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3201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10-03-07 21:42:50

 

从“很不行”到“很行”

             

编前语:闲看古书,常思古意。1998年的一天,我为自己当时的老板上了这篇折子。料想不及的是,此折子竟然成了我某段职业生涯的终点。想来好笑,斯人已做驾鹤去,独留此文记往来。今日重放此文,重在自勉。

 

 

带 兵打仗,整军治国,离不开人才;经商用谋,搏击商场,同样不可缺乏人才的辅佐。正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 用。但是,人才在哪里呢?许多当老板的常常慨叹自己手下无“能人”,没有“能人”自然难以成就大业了。于是,这个老板就真的没有“大业”可成,甚至成为连 “小业”也无的可悲者。

   其实,从古至今,能人到处都是,关键就在于你这个当老板的自己是不是“用人的能人”!

  何以言之?大家都非常熟悉《西游记》的故事。唐僧私自开业,上面的主营业务只有一项:到西天取经。所有的投资也不过就是一个讨饭的钵盂,即和尚要饭的碗与一匹骑乘的瘦马。至于人才呀、战略呀或其他具体工作一概由总经理唐僧自己打理。

   天下之大,到哪里去找人才呢?当时适逢大唐盛世,很多人都安享太平,不愿意追随唐僧一道到西天取经。怎么办呢?没有人才怎么办“公司”?唐僧并没有气 馁,真正的人才并不是天生的,要靠自己去发现和培养,也许人才就在身边或者就是那些被人视为“垃圾”的人。于是,唐僧首先把泼皮猴“孙悟空”收到帐下,接 着又收了花花太岁“猪八戒”和吃人恶魔“沙悟净”以及遭难的“白龙马”。有了这四员大将,唐僧的公司逐步走上了正轨———向被人视为顽劣不羁、连玉皇大帝 都头痛不已的孙悟空,在唐僧手下居然成了能征善战、慧眼识妖的大英雄;一向懒惰,不守纪律又好色的猪八戒,虽然还经常起哄要散伙,但也能经常辅佐大师兄悟 空屡建奇功,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性凶残的沙悟净,对唐僧感恩图报,成了任劳任怨的理财高手,守护着唐僧公司的财产一直到西天取得真 经;那个性格特异的小白龙,乖乖地成了唐僧的坐骑。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组合,终于成就了唐僧的大业,不但自己终于修成了正果,而且还把被正统观念视为不可救药的泼猴、好色之徒等都领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 为什么常人眼里的废物,在唐僧这里都成了不可多得的人才呢?其实,人才本无种,关键就看你当老板的是用其所长,还是用其所短。如果你能做到用人所长,你的 手下怎么会有废人呢?放眼望去,满眼皆是人才;如果你的眼睛只盯到别人的短处,你的手下怎么会有人才呢?你即使找遍神州大地,恐怕也发现不了人才。

  如果唐僧只看到孙悟空的顽劣不羁,就弃之不用,西天取经的各个关口能顺利渡过吗?当 然,这样的人才也有自己的致命缺点——经常骄傲自满,甚至不把“老板”放在眼里,有时还动不动撂挑子,认为在唐僧手下做事太窝囊。怎么办?真的就让他回花 果山去?唐僧也确实做过这种尝试,很快就发现悟空的不可多得,真可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但这样的人才还必须有控制的办法,于是唐僧给悟空带上了 “紧箍咒”。紧箍咒是什么,就是公司的纪律,谁要是违反公司规定,就要处罚谁。最让人觉得不具有人才特点的恐怕还是猪八戒,你看他一幅贪吃好色的嘴脸,即 使在今天的很多人眼里也是绝对无法重用的人,唐僧为什么坚持使用呢?许多人都觉得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唐僧却认为猪八戒这些纯属个人生活小节不需深 究。果然在唐僧师徒过“稀柿胡同”的时候其发挥了独到的作用。至于经常扮演着和事佬的沙悟净,对唐僧公司的团队精神的维护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多得。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中国的某著名烟草企业,最初发展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县里的濒临倒闭的小企业,但经过不到20年 的发展却成为第一个打败外烟的国有企业。试想,这样一个地处边陲的小企业,当时可能获得人才的范围也就是一个县吧——因为没有优越的收入,没有吸引人的地 域优势,也只能就地取材。如果不断叹息:手下没有可用的人才,我怎么能办好企业呢?我想中国就永远不会出现这样的大企业。

   一个好的老板,一个成功的老板,无疑自己就是一个识人善任的高手。上面说的唐僧是用人的能人,楚汉相争时期的刘邦是用人的高人,三国时期的刘备是识人用 人的圣手……今天的企业商战,今天的成功老板同样需要这样的素质。如果一个老板,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很行”,实际上他在最重要的方面已经“很不行” 了。刘邦说:用兵打仗我不如韩信,出谋划策我不如张良,组织调度我不如萧何,但是能用好三人者惟我也。是的,有人能够替刘邦带兵打仗还老打胜仗,有人不断 为刘邦贡献良谋,有人任劳任怨为刘邦军需组织操劳。看似刘邦真的“很不行”了,实际却是真的“很行”了。的确,好的老板,必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 果刘邦自己去打仗,自己出计谋,自己去组织,纵使他再有本事,恐怕也因分身乏术而不能成大业。三国后期的诸葛孔明犯的恐怕就是这样的大忌——因为自己太能 干了,所有的事情都不放心让别人去做,最后只好自己勉力撑持,其效甚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企业经营和运作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例子;有的企业老 板,每天兢兢业业,早出晚归,但企业的业绩却一天不如一天;有的企业老板几乎不在企业里呆着,而是整天东奔西走,到处学习观摩,企业业绩却一天比一天好。 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应该是:前者成了一个人的企业,后者成了一群人的企业!

   一个人的企业,结果就一个老板是能人,别人都成了废人或不太中用的人;一群人的企业,老板是个用人的能人,其他人都是各个领域的能人。一群人发挥的能量 又怎能是一个人可比的呢?“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尽管许多道理,人们听后都明白无比,但一旦遇到阵势,总免不了叶公好龙。

  因此,这里要告诉那些已经当老板或准备当老板的人:要想做一个成功的老板,首先要做一个技术领域“很不行”的人,然后再做一个用人领域“很行”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不为人才所困。
阅读(54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