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443737
  • 博文数量: 1125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67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8-03 14: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125)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1124)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8-07 13:12:20

云智 HUI

即神悟玄奥,妙契真源也。云计算,则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云计算让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更加类似互联网,通过安全和可扩展的方式让计算资源可以像虚拟资源一样被访问和共享。
    今天,我们可以在提供装机服务的网站上可以检索到这样的信息,一个普通白领上班所需的电脑标配是:低端酷睿双核/1GB内存/100GB硬盘,很快,兆级的硬盘就将进入家庭机使用范围。硬件配置飞速飚高的背后,是互联网上数据飞速的的增长――这简直在挑战人类想象力的极限,海量数据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时,单位以GB计。而现在这只是一个小网站的数据量单位。不尽畅想,如果有一天,互联网上可用的数据是现在的1000倍甚至更多时,我们的PC将变成什么样子?硬件会进化到怎样的形态?又或者,个人计算机根本就不必承受如此海量的数据计算?
    这个时候,云计算则给出了另一种可能。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中。这些计算机都是很普通的工业标准服务器,由一个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管理着,数据中心按客户的需要分配计算资源,达到与超级计算机同样的效果。
    这里描述的“云”,既是对那些网状分布的计算机的比喻,也指代数据的计算过程被隐匿起来,由服务器按你的需要,从大云中“雕刻”出你所需要的那一朵。实在是非常浪漫的比喻。
    就这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全新的商业和应用模式“云计算”成为互联网和IT巨头追逐的热点。Google(谷歌)、微软、Sun纷纷试水。
    当下,全球IT未来市场的潜在变化趋势及目前很多因素推动了对"云智**与"云计算"这类环境的大需求,其中包括连接设备、实时数据流、 SOA 的采用以及搜索、开放协作、社会网络和移动商务等这样的 Web 2.0 应用的急剧增长。当然,数字元器件性能的提升也使整个IT环境的规模大幅度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一个由统一的云进行管理的必然需求。
    2007年,当IBM宣布推出“蓝云”计划时,我们开始关注整个IT产业的大变局。这“蓝云”计划实际上是一种软件和硬件组合产品,即让企业用户可以对“云”计算模式进行实验,“云”计算模式使计算不仅仅局限在本地机器或远程Server Farms,而是通过架构一个分布的、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使数据中心在类似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蓝云”实质上是为企业提供同样的“云计算模式”,让企业能够建立自有的“云计算架构”,从而具备处理视频、社团网络和其他Web 2.0技术所需的庞大数据处理能力。
    日前,IBM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第一个云计算中心(CloudComputingCenter)。这样的一个云计算的虚拟环境将取代原来由软件园区内的公司独自拥有并管理其软硬件资源的传统数据中心模式,将帮助可以使用分配的资源来设计、开发和测试自己的软件产品。软件园区内的公司可以像使用应用软件和其它共享服务一样,随时使用由该中心提供的通用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技术包括:运行在IBM System x、System p及 BladeCenter刀片服务器上的Rational软件开发工具、WebSphere应用服务器软件和DB2数据库软件。IBM Tivoli系统管理软件将管理云计算环境。
    中国云计算中心代表了面向服务计算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使无锡软件园区内的公司实现到最新计算模式的飞跃,同时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个高效的IT平台。” 该中心将采用IBM的“蓝云”(Blue Cloud)技术,“蓝云”是一系列基于开放标准和开源软件的云计算产品,能够把计算机连接起来提供如:Mashups、开放协作、社会网络和移动商务等Web2.0应用。实施云计算后,用户需求的满足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该中心将为中国新兴软件公司提供接入一个虚拟计算环境的能力,从而鼎力支持其开发活动。IBM在中国已经取得了瞩目的研发表现,且已有超过3200位IBM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北京及上海的IBM实验室工作。来自IBM中国高性能随需解决方案(High Performance On-Demand Solutions,简称:HiPODS)团队的工程师将与IBM硅谷实验室(Silicon Valley Laboratory)的同事一起,共同建立中国云计算中心。此举表示风头正劲的云计算已经来到了中国。那么云计算究竟是什么?对于产业的影响有哪些?用户能从云计算中得到什么样的应用和体验?云计算何时才能普及开来?
  我想起再读《商业周刊》封面文章《Google及其“云”智**,最有感触的不是关于云计算的介绍,而是开头的这句话:比希利亚告诉应聘者,“要想在Google发展,就必须学会从更宽广、更宏观的角度来工作和思考。”这句话可能略有歧义,他实际的意思是说,新员工必须学会利用Google的基础设施。事实上,“Google更多的是在于服务上面。Google从第一天就是建在数据中心基础上的公司,他的基础设施显然也是对于所有的员工开放的。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获取的支持,不是一段代码,而是跑着一个服务的上万台电脑。有种说法,Google已经成为世界头几大的PC制造商了,只不过他们的PC都是自己用,而不销售而已。”
    借助于互联网这个特点,这些互联网公司已经走在了云计算的前列。实际上,Google的云计算,它是由几十万甚至大约100万台廉价的服务器所组成的网络。这些机器就单个而论的话,其性能并不比家用台式机强大多少。但是这个网络存储的数据量惊人,能容纳不计其数的网络数据拷贝,因此搜索速度能够更快,在眨眼之间便能为数十亿的搜索提交答案。与许多传统的超级计算机不同,Google的系统永远不会老化。如果网络中某一台机器落伍(通常在使用3年后),工程师们就会把它淘汰,而代之以性能更强的新款计算机。这意味着,“云”几乎就像生物一样能长生不老。
    向“云”规模的数据处理迈进标志着中国在信息处理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最基本的层面讲,“云”的发展就如同100年前人类用电的进程演变,当时的农场和公司逐渐关闭了自己的发电机,转而从高效的发电厂购买电力。Google的高管们很早以前就开始展望这一转变并为之进行筹划准备。以Google设备为核心的“云计算”完全符合由该公司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10年前提出的远大构想:构建起跨越全世界的信息,供人们随时随地访问。在此,Google的搜索引擎可以视为云计算的早期产品。用户的搜索请求经过互联网发送到Google的大型服务器集群上,完成之后再返回用户桌面。除了IBM外,微软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众所周知,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微软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用户通过互联网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并向他们提供云计算服务――― 通过WindwosLive。“当你想到存储,就会想到WindowsLive。”这是比尔・盖茨曾经说的话,微软正在创造这样一种用户体验,即从一般的设备存储转移到任何时间都可以存储的模式。其目的很明显,就是在互联网战略上同Google平起平坐。
    云计算之所以被它的吹捧者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是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租赁计算力,“把你的计算机当做接入口,一切都交给互联网吧”。可以畅想一下,当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不受本地硬件的限制,更小尺寸,更轻重量,却能进行更强劲处理的移动终端触手可得。我们完全可以在纸样轻薄的笔记本上照样运行最苛刻要求的网络游戏,也完全可以在手机上通过访问Photoshop在线来编辑处理刚照出的照片。更为诱人的是,企业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极高的计算能力,不用再投资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负担频繁的保养与升级。如,美国的房地产网站Goosipy.com希望建立一个数据库,计算67万个家庭在12年间购入沽出房产的的数据,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建议。如果他们自己动手,初步预计,需要花费6个月的时间和数以百万计的美元。而最后,他们租赁了Amazon.com所提供的“弹性计算机云”服务,通过使用Amazon强大数据分析能力,这个项目的完成仅用了3个星期,费用不到5万美元――云计算的妙处之一,即是按需分配的计算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大型计算机群的性能。如果你只需使用5%的资源,就只需要付出5%的价格,而不必像以前那样,为100%的设备买单。
    尽管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好处听起来如此诱人,但更多人却抱以观望的态度。这种谨慎来自于对安全问题的考虑。云计算意味着数据被转移到用户主权掌控范围外的机器上,也就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手中。那么,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如何能相信服务商不会将数据出卖给商业竞争对手呢?这样的担心从来没有停止过。在2007年初,Google发布Google Apps服务(一种免费提供的简化office软件包,数据在互联网上存储与处理),就有许多分析者提出质疑:我们怎么能确定数据在Google那里是安全的?其服务商解释说,对云计算过程里的数据安全问题,“完全不必担心”。因为数据在集群上被分解为散乱的状态,就连服务器也不太理解他们,想要破译与还原数据难度非常高。作为云计算的主要推动者,发布Blue Cloud计划的IBM公司还表示,在2008年,会制定更多的相关流程与标准来保证客户的数据安全。但这仍然无法完全打消人们的疑虑,毕竟,在一个信息为王的时代里,哪怕是数据碎片的泄露也是危险的。真的出现“云计算艳照门”类似事件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存在数据被还原泄露的可能性,云计算服务就会被高安全要求级别的客户拒之门外。换言之,当我们的计算机真的仅仅成为了互联网服务的接入口,当数据的处理离我们越来越远,对服务提供商“Don’t Be evil”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我们真的能如此信赖道德标准的力量吗?安全问题将始终是云计算推广发展中绕不开的一个坎。
    虽然安全的疑虑尚未打消,云计算概念方兴未艾,战场上硝烟已起。尽早进入市场的好处显而易见:赢得良好的公关形象,吸引学界与业界的关注,通过与学界和自由智库的磨合发展技术。我们相信并可以预测,云计算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可以乐观地估计,超级计算机市场的春天即将到来,这将盘活包括超级计算机供应商、操作系统公司、服务运营商、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用户公司研发项目在内的整个产业链。从某种意义上讲,云计算就是很多厂商对于未来数据中心构想的具体化。云计算支持动态部署、发展、以及服务保护,厂商可以像购买服务一样付费。云计算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所有特征,它是一项企业技术,与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堪称是天作之合。
    更为关键的是,云计算被视为将用户从桌面推向互联网的一步关键棋,在新旧规则交替的紧要关头,谁赢得了战场,谁就赢得了规则的制定权!

阅读(34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