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74229
  • 博文数量: 463
  • 博客积分: 40000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5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0-15 16:4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63)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462)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10-15 16:53:03

    

受助方:结对子资助让人倍感压力


爱心企业家:只想给她们一次挫折教育


█核心提示


去年8月,襄樊市总工会组织“金秋助学”活动,该市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对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


一年后,其中三分之二的贫困生未给资助者写信。今年暑假,该市总工会再次组织捐赠时,3名女企业家表示“不愿再资助无情贫困生”,停止了继续资助。


几天来,在舆论漩涡中的双方当事人一直保持沉默。

8-23日,涉事的几位企业家和学生,首次接受采访,回应外界的众说纷纭,袒露内心世界。


中午,襄樊重型机械厂宿舍,放暑假在家的王可(化名),在自家简陋的阳台上,支起一张小桌子,给同院的两名小学生辅导暑假作业。


此前一天,这名18岁的女大学生因媒体报道被卷入舆论的漩涡。


2006年夏天,家庭贫困的王可考上大学后,襄樊当地一位企业家资助了她1000元,并承诺连续资助4年。但如今,对方认为她“冷漠而没有感恩的心”,取消了对她的继续资助。


“今年上半年,因为自己的原因,我的确疏于与她联系,她的做法我也表示理解。”王可说。


“与企业家联系少,并不是我不懂得感恩,而是不习惯这样的方式。在我看来,在学校好好学习,将来能回报社会才是最大的感恩。”面对连日来的舆论压力,王可首次向外界袒露心声。


此次因同样原因被取消资助的,还有另两名贫困学生。襄樊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周华玲说,自2005年开展企业家与贫困学生结对资助活动以来,共有5名贫困学生因同样原因被取消资助资格。


“结对资助”引发的事端


在今年8月中旬的金秋助学会上,一位女企业家生气地说:“我今天来了,但没有带钱,不是不愿资助,只是希望我所资助的学生能抽时间到公司去介绍一下学习情况!”


在周华玲看来,襄樊市总工会资助贫困大学生9年来,“一直都很顺利”。谁也没有料到,“结对资助”会成为诱发此次终止资助事件的直接原因。


“我们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贫困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帮助,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后果。现在弄得我们的工作也很难做了。”一直致力于贫困学生帮扶的襄樊市总工会副主席周萍也很沮丧。


企业家首次反映这样的情况,是在2004年首次结对资助之后。一年后,又有企业家反映,资助学生一年了,学生没写一封信汇报自己在学校的情况,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有。


2006年8月17日晚,襄樊市总工会再次举办“金秋助学会”。在这台以“感恩”为主题的联谊会上,总工会负责人专门提到学生要懂得感恩,并给每名学生和家长发了一封公开信,希望学生上学后能给企业家多写信、打电话。末了,组织者还用心良苦地安排了一个互动节目——让受资助学生到舞台上与演员一起学跳舞蹈《感恩的心》。


一位参加了这场联谊会的当地记者回忆,联谊会很感人,很多人甚至当场决定捐款。


然而,在今年的助学会之前,更多企业家反映,仍有学生一整年都没与她们联系。事情在今年8月中旬的金秋助学会上发展到了极端。


当天,一位女企业家在会场上生气地说:“我今天来了,但没有带钱,不是不愿资助,只是希望我所资助的学生能抽时间到公司去介绍一下学习情况!”


但此后,那名学生没有照这位企业家说的去办,这位企业家就转而资助了另一位新生。


周华玲说,此前的助学活动,大多是企业家捐助后,统一由总工会交到贫困学生手中,资助双方互不认识,也没有这样的问题出现过。


周华玲从档案柜中取出几封收藏的信件说,助学活动已连续举办了9年,资助学生数百人,但给总工会写信表示感谢的也只有寥寥几人,“甚至在助学活动上的一些发言稿,也是我们替学生代劳的”。


然而,本报记者在采访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几名学生家长时,他们都表示,这样结对的资助方式让人很难接受,“会让我们背上沉重的精神压力”。


涉事学生首次回应:


“并不是我冷漠,只是不习惯这样的方式”


“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报喜?怕对方认为自己骄傲;报忧?又怕对方担心我向她伸手要钱。我很矛盾,所以,很少与企业家联系。”王可说,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我更愿意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面对舆论压力,涉事学生一直保持沉默。22日,本报记者即奔赴襄樊。但直到23日上午,记者才辗转在襄樊重型机械厂宿舍找到其中一名涉事学生。在承诺化名后,王可才答应接受记者采访。


“没有给企业家写信,并不表示我冷漠,只是我不习惯这样的方式。我时时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同时,这也让我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压力。”说话时,王可始终将头深埋,用手拨弄着自己的裙角,“我之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工会也没有通知我”。


王可说,给小学生补习功课,一个暑假可以赚几百块钱,“够我几个月的生活费,我更愿意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王可2006年考上大学,因父母双双下岗家庭困难,襄樊市总工会将她确定为资助对象,当年获得1000元资助。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她在中秋节和春节期间,都给资助她的企业家发了短信表示感谢。今年春节期间,她还参加总工会组织的交流,向企业家汇报了入学半年的学习情况。


王可坦言,大一下学期因为自己的原因,的确疏于与那名企业家联系。期间,她给总工会写过一封一页纸的信。但本报记者在总工会没有查到那封信。


王可说,她一直存有感恩之心,但并不认同写信或打电话向企业家汇报情况的做法,“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报喜?怕对方认为自己骄傲;报忧?又怕对方担心我向她伸手要钱。我很矛盾,所以,很少与企业家联系。”她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我们不是那种知恩不报的人。”王可的母亲李红云(化名),目前在幼儿园做保育员。李说,她的职业不是没有爱心的人所能做的。女儿不善于表达感激之情,他们一家也因此承受了巨大压力。在女儿被资助的一年里,她经常查看日历,逢节日就敦促女儿给对方打电话或发短信问候。今年母亲节,她还让女儿给对方发短信问候。


“但是,我考虑了一下,她也不是我的母亲,这样的问候似乎不合时宜。”王可说。

 



--------------------next---------------------

阅读(43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