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二楼传来的歌声》导演:罗伊.安德森
据说这位导演是拍广告出身的,看来拍摄并没有让导演流于庸俗与铜锈的气息,反面锻炼出洞察社会的犀利目光与愤世嫉俗的出众气质。我们对导演罗伊的了解很少,恐怕仅限于此,但已足够了。
影片色调阴暗气氛沉闷,与那些板起面孔说教的类型电影,如出一辙。它讲述了几个时间上大致平行的故事 (其实这并不重要),都荒诞不经让人啼笑皆非。故事的矛头一律指向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危机——当人类发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件都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和能力控制的范围,恐怕只剩下一个词能够形容内心的感觉——荒谬。这是一个哲学范畴的论题,也是人类当下讨论最多但却无力解决的问题,那么导演是如何来探讨这个问题的呢———故事,严格地说并不能称之为故事,因为这些人物的对话颠三倒四,答非所问,甚至演对手戏的演员互相操不同语言对话,谁都不明白对方说什么,那更不用说我们了,这种情况在喜剧中经常出现,我们也常付之一笑,但导演严肃地提醒我们——这是真实的!就在我们身边发生,这样我们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转看的故事中不仅有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迫害,甚至是自我戕害,主人公卡尔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为了挽救自己的破产,亲手放火烧了自己的家具店,然后向保险索赔,但他又毫无把握获得赔偿。这便是自戕的典型。在回家路上,他遇到一个可怜的债主,卡尔自然无力还钱。债主仍苦苦衷求;另外一个寻找妹妹的年轻男人也加入进来,虽然语言不通,也紧紧跟随卡尔上了车,一路上追问被德军绞死的妹妹的下落。这几个人物不仅出场突兀,而且语言、行动都有些歇斯底里,加上这几个段落都因使用了听来恐怖的配乐,很好地为麻木不仁的人类渲染了一种最终毁灭前腐朽的气息。
围绕卡尔,还涉及以下几个人物:卡尔的小儿子以及他的妻子,卡尔在精神医院中的大儿子。我们不得不介绍卡尔的大儿子,他是个诗人,写诗写疯了,卡尔一家人几次来看望他,他们叫着他的名字,跟他说话,但都无济于事。他的弟弟常与妻子来看他,弟弟富有感情地念着哥哥的诗歌,哥哥在痛苦地哭着,妻子阻止弟弟不要再念了,不要再让哥哥痛苦下去了……应该说这样的情节一方面告诉我们卡尔是个倒霉的家伙,一大堆麻烦事围绕着他;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可以独立成一个故事,它说的守于痛苦与爱的故事,是本片这么多故事中最不让人沮丧,并充满希望的一个,但似乎它也可以作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诗人承负着与艺术与上帝对话,并转达给世人的重任,但某一天他不堪重负,终于“疯了”,这意味着什么?是世人终将被艺术与上帝抛弃,沦为野兽;还是世人不再需要诗人这个角色,甚至不再需要曾给他们带来福音的艺术与上帝——人人即上帝。难怪乎西方人早就宣称:上帝死了,世人皆这样痛苦无助地活着,要上帝何用?
一部阴郁怪异的电影,给我们刻画出我们自己的样貌——一群一样阴郁怪异面目可憎的行尸走肉!很感谢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诗人” 他们没“疯”,只要他们仍与我们站在一起,我们也许就会有了希望与力量!
阅读(210)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