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2071
  • 博文数量: 46
  • 博客积分: 1458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4-03 01:0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6)

文章存档

2018年(39)

2012年(2)

2011年(1)

2009年(4)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IT职场

2018-03-29 08:44:22

 

第三節 美聲唱片公司

  美聲唱片公司的第一期七十八轉唱片,其報紙上的廣告是在19521227日刊出,唱片估計也是約於這個日子左右推出。這第一期唱片,有粵曲七套,粵樂一張。歌者有任劍輝、紅線女、靚次伯、羅麗娟、江平、小芳艷芬、梁無相、芳艷芬、黃千歲、梁醒波、鄭碧影、何非凡、鄧碧雲,即是每支粵曲的歌者都不同。

 

  美聲第二期七十八轉唱片,廣告見刊於1953422日《華僑日報》。這一期有八套粵曲唱片,也開始有所謂的「電影插曲」唱片三張,亦即該公司首批「電影插曲」唱片。筆者估計,這些歌曲可能並非「電影插曲」,只是為了不想稱之為「粵語時代曲」,而情願稱之為「電影插曲」。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六首「電影插曲」是美聲推出的第一批粵語時代曲

 

  三張「電影插曲」唱片的曲目如下:

 

風飄飄(羅施唱)/朝朝來了(小芳艷芬唱)

閨怨(林璐唱)/賣欖歌(羅施唱)

可愛的春天(林璐唱)/葬花詞(雲裳唱)

 

然而美聲這第一批粵語時代曲,全都沒有交代作曲作詞者的名字的,甚是遺憾。以筆者所知,《風飄飄》調寄的曲調跟七十年代的《悲秋風》是同一旋律,《閨怨》調寄《花間蝶》,《賣欖歌》調寄《旱天雷》。《葬花詞》的歌詞肯定是依曲填出來的,但那曲調是舊曲還是全新創作,卻難判斷。《朝朝來了》可以肯定是先詞後曲的作品,也似乎是全新創作來的。《可愛的春天》的歌調是採用 AABA 曲式來寫的,所以肯定是先曲後詞的,而相信也是全新的原創歌曲,遺憾是不知詞曲作者是誰!又,關於歌者方面,小芳艷芬乃是李寶瑩,羅施有說即是著名粵曲撰曲人羅寶生。

 

  看歌詞內容,《葬花詞》應是最早的一首粵語流行曲去仿黛玉《葬花辭》的詞意。《風飄飄》可說是抗戰傷痕歌曲。《朝朝來了》則是首借鳥鳴起興而鼓勵人學唱歌之歌曲,其中「朝朝來了」乃是舊日粵曲粵劇藝人常用來練聲的句子

 

  美聲第三期七十八轉唱片,廣告見刊於19531022日《華僑日報》。是期出品,包括十首粵曲、十二首「粵語電影插曲」、四首粵樂。對比起第二期,美聲這次推出的「電影插曲」歌曲,數量上是翻了一倍。六張「粵語電影插曲」曲目如下

 

蝶戀花(雲裳)/晨光頌(林璐)

艷陽天(雲裳)/魂斷藍橋(林璐)

毋負青春(雲裳)/一往情深(李芳)

惜取少年時(鄧慧珍)/望郎(薇音)

湖畔情歌(鄧慧珍)/迷人妙舞(林璐)

似水流年(薇音)/相親相愛(林靜)

 

然而這第三期仍跟第二期一樣,完全沒有作曲人和作詞人的資料的,這樣忽視創作人的做法甚是罕見

 

  筆者通過老歌書來查考,只有兩首肯定是舊曲新詞,一是《魂斷藍橋》,調寄《Auld Lang Syne》,一是《迷人妙舞》,調寄《玫瑰玫瑰我愛你》,但音調是有所改動的。其次,《似水流年》也應是舊曲新詞,只是其「舊曲」應是由兩三首粵曲小曲融合而成的,但筆者只認得出部份片段應來自小曲《螺黛》。其餘九首歌曲,觀其旋律,都是筆者頗覺陌生的,但卻不一定都是原創。不過,筆者卻注意到,其中至少有五首是採取先詞後曲的方式寫的,計有《晨光頌》、《毋負青春》、《惜取少年時》、《相親相愛》、《望郎》,其中《相親相愛》是以三拍子來譜寫的,而《望郎》卻是字少腔多得非常厲害,這五首,很大可能是原創的。餘下四首,《一往情深》、《蝶戀花》、《艷陽天》的曲式俱是 ABA ,後者還是三拍子的,《湖畔情歌》一段曲調填了兩段詞。這四首是否都是原創,實在難說

 

  論歌詞之特別,這十二首歌之中筆者會選《魂斷藍橋》、《惜取少年時》和《毋負青春》。《魂斷藍橋》應是粵語流行曲中調寄《Auld Lang Syne》的最早版本,而歌詞應跟同(中譯)名西片的情節有關連的。《惜取少年時》則應是最早把杜秋娘的七言樂府詩《金縷衣》改寫進歌詞的粵語流行曲,比許冠傑的《莫等待》早了廿餘年

 

  《毋負青春》的歌詞是這樣的

斜倚樹,對黃昏,

田園炊煙起,處處萬家燈。

翠兒本是蓬門女,養在寒寮草閣,

經年累月對着一個愁悶老年人,

三餐不愁無米煮,一宿不愁無暖衾,

只愁是辜負如此青春,

夜夜綠楊下,空伴殘雲。

斜倚樹,對黃昏,

梢頭新月上,轉眼又清晨,

年復年,流水行雲飄然玉女身。

筆者甚是訝異五十年代初的粵語時代曲會出現這種題材

 

  美聲第四期七十八轉唱片,廣告見刊於1954221日《星島晚報》。是期出品包括十首粵曲,十二首粵語電影插曲,兩首「中樂合奏」,兩首口琴合奏。這十二首粵語電影插曲的曲目如下:

 

荷花香(小芳艷芬唱 唐滌生詞 王粵生曲)/好春光(鄧慧珍)

紅燭淚(黃金愛)(另填新詞)/春之誘惑(霍雲鶯)

唔嫁(同名電影主題曲)(小芳艷芬)/派糖歌(譚佩蓮)

誰憐閨裡月(李慧)/海國夕陽西(霍雲鶯)

絲絲淚(譚倩紅)/我愛你的心(新紅線女)

愁溯(露敏)/中秋月(薇音)(即《慈母淚》主題曲 盧家熾曲 李願聞詞)

 

  這一期的歌者,霍雲鶯是甚引人猜疑:會不會就是灌唱過很多國語時代曲的那位霍雲鶯呢?但目前而言,並無證據可以確定二者是同一人。

 

  小芳艷芬/李寶瑩唱的《荷花香》,即是電影《紅菱血》的插曲《銀塘吐艷》。電影是195110月上映的,而三年多後才有唱片版本。《荷花香》這個歌曲名字,估計也是從美聲唱片這個版本叫起的。

 

  薇音唱的《中秋月》,也確是電影歌曲,乃是電影《慈母淚》的主題曲,影片的首映日期是1953628日。

 

  《唔嫁》亦確是電影歌曲,卻非原創,乃舊曲新詞。

 

  注意,上述《荷花香》和《中秋月》的曲詞作者資料,是筆者補上去的,唱片公司對此其實並沒有交代。

 

  其餘的歌曲,相信未必是電影歌曲,然而其中有七首歌曲看來都是原創的,如霍雲鶯唱的《海國夕陽西》、《春之誘惑》,露敏唱的《愁溯》,鄧慧珍唱的《好春光》,新紅線女唱的《我愛你的心》,李慧唱的《誰憐閨裏月》以及譚佩蓮唱的《派糖歌》等七首,估計都是原創的,奈何唱片公司不附任何詞曲作者資料,也就難作肯定




 

阅读(43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