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95056
  • 博文数量: 194
  • 博客积分: 3831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84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2-28 13:2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94)

文章存档

2012年(41)

2011年(42)

2010年(45)

2009年(66)

分类:

2009-06-20 23:03:20

中国研究生最缺乏什么?
lib.sdut.edu.cn  2006-9-29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参考



  勤奋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是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所强调的,绝大多数中国读书人一直在努力这样做。在这种优良的读书传统影响之下,从古至今,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无不掌握了丰富的书本知识。但是同时,中国最缺乏创造精神的,往往就是那些读书最多、知识储量最大的读书人。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今时代,仍旧老调重弹,仅仅强调研究生掌握大量的书本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知识创新的时代了。当今中国研究生最缺乏的不是知识量,而是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我们在不放松要求研究生加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该特别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选拔和评价研究生的时候,在研究生具备基本知识的前提之下,应该特别重视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具有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具备一定的知识量是工作、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不可缺的。知识又是智力、品德、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任何时候强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量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由于研究生是在经过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共达16年的知识学习基础上选拔上来的,他们理应具备有相应的知识量。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教育决不是大学教育年限的延长;研究生教育与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之间相区别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研究生教育主要不是继续增加研究生的知识量,而是注重于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即知识创新能力,探索、发现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的研究生所最缺乏的。爱因斯坦就非常赞同物理学家劳厄说过的一句话:“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所谓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韦林科夫也说过:“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它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海又说过:“不管你给学生灌输怎样的细节,他在以后生活中恰好遇到那个细节的机会几乎无限小的;如果他的确遇到那个细节,他可能已经忘却你教给他的东西”,“没有一个人干工作把他的知识清楚地、有意识地放在面前”,因此,研究生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而不是强调知识积累。
  二、中国研究生最缺乏的是创造性思维品质
  中国研究生最缺乏的不是丰富的知识量,而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杨卫平曾经提出:“现在,我们一不缺钱,二不缺仪器设备,三不缺勤奋努力,为什么到头来原创性成果还是比不过别人?”是的,中国学生非常勤奋努力,我身边的博士生们经常看书学习到次日凌晨一两点,周末也加班加点,争分夺秒。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知识量,可就是缺乏创造性思维品质,所以在开拓创新方面只能是裹足不前,或是步履维艰。
  那么,中国研究生为什么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的教育没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我国的教育,在教学任务上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是培养“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非智力因素、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等;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主要是灌输和死记硬背,反复操练题目,进行题海战术,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灵活多样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把书本知识、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割裂开来。
  第二,我国的教育非但没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反而是一直在摧残学生天生的创造性本能、在扑灭学生独立思维的火花。人与动物本质的区别之一在于,人与生俱来就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创造性。我们的教育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也不要紧,学生只要顺从自己的天性发展,同样会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却有着一股看不见的强力,在时刻压抑和压制着、摧残着学生天生的创造性。从小学起,那种通常被看作好学生、并且被树为典范的,往往是最听话——“乖”、“顺从”的学生,而那种具有优异智能、具有独特创造个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行为方式上往往表现出不从众的倾向,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特立独行、好动、好问怪问题、独立思考、不附和他人等等,往往受到压制、压抑、摧残、打击、嘲讽,最终导致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而随大流,平庸化,泯然众人矣。至于那些“冥顽不化”、依然“我行我素”的人,无一例外地终身不得志,终身潦倒。
  第三,考试选拔制度在一层层地进行“精英淘汰”。尤其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特别是博士生入学考试制度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著名学者何新曾经指出: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淘汰精英的机制,“各行各业那些最富有独立思考精神,最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英分子,往往极易受到摧残和打击。大部分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少部分刚刚出头即被摧残毁灭。只有极少数特殊的精英,也往往必须在改变、泯灭自己个性的前提下,才被社会所接纳。”与精英淘汰机制互补的是同时存在着一种择劣机制:“在各行各业中,例如干部选拔、知识分子晋升,以至升级、升学、招聘等许多选拔社会精英的活动中,往往是那种比较没有见解、比较平庸而没有棱角的老好人,或者是那种暗藏个人抱负而是善于隐藏,善于讲假话、办假事,善于吹牛拍马、偷奸耍滑、搞两面派的人,最有机会被选拔上去。”当前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入学考试,考察的主要还是考生掌握的知识量,录取时主要又是依据笔试分数,面试仅仅是一种参考,或者是留给有关系者的机会。
  三、正确对待知识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创造能力之间,并非必然具有正相关。掌握一定的知识量当然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但是,拥有大量的知识并非就必然会自动形成发达的能力。相反,过多的知识,以及灌输、死记硬背式的知识掌握方式,往往成为各种能力发展的抑制力量。
  如果一个人知识量过多,那么遇到任何问题,他(她)都习惯于从已有知识储备中去寻找答案,就难以创造新知识、提出新思想新理论、做出新的发现或创造了。
  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知识积累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我们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

阅读(117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