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6711
  • 博文数量: 33
  • 博客积分: 735
  • 博客等级: 军士长
  • 技术积分: 2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4-01 09:1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3)

文章存档

2013年(1)

2012年(10)

2011年(21)

2009年(1)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12-07-12 16:03:16

各位BI大侠大家好,好久没写点东西了,今天由于得了重感冒,无法工作,但有不希望浪费时间在无聊的网络中,写点东西来打发时间吧。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BI项目中常见问题非技术类》      

  大家出于不同的公司,做的也当然是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区域的BI项目。每个人可能对BI项目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稍后我的后续文章重点讨论)。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我个人认为的解决方法。

1、  到底模型设计应该如何做,如何入手?

A、现象:

这个问题可能不但是项目组成员也是客户重点关注的问题,客户往往提出,你们都能提供哪些模型啊。而项目经理也很头疼:我到底应该提供怎么样的模型给客户,使得客户满意。

B、原因分析:

        首先从用户方进行分析,其实用户之所以关注模型的原因在于,希望通过模型达到提升管理水平,以及改进业务。

   从项目实施者来看,提供良好的业务模型,需要覆盖用户分析的范围之外,还需要有管理思想的分析模型(例如:客户ABC分析、杜邦分析)。

让我们综合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以“提升管理水平”为重点目标。其实这也是上BI项目的核心意义所在,而非模型本身的含义。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

模型分为:业务模型综合分析模型

业务模型是指在制定主题分析下的对应的维度和度量的集合体。它是我们分析数据的数据对象实体。换句话说,就是分析范围。

        例如: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公司、部门、项目信息、项目类型….  这些都是我们业务系统来源的某一个基础信息档案(维度)或某业务记录的条目(度量)。这些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分析对象的范围。

        所以,我个人理解的业务模型是把要分析的所有对象业务化后的集合体,它的作用是集合需要分析的数据,并对其含义进行定义。说到这里,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应该可以意识到,这就是我的指标梳理过程吧。没错,这就是指标梳理过程。其作用也就是规划出业务模型。这一步相信100%的项目人员都经历过,在此不再表述。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综合分析模型,

        综合分析模型是在业务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标准的高级管理方法,并结合企业实际的业务特点,建立起来的分析决策机制。它是建立在业务模型上的分析思想。分为两大部分“分析”和“决策”,所谓“分析”是指找不同组合维度、度量之间的潜在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归分析),“决策”是指围绕一项决策而关联的相应指标数据,对决策的影响程度。

        换句东北话说吧:
   
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指标?这个指标的作用在于,能给管理者什么启示?这个指标在不同数值时候应该如何处理业务?这个指标和哪些决策相关联?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至少两点:

i.                     业务模型只是单纯的反映出目前分析内容范围,不涉及到任何分析方法以及分析思想的。(往往BI项目花了大量的时间,用来指标梳理,但最后用户反馈回来的是BI系统和理想差距过大,就是因为我们只是单纯的梳理了业务模型而没有综合分析模型。

ii.                   综合分析模型是引入了标准的高级管理方法企业实际业务特点相结合。

这个才是BI的精髓,才是BI项目能否得到用户认同的关键,也是用户最关注的地方。

OK,下面我就来说说个人的一些新的和做法。

        上面提到三点“标准的高级管理方法”“企业实际业务”以及最重要的两者的结合。

        先说:标准的高级管理方法,说到这,很多人会想到,是不是这就是咨询公司的事情了,难道所有的项目都要请咨询公司,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我们要看项目规模,如果是千万级别项目,那一定需要请咨询公司介入,如果是500万以下的项目,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毕竟项目成本必须控制住。下边我谈谈我是如何做的,忘大家多提建议。(说到这里,插一句,近来BI行业十分火爆,所以招聘工作不容易,本人面试了很多人,发现没做过ERPCRM等管理软件的人,居然敢说我对BI行业十分了解,客户需求非常熟练,我只能说,你都不知道什么是管理,还帮人做BI。一个字“GUN”。现在行业市场真乱,犹如2001年的ERP,还记得吗,当时ERP厂商数量之多,产品之广。历史再现。)

         Ok,言归正传,

 

标准的高级管理方法

1、  自身项目的积累。

特别是客户同行业的项目经验。

2、  广阔的Baidu/google.

3、  行业的专业的分析书籍。

以销售主题为例:

同行业的销售都分析哪些指标,每个指标的目的在于什么,每个指标是如何应用的,在管理中往往出现的现象,应该如何监控与管理。

我相信,这个应该不难办到,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咨询,只要功课准备的好,是应该可以应付客户的。

 

企业实际业务

        弄清楚以下问题:

客户目前的管理水平是怎么样的?

1、  客户的业务架构与运作流程。

2、  客户的业务运作流程关键控制点是什么,现在是如何控制的

3、  客户在管理过程中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现在没有解决,卡在了哪里?

4、  客户在管理过程中目前的薄弱点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5、  客户经常需要作出决定的事情是依照什么进行的?(重点的重点,也是难点,举个例子:可以问客户的销售预期是如何做的,都参考了那些方面的数据。注意:这个不一定要问到非常细,重点在于方向的把控,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大多说的高级管理者都会说的很泛泛。)

这个需求调研应该可以做到的。在此不必多说。

 

重点说说“两者结合”。

        把客户的指标和标准指标进行对比,包括:指标业务含义、管理方法、使用方法、业务力度、业务范围、指标职能、指标重要依赖程度。记住:一定要用excel对比写出来,为日后和客户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笔者最开始也懒,但后来在一家中国巨头的能源企业中,由于指标太多,通过对比发现,很多指标其实……客户看后一幕了然,非常认可。

         

        现象剖析: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你说的都很对,但很飘渺,我项目中几乎把所有能做到的报表都给客户进行了实施,但客户依然说NO

        原因:你把它当成指标系统或报表系统来做,虽然做和很多工作,但没有给予报表生命力。所谓的生命力是指当用户看到报表后,要

1、  直观的从报表中获得他最关注的业务信息。

2、  该报表能对他未来工作方向或决策,产生推动力。

(这也是BI系统与报表系统的不同之处)

        解决方法:

        只需局部调整和用户的深度沟通即可。

        人们常说,做的好不如说的好,同样的东西在不同层次人卖他会产生天价差别。本人认为:这句话用在BI展现上非常有用。

必须明确:每张报表,必须对应着业务管理的某个环节或决策环节,必须做到能生动的、准确的与客户进行报表含义交流,通过交流,你会得到,

1、  其实分析和用户思路差别大了,那么你就需要调整展现。(其实数据你都是有的)

2、  得到客户的认可,让客户充分理解报表对于管理的指导,以及如何应用。

注意:特别是给高级管理层做的仪表盘,一定要和他进行沟通,即得到了客户高层的认可也是高层客户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总结一句话:让报表具有生命力才是BI核心价值的所在。模型设计的最终目的

阅读(217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