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LINUX
2011-02-10 13:16:45
audio_track_cblk_t这个结构是FIFO实现的关键,该结构是在createTrack的时候,由AudioFlinger申请相应的内存,然后通过IMemory接口返回AudioTrack的,这样AudioTrack和AudioFlinger管理着同一个audio_track_cblk_t,通过它实现了环形FIFO,AudioTrack向FIFO中写入音频数据,AudioFlinger从FIFO中读取音频数据,经Mixer后送给AudioHardware进行播放。
audio_track_cblk_t的主要数据成员:
user -- AudioTrack当前的写位置的偏移
userBase -- AudioTrack写偏移的基准位置,结合user的值方可确定真实的FIFO地址指针
server -- AudioFlinger当前的读位置的偏移
serverBase -- AudioFlinger读偏移的基准位置,结合server的值方可确定真实的FIFO地址指针
frameCount -- FIFO的大小,以音频数据的帧为单位,16bit的音频每帧的大小是2字节
buffers -- 指向FIFO的起始地址
out -- 音频流的方向,对于AudioTrack,out=1,对于AudioRecord,out=0
audio_track_cblk_t的主要成员函数:
framesAvailable_l()和framesAvailable()用于获取FIFO中可写的空闲空间的大小,只是加锁和不加锁的区别。
framesReady()用于获取FIFO中可读取的空间大小。
我们看看下面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buffer_start server(s) user(u) buffer_end
很明显,frameReady = u - s,frameAvalible = frameCount - frameReady = frameCount - u + s
可能有人会问,应为这是一个环形的buffer,一旦user越过了buffer_end以后,应该会发生下面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buffer_start user(u) server(s) buffer_end
这时候u在s的前面,用上面的公式计算就会错误,但是android使用了一些技巧,保证了上述公式一直成立。我们先看完下面三个函数的代码再分析:
stepUser()和stepServer的作用是调整当前偏移的位置,可以看到,他们仅仅是把成员变量user或server的值加上需要移动的数量,user和server的值并不考虑FIFO的边界问题,随着数据的不停写入和读出,user和server的值不断增加,只要处理得当,user总是出现在server的后面,因此frameAvalible()和frameReady()中的算法才会一直成立。根据这种算法,user和server的值都可能大于FIFO的大小:framCount,那么,如何确定真正的写指针的位置呢?这里需要用到userBase这一成员变量,在stepUser()中,每当user的值越过(userBase+frameCount),userBase就会增加frameCount,这样,映射到FIFO中的偏移总是可以通过(user-userBase)获得。因此,获得当前FIFO的写地址指针可以通过成员函数buffer()返回:
p = mClbk->buffer(mclbk->user);
在AudioTrack中,封装了两个函数:obtainBuffer()和releaseBuffer()操作FIFO,obtainBuffer()获得当前可写的数量和写指针的位置,releaseBuffer()则在写入数据后被调用,它其实就是简单地调用stepUser()来调整偏移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