说,没有RichWin,就没有Windows在中国的推广。

所以,王志东认为微软需要中文之星。事实上,当时的微软也的确需要。所以那一天,王志东带了一个翻译,来到微软总部谈合作。他希望微软能够提供更多内核的东西,这样他能做得更快一些。

那天的会议,唐骏也去了。他是跟在他的老板大卫后面一起去的。王志东侃侃而谈,没有注意到唐骏。唐骏也不认识王志东,但是王志东的中文之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那天突然意识到,这的确是个问题,“Windows的中文版,为什么需要其他公司的软件来做推广呢?为什么永远比英文版要慢几个月才能推出呢?微软想不想让中文版和英文版一起推出?肯定想的,可是为什么做不到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能不能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唐骏发现,这是他实现自己愿望的一个机会。他从来不讳言,他进入微软的第一天起,就是想进入管理层。但是微软有几万名员工,按部就班地干,他不知道自己何年何月才能够升入管理层,才能真正学到自己想学的管理知识。王志东和RichWin的出现,给了他一个启发。他想开发一个模板,来解决这个开发模式的问题。如果成功了,那么公司一定需要一个团队来做这件事。那么,模板是唐骏发明的,谁最适合领导这个开发团队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唐骏自己了!

于是唐骏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当时他属于Windows NT多语言版本开发部门,这个问题也的确是他所在部门的职责所在。微软当年开发多语言版本的思路是:先开发英文版,然后再将英文版移植到其他语言版本上去。可是从英文版移植到中文版,并不只是翻译菜单那么简单,底层的许多源代码都得重新改写。因为英文是单字节而中文是双字节的,一个,很有可能因为换行的关系,在上一行末尾,却到了下一行开头。要改写源代码,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多语言版本开发部门就有300多名员工在从事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会延误很多时间。最初的Windows3.0上市后,中文版过了九个月才上市。到了Windows3.1,更是滞后了一年多。Windows95情况稍好,也差了将近八个月的时间。

对于产品的销售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和生命。唐骏意识到,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将从根本上改变Windows系统在推出多语言版本的时候需要进行二次开发的问题。对于微软而言,是一件大好事,他决定要做。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都是下了班利用空余的时间,自己钻进去研究模块,找问题,想答案,一直到他做出了这个多语言开发模式,才和老板说: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并且,我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

四个月之后,唐骏的模式做出来了!他兴奋莫名,连夜给比尔·盖茨发邮件,把自己的想法,模块以及用范本验证得出的结果,都详细记录下来,写了一封超长的信。第一封信盖茨没有回,唐骏写了第二封信,告诉盖茨如果他不回的话还会继续写的,于是唐骏又写了第三封信,最终得到了盖茨的回信。不过盖茨的回信很短,我没有时间看你的具体的东西,我建议你和你的直接领导沟通一下。如果能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我相信你的主管会很感兴趣

这是唐骏第一次收到来自比尔·盖茨的信,虽然内容不是他所想的,不过他还是觉得很有纪念意义。当然,他从中又学到一点,那就是在大公司,层级的管理是很重要的,无论自己觉得多么重大的事,都应该和自己的直接主管去沟通,而不能随意越级。动辄去找大老板,那更是要不得的。

主管详细看了唐骏的试验结果,觉得很有操作性,再层层上报,最后才有了公司高级副总裁和NT开发部门的几位经理一起听取唐骏的解说的事。在加入微软半年之后,唐骏从普通软件工程师当上了经理,手下是一个20个人的团队,而他们的职责,就是教会微软3000名工程师按照唐骏开发的模式进行编程。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步,这一步意味着唐骏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转变。他到微软学管理的道路,正式开始了。而唐骏总结自己这一次至关重要的晋升成功经验,就是他使用了差异化竞争的方法。他避开最激烈的正面竞争,根据自己的长处,配合公司的需求,走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微软是天才扎堆的地方。唐骏进了公司才知道,原来在技术上他几乎就是处在凤尾的位置。那么在技术上和他们正面竞争,不是唐骏的强项,可能竞争不过,又或者多年以后冲杀出重围,也顶多是一个高级软件工程师。唐骏决定要走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并把它发挥到极致。在中国的传统军事理论中,也有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的战术,我就是从中得到的启发。在竞争中要学会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懂得利用长处掩盖短处,才是职场生存的法则。

唐骏开发的模式如今已成为微软Windows软件的基本模式。Windows95Windows98都沿用了这一模式。他还成了Windows2000多语言平台的主要设计师。采取了新的多语言开发模式之后,微软抢得了市场上的主动权。Windows2000,在英文版发布了三个星期后,就推出了中文版。之后的WindowsXP更是可以做到全球多语言版本的同时发布。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每年为微软多创造了数亿美元的利润。而在后来推出的Windows NT3.51NT4.0Windows2000远东版,这些版本最后的发布都是唐骏签的字。

这是唐骏对微软最大的一项技术贡献。唐骏把它和之前的卡拉OK打分机、台式婚姻配对机和大头贴一起,称为唐氏四大发明

阅读(64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