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5987
  • 博文数量: 77
  • 博客积分: 2500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13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11-05 15:2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47)

2008年(29)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BSD

2009-09-17 14:53:22

闭门反省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日前包括宝钢、中钢等大型钢铁集团在内的中国冶金、 企业,召开“闭门会议”反省2009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策略,而充当了救命稻草角色的FMG以及蒙古、巴西等铁矿石生产国的中小型铁矿企业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此之前,作为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力拓已经宣布不再与中方谈判,而在更早之时,淡水河谷也已经拒绝了中方的谈判要求,即将开始的2010年铁矿石谈判在这样的微妙格局之下,还未起步,或已步履维艰。“今后,铁矿石上下游之间如何更好的合作,需要我们探讨。”9月11日,宝钢一位高层在内部会议这样表示,“中国目前有50%的 依赖进口。” 此前,中钢协在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坚持“33%降价”的条件,而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则寸步不让,最终导致中国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2009年谈判终止。但引人注意的是,作为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都未派代表参与此次闭门会议。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会议上,各大钢铁、冶金企业对2009年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上采取的策略进行总结和反思。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在宝钢高层于会议上表示了对铁矿石供给的担心之后,FMG的代表“安慰”这位宝钢高管说,“今后我们还将改变 谈判规则,小公司一改变规则,大公司就发疯。”无奈的现状 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中国尽管没有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达成协议,但是,三大供应商的铁矿石生意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至今正常运行,这或许也是促使中国钢厂们在2010年谈判开始之前,重新反思谈判策略的动因之一。 虽然与中方的谈判无疾而终,但是,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与其他买家的合作并没有停止,就在力拓宣布退出谈判之后,很快,澳大利亚另一铁矿石供应商必和必拓表示,已同意自2009年起的八年内,向韩国现代制铁供应总数2200万吨的铁矿石。

  

同样与中国买家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新日铁,2009年 价格的首发价就是铁矿石卖方与新日铁形成的,“新日铁不仅和我们签订铁矿石的长期协议,还有海运、焦炭等项目,全部施行长期协议。”铁矿石卖方之一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微妙的是,就在力拓中止谈判的同时,中国国内的钢铁价格一路下跌,随即铁矿石价格也同样下滑至80美元/吨以下。相当于低于长期协议的价格。 鞍钢出口部门正在准备资料,对今后的钢材价格进行预测,但是经过大幅波动之后,显然谁都不敢对价格轻易下结论。对于明年钢材市场的情况,“很复杂,很不好说。”鞍钢出口部门负责人表示。 对于明年 可能出现上涨的说法,该负责人很难认同,“这还要经过认真分析。”但是,鞍钢总经理张晓刚认为,价格短期内依旧下跌。中国租船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现在只有大钢厂和少数贸易商在零星地购进铁矿石,绝大多数进口铁矿石的业务都已经停止。” 实际上,直接影响钢铁业成本的,还包括海运船费价格,但在看得见的未来,海运价格的下降亦无可能。 一位船运业人士透露,“曾有一些大钢厂想以低价签订海运长期协议,但是没有成功。”他说,“他们出的价格只相当于造船的价格。”显然,要求船东以成本价出售服务而不预留利润空间,双方几乎不存在达成一致的可能。而之所以采用如此的价格策略是因为,“大钢厂现在手头都没有太多的资金。对于大钢厂而言,购买现货是最可靠的办法。”他说。 事实上,铁矿石成本当中,海运费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大部分钢厂的算盘是通过压低海运费用来降低成本支出。FMG有多重要? 据了解,由于铁矿石谈判未达成价格一致,所以今年大钢厂都以临时价格向铁矿石卖方购进铁矿石。

  

虽然没有与中国签订长期协议,但是力拓正在为自身高额的铁矿石产量欢欣鼓舞,在力拓发给记者的邮件中显示,近日力拓从澳大利亚出口的铁矿石总量创下30亿吨的历史新高。 中方在2009年 谈判中,没有在力拓手里捞到半点好处,谈判也无功而返。 按照惯例,在每年的9月和10月,铁矿石买卖双方之间应该就第二年的谈判进行初步交涉了。 据了解,2009年铁矿石谈判是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作为中方代表,在与三大铁矿石商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以投资换价格的方式,与FMG达成了更低的价格协议。但三大铁矿石商不与跟进。对于这一策略,业内褒贬不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不久前表示,“由中国的宝钢代表中国钢铁界和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去谈价格,我看这是合情合理的。” 在欧美等陷入金融危机之时,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顿时面临产能过剩危机,从下游制造业到上游能源、资源、 等行业。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限产保价措施,并实施国家收储计划,保护产能,消化库存。但是,经济刺激创造的需求与价格干预等因素结合,形成了产能重新膨胀。全国人大财经委日前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披露,有19个行业呈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 在西方国家,产能过剩是经济周期的一个表现,但在中国更主要是由相关管制造成。比如2004年,中国出现的电力、钢铁等短缺,是因为此前政府为防止重复投资而多年停止审批所导致,即所谓的规划跟不上市场变化。一旦为了缓解供应紧张而暂时放开管制,则会刺激一窝蜂的投资,并形成产能过剩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是投资膨胀的主要原因,为了GDP业绩,各地在政策、融资、土地等方面,鼓励投资,钢厂、汽车厂全国遍地开花。 因此, 产能过剩顽疾如何解决,首先必须解除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审批制度,计划跟不上市场,就不断会有短缺与过剩之间的过山车。其次,需要打击地方主义。在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市场经济是不会有新产能投入,但中国市场分割,全国看可能总量过剩,但区域不平衡,地方利益至上就会造成重复投资,加剧产能过剩。

应对产能过剩的唯一办法,是通过市场力量淘汰掉那些落后产能,在通胀期间根据虚假泡沫制造的产能必定被随之而来的通缩淘汰。但中国上游行业属于国有经济绝对控制,因此,当全球 需求和价格下行之时,中国则通过行政指令,保价限产,从而阻止了过剩产能的淘汰。甚至,通过短期的财政投资与银行大肆放贷政策,又刺激新的产能投资。这是折腾的表现,最终更不会改变过剩产能被淘汰的命运。 目前,中国采取增量上的限制,即提高审批标准,限制投资,基本还是管制的老路;在存量上,则推进企业重组,并政策性淘汰中小企业。我认为,应对落后产能根本手段应是适当放开审批管制、打击地方主义与适当放开价格,让市场淘汰那些落后企业和产能,即在通缩的环境中放开价格,通过竞争,以生存能力最强的企业去兼并那些亏损倒闭的企业,淘汰陈旧设备,增加技术水平更高的新设备, 为未来的竞争做准备。 目前行政主导式的企业重组是穷折腾的典型表现,对消除过剩产能基本无益:其一,由于存在地方利益,跨区域重组很难淘汰产能;其次,客观上导致“国进民退”,不利于作为“鲶鱼”的民营企业,比如钢铁行业;其三,增加了管理成本,甚至因利益和文化不同产生矛盾,可能导致企业生产效率更低;其四,大部分重组并非强者通吃,而是弱弱联合,为联合而重组,这与企业效率和淘汰产能有何意义呢?继山东钢铁宣布重组日照钢铁公司成功之后,江西的钢铁业重组也传出利好消息——洪都钢铁股权将无偿划拨给新余钢铁,南昌钢铁57.97%的国有股权将公开挂牌转让。 一时间, 巨龙接踵而至,中国钢铁企业座次日日常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各地大张旗鼓做大钢铁产业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各级政府充当重组急先锋的急不可待,增加市场话语权的日夜奔忙。一场“中国式重组”的钢铁“洗牌战”犹如雨后春笋遍布大江南北——“省内重组”、“跨区重组”、“强者为王”、“弱者求存”的重组样本不断展现。在地方政府力推下,“省内重组”方式进展飞速。在多种重组方式中,“省内重组”的行政性身影最明显。山钢的重组是典型案例,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山钢重组日钢,将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阅读(231)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而不再依赖政策

下一篇:发挥码头规模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