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1177
  • 博文数量: 84
  • 博客积分: 1422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9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21 00: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4)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2)

2009年(49)

2008年(12)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10-02-26 10:35:49

 
 
过年回家,妈妈再三说:「这猪肉钵本应是外嫁女带回家的!」想起小时候,妈妈真的把猪肉钵当贺年礼品,都是送给要好亲戚。
 
现在我看这猪肉钵,一是咸,二是肥,三是豆鼓看起来一堆堆烂碎的黑,送人也真怕被人嫌。其实只有尝过的人,就如从前常到我家来问起猪肉钵的亲戚,才知其美味。
 
我是怕了!怕的原因是这味菜非常下饭,一块肉,一点点鼓汁,就送下一大碗饭了,还能吃什么呢?说不吃又舍不得,每次想起一块反复蒸得酥松的肥肉,半溶在热呼呼的白饭里,一回肥肉的香,一回豆鼓的甘,没几口来回,饭就吃完了,妈每次做这个菜,米饭都要多煮半份。
 
都是时代不同了,想以前乡村人家饭餐都是菜多肉少,油是珍品,这样的猪肉钵,一年可能没吃几回,还要弄得咸一点,好让它在纱橱里多存几天。乡下人家平常劳动量大,再咸,也刚好补充了出汗的消耗,再肥,一年才吃几回,脂肪也不会积到那里去,反而是今人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其实罪不在这猪肉钵,想到两老反复说到:「这本应是外嫁女带回家的!」其中意义我倒是明白的,就记这一篇,为这道家乡猪肉钵平反吧!
 

 

客家猪肉钵的制法其实很简单,只是功夫多咧!

豆鼓砌碎加蒜米哂乾备用。

父亲说:要在入冬前乾燥和阳光好的日子晒,在乡间门前多有「禾堂」,是一片平整又有不太当风的地方,刚好用作晒物的场所,这豆鼓料都是自家晒备的。

奇怪!母亲竟然不知道!我懂事以后豆鼓料都是从市场买回来的,现在又是春雨黄梅天,晒豆鼓... ...要等年底了。

连皮腩肉条从皮部切下,切到肉层留少许勿切断,以免肉在反复蒸煮时散开不好看。

调味:酒、糖、酱油、豆鼓料。

把猪肉钵大火熟,再每天反复蒸两三小时... ...直至猪肉入味,肉质酥软。

乡间的灶很大,那个大窝的盖像圆桌面,竖起来要到人的腰间,祖母好像说过:这猪肉钵要 用大窝 几家人 几钵 一起蒸才好味!我现在想:这好味... ...多少有点人情味了!

 
阅读(1631)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手指画

下一篇:割包(台湾小吃)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