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2696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10-04-07 07:52:58

(本文在乐昌市教育工会教育成功案例征集评选中获二等奖)

 

  孤独,是现代学生中存在的一个严重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战胜孤独,走出阴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职责。

  初二(7)班学生黄文青,男,15岁,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几乎都是班上最后一名;该学生的性格胆小、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 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曾经因学习上的事对老师撒过谎;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 紧张而说话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整个人给人一种呆滞感,两眼无神,每天都象没有睡醒的样子,曾经被很多科老师误认为是智障。   该学生的家离学校虽然比较近,但是他的父母平时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他交流沟通。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一听 说成绩不理想,要么对其只是一些冷言冷语,要么就是对其置若罔闻。长期这样,学生也不再有实话对父母讲。总之,这是一个缺少爱与沟通的家庭。有的只是学生 一有空就跑去街上打游戏机。

   一、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原因
   1、父母的要求太高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黄文青的父母都属于聪明能干的人,但工作上并不如意,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希望他成绩优异,出人头地,为父母挣回面 子。但多年来,该生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让他们很失望。可他们又不能承认现实,总希望儿子能成绩好一点,为他们家争光。初中阶段本是青少年身心发展最重要 的阶段,也是他们性格、交往意识的形成期。黄文青在这个阶段非常需要父母爱护、关心,需要父母对她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需要父母设身处地、从他的角度上来 提要求。但是其父母却没有针对孩子的实际,而是一味地提出高要求,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与需要。这一切使得他长期处于孤独、高压和悲观之中,缺乏安全感,缺乏 自信心,缺乏理解,心理负担过重,造成了他性格的缺陷,形成自卑和压抑的心理。
   2、父母教育方式简单----漠不关心
   由于黄文青总是达不到父母最起码的要求,他们倍感丢面子、恼火,于是对他的教育方法非常冷漠,表现方式为只是一个陌生的背影和些许的冷 言冷语,很少有耐心同孩子说理与交谈。这导致该生在父母的冷言冷语下生活、学习,内心非常苦闷,而且无处诉说,长期这样必然形成他孤独漠然的个性。这种性 格进一步阻碍了他交往的需求,导致他很少主动与人沟通,语言能力发展不足,这样,他更难与人交往,更加孤独、压抑。

   (二)学校教育原因——集体的漠然
   黄文青所在初二(7)班中的大部分同学尤其是男生都很机灵、活泼、性格外向。 所以他在班上总是很“显眼”,因为他经常考试经常不及格,题目做错,背诵背不下来,所以当各科老师说考试不及格的只有一个时,全班学生都会异口同声说是该 生。这种歧视导致他自卑、自闭,排斥在群体之外,他没有信心,不愿也不敢和同学交流。作为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 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
   因此,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他克服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才能促进他的 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得到提高,从而成为一个有着强健体魄和健全头脑的正常人。

   二、方案措施
   (一)转变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才是孩子成长的真正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当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时,最需要得到的是父母的肯定,因 此父母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水平,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实际上鼓励给孩子提供自信,这是家长应该做的事。于是我利用家访劝说黄文青的父母为孩子减压,还给孩 子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1、适当地降低要求
   我把该生一年来的学习智力、性格、交往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该生的实际情况,克服望子成龙的急切思想,适当 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同时请家长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发现他进步的点滴和身上所透射出的闪光点,及 时鼓励,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2、主动与孩子沟通
   建议家长对该生多鼓励,多关心,不要对他不闻不问,应该为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 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该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他自信地与人交往的 起点。我还鼓励他的家长把心中对孩子的爱说出来。我了解到尽管他父母对他要求很高,也很严格,但他们都是非常爱儿子的。而这一点,他却毫无感觉,这也是造 成他封闭、自锁的原因。因此,我建议他的父母能把心中对孩子的爱与关心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并以此唤起孩子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体谅,融化他们家庭 中阻碍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的坚冰,促进该生与家长交往的重新认识,并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发挥集体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该生交往自信心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该生在集体中找回自信,学会交往。
   1、用爱心去温暖
   首先为该生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特意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班干部做他的同桌。这样当该生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 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他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 助该生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其次,我还注意到该生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暗示班内好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促进他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 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
   2、用信心去期待
   在该生接受全班同学的帮助,逐步改变原来的自卑心理的过程中,有一次数学单元考试,他的成绩不理想,又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他又开始疏远 同学,回避老师。同学们有点泄气了。这时我及时引导大家懂得:要想帮助该生树立交往的信心,我们自己首先得充满信心,这样才有助于他对自己充满希望。这一 说法不久便得到证实,那天,在物理课上,我要找一位学生来帮忙共同完成一个比较难读的物理实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没有推辞就直接走上来并向周围同学 一边求教一边做,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在全体师生充满信心的期待下,他又回到了我们中间,又走上了自信交往之路。
   三、教育成效
   在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尤其是面对在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的所谓“问题生”的时候,了解是前提,沟通是关键,爱心是保 障,激励是桥梁,坚持就是成功。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个体的努力才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我通过激励的方法,发挥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该生 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有一定的自觉性,对父母不再报“喜”不报“忧”。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他孤 独,不爱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他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
   一次,语师李老师来我办公室,很惊讶地告诉我:“你们班的黄文青同学这 次考试竟然及格了,太不可思议了!”慢慢的,我听到越来越多的对他生活、思想、学习等各方面进步的赞扬声音,作为班主任,欣喜之余我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阅读(48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