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5335
  • 博文数量: 74
  • 博客积分: 5360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123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3-17 16:05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7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LINUX

2008-05-26 14:53:45

 园林在线5月26日消息:编者按: “5·12”中国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1天,我们已在泪水与烛光中挥别了4万多名罹难的同胞,接下来更需要化悲痛为力量,尽全力做好震后各项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

  地震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中,水污染是尤需注意的。地震中,一些危险品液体可能会流入附近水体,造成水污染,而由于水体的流动性,还可能会扩大污染影响。为此,本版特别选择了保加利亚科学院水问题研究所专家的一篇文章,为灾区震后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同时,由于灾区现已进入高温时节,高温下的环境卫生防疫工作也尤为重要,本版同时配发美国环保局网站针对如何应对高温环境的一些建议,以资借鉴。

  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坏还比较容易被发现或者监测到,但对于地震造成的地下破坏则易被忽略,及至地下水体破坏造成严重后果时才重视,往往为时已晚。

  地震破坏了毒性污染物处理设施,损坏承载毒性污染物的结构,造成有毒物质泄漏到地下水的事件。因为容纳和处理毒性废物的结构,如地下填埋、水塘或咸湖等,通常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它们会被地震活动所破坏。而地面上的建筑,如水箱、水塔和其他混凝土的结构,也很容易被损坏、颠覆和摧毁。

  地震会给地下水带来严重影响,由于地层运动而造成的新的地下水体的特征难以被完整和定量地描述,浅层地下水可能会被人类活动、工业和农业废弃物污染,而作为未来水供应主要来源的深层地下水所受影响也是未知的。

  必须保证灾后人们得到充足的、并且没有健康风险的水资源供应,这就需要我们立即行动,确保地下水免受污染。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来源于地表污染,或者是地下水水位以上或以下的一些地下污染。

  地表的污染包括:被污染的地表水的渗透、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地下填埋、污水污泥的随意弃置、动物排泄物、化肥杀虫剂、泄漏事件、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等。

  地下水水位以上的污染包括:化粪池、污水箱、地下管道的破裂造成污水进入地下;含有有毒物质的咸湖或者其他池塘通过自然的水体循环进入地下水;地下填埋、废弃物处置或者地下挖掘,如枯井、地下存储池的泄漏等。

  地下水水位以下污染包括:水井中的污染废弃物,如探测井、引水水井和运河、废弃的深井,地下水体污染、供水水井、地下采矿、地下水开采等。

  地震活动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的源头主要有以下几种:地下存储池、化粪池、市政地下废物填埋和农村活动等。

  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是:污水排放、化粪池的溢出和私人污水。

  大的人口聚集区依靠化粪池和地下水道来收集和处置人的废弃物,如果这些系统中的设计在维护方面有问题,就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包括水体受细菌、氮、化工清洁剂、餐洗净及家庭使用的化学物质,或者氯的污染。尽管有时某一个地下水道和化粪池系统对地下水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但当数量很多的下水道和化粪池系统在收集众多人产生的废弃物而没有公共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时候,就会造成地下水的大面积严重污染。

  保加利亚地震的例子表明,很多黑海沿岸的居民使用的公共下水道和化粪池由于建筑设计问题,造成地下水水体污染。当时黑海沿海地区地质滑坡的断面深度在5米~20米,道路被阻断,很多房屋、电力供应和污水排放系统被摧毁,造成浅层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这些浅层地下水是当地水供应的主要水源。

  深层地下水尤其需要防范核废物的污染,如果核设施的设计和运行缺少足够的保护措施则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基础设施建筑于地基不稳定和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带,也容易造成有害废物的扩散和污染。为此,地震专家还提供了很多具体建议,包括:有害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设计必须能阻挡或者能承受住地面运动或抖动;在某些地区的地表需要承受住最大的地面水平运动;存储类建筑要防止设计失败带来的污染物外泄问题。此外,还要考虑土壤湿度、斜坡稳定度等地震因素,如果不注意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或者加重地震对地面的震动并造成地面建筑的损坏。园林在线5月19日消息:今年,太原市将建成一个具有示范功能的大型市级地震避难场所。同时在新建扩建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场所时,也要建设具备一定功能的避难场所。

  到2015年 城市能抗御6级地震

  据了解,太原盆地属于地震高发区,国家级2006-2020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涵盖了太原市90%以上的人口和区域。为预防灾害和减少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太原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城乡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根据意见,太原地震、园林部门年内将先期建设一个具有示范功能的大型市级避难场所,同时在新建扩建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场所时,建设具备一定功能的避难场所,各县(市、区)也将以社区为核心,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另外,太原市今年将加快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立项、建设,争取今年完成立项选址,明年建设并投入使用。

  救援行动不超过1个小时

  太原市还将与省地震部门合作,建成由一个中心台、六个子台组成的太原市数字化测震台网,使太原盆地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2级,速报能力达到10分钟以内。

  在发生地震灾害时,争取实现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救援启动时间不超过20分钟、组织救援行动不超过1个小时、灾民得到基本救助不超过24小时的目标。

  在紧急救灾物资储备上,民政、财政、粮食等部门将做好地震应急所需基本食品、生活用品、抢险物资储备工作,保证100万灾民3天以上所需食品和物资储备。

阅读(25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