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8-10-13 16:51:01
饭票是学校的交易货币,依稀有些映像记得学校只有饭票,没有菜票,好像可以直接用现金。到了大二下学期吧,学校才告别饭票时代,使用上了IC卡。
学校的饭菜味道非常一般,一般的菜是1元1份,一般需要两份菜才能解决问题。那时候比较喜欢光顾第三食堂,就是在农业银行下面的那个食堂,老板我们称之为老三,常来常往,混的不是一般的熟。特别喜欢那里的猪油渣和虎皮尖椒,5毛钱一小碟,味道很是不错。到了大三的时候,好像食堂改了经营模式,就经常去第2食堂上面吃了。上面以前是教工食堂,后来也对学生开放了,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自己带碗。
大一的时候,还规规矩矩的吃早餐,那时候住在7栋,离几个食堂都很近,做完早操后就去吃早点了。早点的品种已经记不太清了,无外乎稀饭、馒头,记得第1食堂的三鲜包、菜包,都是很大个头,很是难啃。唯一还有点喜欢的是 双麦,感觉不是那么难以下咽。记得哪时候我常去一个摆摊子的老太太那里买咸鸭蛋吃。慢慢的,学会了睡懒觉,每天8点上课,都是7点半左右才起来,有时候怕人来查房,就索性叫人把寝室锁住,呼呼睡大觉。
大一的时候,楼下阿姨还偶尔偷偷的炒菜,那时候发现,小灶炒出来的菜,就是香啊,简直是人间美味。大二搬到8栋,那个阿姨只会煮面,我光顾的不多,因为除了面条中的鸡蛋我有点感兴趣外,煮面水平真不敢恭维。说到面条,好像是大2的时候吧,在学校新大门傍边,当时有家煮沙锅面的店,面条是手工做的,用沙锅煮上10来分钟,然后放些花生米、牛肉干,现在想起还流口水,只是不知道为何,没多久就关门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