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青年时期矢志不渝的刻苦读书、拜师、求学,到了30岁,孔子终于有所成就,不但成家立业、娶妻育子,学识声名日渐显隆,且广招门徒,传道授业,在当时
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孔子便跃跃欲试于仕途,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然而他主张恢复周礼的政治理想却不受诸侯国统治者的欢迎。他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常
常受到冷遇和讽刺。《列子》记载说:“孔子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困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然以至于死。
”但不管是在落难穷困潦倒之时,还是在鲁国任大司寇顺风顺水之时,以至到他晚年迟暮寂寥的岁月里,孔子始终是学而不倦、诲人不厌。《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
较详细:“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而。”千
百年来,无数经学家注释孔子这段话,真可谓众说纷纭、各有千秋,但大家共同认可的是:孔子一生爱好学习而不感到疲倦,教诲别人而从不厌烦。努力读书追求学
问,所以他豁达快乐,超凡脱俗,忘记忧愁,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年。
阅读(4805)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