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葬儀風俗
美國南北戰爭中,無數將士在戰火中陣亡。戰爭結束後,南部許多家庭開始祭奠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他們不分南北雙方,在春天向雙方死者的墓地奉獻鮮花,北方為此深受感動,將這一舉動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徵。到1868年,5月30日這一天被正式批准為向為保衛祖國而英勇犧牲的士兵們敬獻鮮花的日子,也就是美國國殤日。到今天,這個節日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普遍的祭掃日,同我國的清明節十分相似。
葬儀風俗,是社會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國的葬儀,一言以蔽之,簡單而有內涵。葬儀通常都由館操辦。殯儀館是私營的,大多是家庭經營,代代相傳。美國的縣一級政府中,有一個普選產生的官員,叫驗屍官。人去世以後,由這位驗屍官簽署死亡證書,然後就由殯儀館接手葬儀。
根據美國人的習慣,葬禮儀式是十分正式的,出席的人一般要穿著正式場合的深色服裝。在美國南方,葬禮車隊前往墓地的時候,當地警察局會派出警車開道。馬路上的車輛行人都會停下來,以表達對死者的敬重。不論是葬禮儀式,還是教堂組織的安魂彌撒,其基調是感恩。美國人稱葬儀是“慶祝生命”,意思是說,親友們在葬儀上集合在一起,回顧死者的一生,感激死者曾經和大家生活在一起,感激人生一世度過了很多好時光。所以,美國的葬禮上,一般不刻意表達悲傷。在牧師和親友的講話裡,當回顧到死者生前事蹟和趣聞時,還會引起大家含著眼淚的笑聲。整個儀式乾淨、簡潔。
美國是一個多元的移民國家,其他民族的人大多也有自己的宗教和禮儀。美國的殯儀館也為不同民族的家庭安排了其他宗教信仰的儀式,但無論是哪種儀式,都趨向於這種美國特色的簡單而有內涵的葬禮,從而形成了有美國特色的葬禮文化。探究這種文化形成的歷史,發現它和美國特有的“葬儀主任”分不開。
葬儀主任就是負責安排整個葬儀的人。南北戰爭之後,美國葬儀主任協會成立。這個協會負責組織有關葬儀的交流,人員培訓,資格認證,技術改進。葬儀是社會一天也不能缺少的活動,但一般來說,很多家庭都缺乏對這個活動的思考和認識。於是,葬儀的安排,多數時候不是死者家庭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而是社會能夠提供什麼就用什麼。美國的葬儀主任協會,就是葬儀風俗的提供者和改革者。葬儀主任這個職業如此重要,即使在美國總統的葬儀上,靈柩附近也會有一個穿深色禮服的人,一言不發卻小心翼翼地監督著儀式的進行,這就是葬儀主任。
人固有一死,葬儀使活著的人有機會思考生命和死亡。葬儀風俗在影響人們的精神面貌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將葬儀辦得簡單而有尊嚴,體面而有美感,是一個社會問題。
博主推薦:
阅读(216)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