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37053
  • 博文数量: 1051
  • 博客积分: 53280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66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09 13:2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51)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1050)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9-09 15:44:37

    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基于IP的全新通信网络,可以承载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种类丰富的业务。它是建立在单一的包网络基础上,应用软技术、各种应用及媒体网关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分布式的、电信级的、端到端的统一网络。NGN汇聚了固定、移动、宽带等多种网络,致力于和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及移动网的完美互通。同时,NGN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体系架构,便于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部署。面对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如何在NGN业务平台上加载类似智能业务这样的新型增值业务,是运营商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1、引入新型业务平台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交换网络中,已经发展出智能网业务提供体系。由于智能网可以快速、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快速响应市场,提升业务竞争能力,对通信业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智能业务收入占到了电话业务总收入的很重要部分,在我国的电话收入中约有6%为智能网业务收入。近年来,由于电信业务的发展,智能网以及增值业务平台的建设和优化已成为运营商今后网络发展的重点之一。

  随着网络向下一代发展,以及运营商的转型,智能网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业务提供要求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PSTN业务,而是向综合业务提供平台进行演进。有如下几个驱动力在推动着向业务平台的演进:

  1.1 核心网络的演进

  随着NGN技术的发展,软交换/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呼叫和承载分离。软交换最开始提出的出发点是基于将现有的电路交换网逐步地向IP网过渡,并替代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结合新的接入手段和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并且为运营商向新的市场渗透提供手段,比如通过托管式服务为企业提供内部通信服务,比如为Internet用户提供业务。

  1.2 电信业务与IT业务的融合

  传统的Internet业务模式中,运营商只是作为“连接”提供商,为各类用户提供连接服务,收取基于带宽的包月费用,对基于IP/Internet提供的业务不是运营商所能涉及的范围。目前的结论是,这类业务模式不足以为运营商带来足够的收入,这是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同时,越来越多的电信业务使用到如Web等新的IP媒体类型,比如个人通信门户、WEB800等,这就要求业务平台必须支持多种媒体类型。在网络宽带化的过程中,结合有QoS保证的运营商IP网络,要求业务平台能够融合IT/Internet的业务,提供“可交付”、“可管理”、“可运营”的Internet类业务也会是业务平台的一个新特性。

  1.3 终端接入的多样化

  传统的接入方式只有没有任何智能的普通模拟电话,而新兴的终端包括了宽带手机(带Wifi和BlueTooth的接入)、带触摸屏的IP电话机、PC等智能终端,为提供高级业务提供可能性。

  1.4 网络智能化

  目前主流的固网运营商都在对其网络进行改造,进行用户数据和管理的集中,并提供更全面的业务触发的能力,典型的业务需求包括彩铃、UPT(通用个人通信)等被叫类型的用户业务。

  1.5 网络融合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运营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业务平台也需要支持固定移动融合的发展需要。

    2、业务平台应该具备何种特性

  业务平台的发展要立足今天的网络进行演进,又要放眼明天和未来,在对现有的业务和网络现状进行集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还要顺应运营商转型的目标。

  一个业务平台必须具备如下的特性:

  2.1 平滑演进

  运营商已经在现有的业务平台(包括智能网)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建立起了诸如800,179xx等强势的业务品牌。因此,业务平台必须能够基于现有的平台进行平滑演进,保护运营商现有的投资。

  2.2 多核心网络接口

  业务平台的技术优势在于,能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各种具有不同质量保证要求的各种电信业务,因此业务平台必须支持多种核心网络:

  ●PSTN:通过INAP(CS1,CS2)继承和提供新的智能网业务;

  ●PLMN:通过CAMEL/WIN支持移动的智能网业务;

  ●softswitch/IMS:作为应用通过SIP支持NGN业务;

  ●Internet/Web:支持HTTP、SOAP、XML、RADIUS等,与核心相连,以及为用户提供新的界面;

  ●MAP/MAP+/diameter:作为业务平台必须支持对用户数据库进行查询。

  2.3 模块化

  业务平台必须通过模块化进行构造,实现平台能力独立于核心网络,业务与平台能力无关,业务开发与平台无关,拥有统一的Rating/BOSS(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接口等,为引入新技术,开发新业务提供基础。

  2.4 开放的业务接口

  以往的业务开发模式是“垂直型”的,与下层网络结合紧密,这样就导致业务的发布与网络结构有关,不同的网络之间业务交互困难,业务融合难度大;业务实现复杂,开发周期长,投资收益低,不利于第三方开发。一些传统的“电信”业务,如预付费等业务仍然应该通过运营商的自有业务向终端用户提供,同时,也需要向增值业务提供商开放网络能力,发掘网络的潜力,因此需要具备开放的第三方业务接口,目前比较主流的业务接口包括Parlay,Parlay X等。

[1]  

【责编:Peng】

--------------------next---------------------

阅读(6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