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26042
  • 博文数量: 727
  • 博客积分: 1001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83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13 15:4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27)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726)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7-13 16:46:06

 自存储技术问世以来,互操作性、简单性和灵活性一直是数据中心和企业存储管理人员所考虑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对异构即多厂商SAN的管理也一直让终端用户和厂商头疼不已。不断出现的互操作性问题导致大家都采用来自不同厂商互不兼容的各种应用,因而造成了复杂的管理环境。

  存储计划管理规范(SMI-S)的发布也许掌握着改变这一切的关键。

  2002年,SNIA开发出SMI-S以解决存储网络的互操作管理问题。SMI-S的根本目的是让来自不同厂商的硬件和软件更加容易整合。

  SMI-S希望采用公共模型和协议来代替多厂商完全不同的协议和传输技术,使开发人员能够更轻松地支持其它厂商的设备,并且反过来也减少自己产品上市的时间。而最终目的是为网络各开发一种通用管理接口,从而减少SAN管理的复杂性。

  SMI-S建立在一些现有标准基础上,如公共信息模型(CIM)和基于Web的企业管理(WBEM)等,前者描述了系统的管理要求和能力,后者则规定了使用方法。SMI-S包括可互操作并且可扩展的通用管理传输、自动发现,以及资源锁定等功能。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当一个新的SMI-S组件加入SAN时,它会宣布自己是谁,能做什么,然后就可以和其它组件共享其资源。

  通用管理标准的优势所在

  开发一种通用管理标准其优势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存储产品来自多个不同厂商的异构计算环境中。从根本上说,采用SMI-S就无须在添加了不同厂商组件时再学习新的管理工具或流程。SMI-S可以从单一控制台利用和网络上其它组件相同的方法管理网络各组件。

  SMI-S管理接口的优势对厂商和用户都是很明显的。对终端用户来说,SMI-S能够集成来自多厂商的企业资源,共享这些资源并且更有效地利用它们,同时提升灵活性、可管理性和可靠性。

  而对厂商来说,业界普遍采用SMI-S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存储管理应用领域的开发人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必须集中精力去集成多个设备厂商互不兼容的接口。各厂商在协议、传输技术、安全机制等领域大相径庭,令整合工作更加困难,这应该不足为奇,它们都导致了新产品上市缓慢,而现有设备性能更新时间漫长。

  相对来说,SMI-S使存储厂商可以采用单一标准接口独自进行开发。由于不再受到多厂商产品兼容性的困扰,厂商就无须开发及整合异构和专有的接口,从而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能够更有效地推出产品并进行更新,同时提升了产品性能。

  Storability负责设计的副总裁Eric Bart认为:“对于象Storability这样的独立软件厂商(ISV),SMI-S能够极大地简化软件开发和支持工作,同时扩大Global Storage Manager为应用和存储设备提供支持的领域。”

  有了SMI-S提供的这些优势,这似乎自然会成为存储世界的一部分。不过Bart则肯定说,仍然会有一些担心,“对于开发支持SMI-S的产品,我所顾虑的是,ISV提供的大多数附加值功能将作为'扩展'功能提供,这可能意味着SMI-S最终会变成另一个我们必须支持的专有API。”

  小结

  存储网络由物理硬件和管理这些硬件的各种应用构成。传统的存储网络往往由于需要管理多厂商组件而非常复杂,SMI-S旨在确保尽可能有效地管理存储网络,以减少这种管理上的复杂性。

  如果SMI-S能够在存储业得到广泛采用,那么将势必简化存储业的管理方法。开发单一互操作的管理接口是一个自然的进程,而且似乎来得太迟了些。虽然SMI-S并不是第一个承诺互操作性的标准,但它肯定有其背后的动力,而且如果它能实现自己的承诺,就能够迅速而可靠地集成来自多厂商的各种组件。另外,SMI-S还削减了开发和测试成本,提升了终端用户满意度。

阅读(112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