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62433
  • 博文数量: 1211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43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6-09 11:2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211)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1210)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13 13:14:23

引言:新兴的网络存储型远程容灾技术,不仅兼具了传统的主机型和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架构的优点,更打破了远程容灾构建成本高居不下的坚冰,是时下最热门的容灾技术。

  在信息系统普遍成为企业运营命脉的今天,通过构建远程容灾机制来保证业务持续性,已得到企业管理者们普遍的认可。然而,远程容灾技术的类型众多,且架构大多十分复杂,不但投入的软硬件设备与时间成本庞大,后续的维护成本也高得吓人,因此,尽管有意构建者众多,但大都踌躇不前。

  以备份磁带为基础的远程容灾,是目前企业广泛采用的方式,管理者只需定时将数据备份到离线的磁带,再通过人力运送到远程保存即可,一旦有灾难发生,要先将IT设施修复,再从磁带中恢复系统和数据。这种远程容灾的方式虽然成本最低,但冗长的恢复时间(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所造成的运营损失,以及备份/恢复时间的非实时性所造成的数据丟失,显然已经超出了现今企业所能忍受的范围。理想的远程容灾架构,应该是以无限的广域网络为基础,通过远程的数据复制(Remote Replication)技术进行的在线(on-line)异地容灾,这样才能符合企业RTO与RPO的要求。

  通过网络的连接,将本地端的数据复制一份到远程保存,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在复杂的IT架构下,要想成功实现确也并不容易。经过数年的技术发展,在线远程容灾产生出了以下两种类型:主机型(Host based)和存储系统型(Storage based)。

  主机型远程容灾:局限性很大

  主机型远程容灾,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安装在服务器的数据复制软件(如Veritas Volume Replicator),或是应用程序提供的数据复制/灾难恢复工具(如Oracle Flash Recovery Area),利用TCP/IP网络连接远端的容备服务器,以异步方式进行数据复制。

  主机型远程容灾的优点是在服务器较少的环境下,所需的成本较低,用户不需更换太多现有的系统架构,也不用担心后端存储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只需支付软件的授权费和灾备端的硬件设备费用即可。但如果是服务器数量较多的环境,管理上的复杂程度就会增加,整体的投入成本也会增加。它的另一个缺点是软件安装在应用程序主机上,运行时会消耗主机的运行资源,如果硬件的等级不高,就可能给应用程序带来影响。

阅读(25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