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50404
  • 博文数量: 789
  • 博客积分: 5000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49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0-28 09:2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89)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788)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10-28 09:45:32


  24×7环境转移数据库是一个压力很大的事情。
  
  在这之前当然要详细了解所有用户和用户权限,用户的数据对象等;然后建用户赋权限,并先转移不变的历史数据。 2003年年初我执行了这个任务。在凌晨,服务的停顿时间约为15分钟。
  
  转移数据库步骤如下:
  
  01:00 序列号按预留空值的方法先建立起来。
  
  (已生成*.sql文件,并让*.sh脚本可直接调用)
  
  01:30 基本不变和变化不频繁的小表用exp和imp导出,导入。数据量约80M。
  
  (已生成exp_small.sh和imp_small.sh脚本,可直接调用)
  
  02:00 大表(100M以上)用CTS (create table a as select * b@databaselink) 方法建立起来,建索引和约束关系。数据量约1G。
  
  (已生成*.sql文件,并让*.sh脚本可直接调用)
  
  02:30 停应用程序。(开始停服务的时间)
  
  02:30 频繁修改或者影响用户使用的一些表也用CTS方法建立起来,建索引和约束关系。
  
  数据量约80M。
  
  建立过程(数量不多)。
  
  (已生成*.sql文件,并让*.sh脚本可直接调用)
  
  02:45 启动应用程序。(结束停服务的时间)
  
  02:45 对变动频繁的表补差值。
  
  (已生成*.sql文件,但要手工操作)
  
  03:00 各项检查结束。
  
  备注:在切换数据库服务器前,这些自动脚本都曾经执行过一到两次。估算过时间。
  
  相关项目也做过应用。
【责编:admin】

--------------------next---------------------

阅读(24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