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大缺点,构成中产阶层的群体不足 中产阶层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社会阶层,还不成熟,有着自身的弱点。 1?注重自身利益 2002年12月,
德国《远东经济评论》发表对中国社会精英阶层的问卷调查,展示了中国新一
代高级白领阶层的生活态度与方式,结果表明,中产阶级对于自身关注甚于社会责任。 这是该杂志所做的第五次“中国精英调查”,调查对象是北京、上海和广
州等大城市的
10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为38岁。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年轻一代精英阶层追求大都市化生活方式,奉行享乐主义,自我中心,追求快乐,注重
个*利和满足个人需求,而不是想着为社会做贡献。调查报告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城市人越来越注重个人生活和爱好
,这与老一代人将社会义务置于个人欲求之上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新一代白
领精英将个人的职业前途放在第一位,其次考虑的是家庭。被调查者中,72%的女性认为追求快乐更重要,而持这一态度的男性为63%。在年龄为55岁或以上
的被调查者中,98%的人认为“为社会做贡献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年龄55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81%的人将个人兴趣和爱好放在
首位。 最后,《远东经济评论》说,在社会风气上,年纪较大者的集体意识与价值观念正逐渐被新
一代自我意识所取代。 对于中产阶层注重自身利益这一不足,《中国中产阶级——未来社会结构的主流》的作者
秦言也指出:“在涉及政治社会方面的问题时,他们主要以自己的切身利益作为参照点,他们中大多数人缺少超越自身利益的
、更为前瞻的社会关怀。似乎也没有强烈的道德激情。”在整个中产阶层群体中,事实上也是如此。这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产阶层的这一特性更加明
显,进入21世纪后,部分人的观念也没有完全改变。 2?缺乏对于下层的深切关注 《2003年中产阶层生存状态调查》报告中说:中产阶层热心公益,
爱好和平。在社会关怀方面,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公益活动,而大部分的对象都曾参与过中国人流行的捐钱、捐物活动,并且有高达96%的人曾在物
质上或精神上帮助过别人,这几乎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数字。在对美伊战争的看法上,近八成的人不希望看到战争。 尽管如此,由于长期处于较优裕的经济状况,
大多数中产者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公正、
下层民众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缺乏切身的体会与关注。 例如,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斗争中,许多中产阶层纷纷捐钱捐物,但是,其捐赠对
象多是医院和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线医生、护士;面对于相对处于弱势的“非典”病人、
疑似病人捐助甚少,支持不多。一个“非典”患者从进院到治愈出院,10多万元的医疗费常
常使他们对于生命的劫后重生高兴不起来:一个民工疑似病人确诊为不是“非典”患者却要
交纳3000~5000元的确诊费,辛辛苦苦在外打工一年,却“无缘无故”背了几千元的“债
务”回家,诸如此类的现象,大多数中产阶层熟视无睹,热衷于“锦上添花”之举,却
缺乏“雪中送炭”的对下层困难群体的关切之情。 3?与特权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现实的生活中,中产阶层能是特权者的朋友,他们交往密切,甚至相
互“照应”,并且个
别中产阶层自身的利益的获得,与特权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有这些,都会使他们对一些*现象和社会弊端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导致他们缺乏社会
批判精神。 4?改造现实的“乌托邦情结” 如果说,中产阶层中的私营企业主部落缺乏道德激情,然而却务实而稳健。那么,与私营企业主相比,中产阶层
的知识分子却恰恰相反,他们充满强烈的道德激情与正义感,但是,他
们却往往不切实际,容易产生全盘改造现实的空想,具有强烈的“乌托邦情结”。 这种空想的乌托邦情结既会害己,也会害人。 5.缺乏信仰 中产阶
层,无论是白领还是民企人士,信仰是一个大问题。 《2003年中产阶层生存状态调查》报告,说:“在信仰方面,他们可算是一个信仰缺乏的群体,这无疑
是引起精神危机的潜在原因。结果显示,将近80%的人没有任何信仰。”没有信仰,就会产生精神危机,最终在各种社会风波和政治风雨中丧失自我,迷失正确的
方 向。 总之,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我国中产阶层要真正成为未来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还有
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他们只有抛弃自身的劣根性和不足,才能以与其优裕的经济状况相适应 的高素质为人们所认同,接受,而得到蓬勃发展。
阅读(1366)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