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79686
  • 博文数量: 1211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43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6-09 11:2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211)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1210)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13 13:14:08

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成本昂贵

  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顾名思义是基于存储系统(光纤磁盘阵列、NAS)的模式。通过存储系统内建的固件(firmware)或操作系统,通过IP网络或DWDM、光纤通道等传输介面连结,将数据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复制到远端。知名的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方案有SRDF、TrueCopy、PPRC等。

  与主机型远程容灾相比,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的优点就是将数据与运行分开,对主机系统的运行资源影响比较小。另外,由于运行机制大多是利用镜像(mirror)来复制数据,并借助高速缓冲存储器加速I/O存取,两端的数据差异时间点比较小,加上存储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具有一定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

  而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的最大的限制就在于其昂贵的构建成本。由于用户必须在本地端和灾备端分別配置两套相同的存储系统,不仅采购成本高,而且还要受制于单一的设备厂商,未来的扩展性势必缺乏弹性。此外,光纤通道存储系统如果要构建远程容灾,必须在本地端和灾备端各安装一台FC-to-IP转接器,硬件成本就会超过5万美元,再加上网络带宽成本的话,整体费用投入定会令人咋舌。如果企业在安装前没有经过谨慎评估的话,构建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极有可能造成IT支出的黑洞,加重财务负担。另外,存储系统型容灾方式对于数据库的一致性容灾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多点到一点的容灾架构上存在不适用性。

  除了上述两种架构之外,难道企业就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吗?不是的!近年以存储网关(Storage Gateway)为核心的存储网络型(Storage Network based)远程容灾方案,这种方案不仅结合了主机型和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架构的优点,更一举打破了远程容灾构建成本高居不下的坚冰,成为现阶段最热门的异地容灾技术。

  存储网络型远程容灾架构,是在前端应用服务器与后端存储系统之间的存储区域网络(SAN),加入一层存储网关,这个网关和我们所了解的网络网关不同,它结合了IPStor存储管理软件和专用的管理器,前端连接服务器主机,后端连接存储设备,它的角色就好像是存储网络中的交通警察,所有的I/O都交由它来控制管理。
阅读(21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