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5473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10-02-06 00:24:06

周济谱博文:blog.sina.com.cn/zhoujipu

         

领导者的三大任务

每 一个社会组织,都有领导者和群众这样两个层面。领导者要带好群众,激发出群众的积极性,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找到最佳的方法,以被群众广泛认同的个 人素质和魅力,打造出一个高水平的领导力。这样,领导的工作水平才能称得上是“领导艺术”。与一位来自基层的干部交谈时,我曾说过,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 要掌握或者培养出善于总结概括、提炼实践经验的“一句话”领导艺术。那么,什么是“一句话”的领导艺术呢?就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任务和方法内容进行高度概 括,“一言以蔽之”。毛泽东在和胡耀邦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说过:什么是军事?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刘少奇也说过: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 义?资本主义就是让少数人过好日子,社会主义就是让多数人过好日子。一位政治家也说过: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让反对你的人越少越好。由此我们不由得联想 到:什么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就是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工作任务。究竟什么是领导者的工作任务呢?毛泽东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领导干部主要是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美国著名企业家杰克·韦尔奇在总结自己做CEO 的经验时也说过:“一个领导者的任务,就是要为整个企业定下基调,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从这些著名领导者的经验总结中,似乎都可以得出结论:领导任务 一是决策,二是用人。但是,如果我们实事求是的考察他们的领导工作实际,不难看出,在领导任务中还应该明确的加上一条,那就是抓好文化建设。

新 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开始实行工作重点的战略大转移:从革命斗争和战争指挥转向国家经济建设。他把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倾注到带领中国人民迅速摆脱“一穷二 白”的困苦局面上,决心搬走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顶上的第四座大山:贫困。这对于他来说,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也是一项比革命斗争和军事斗争要远为复杂和 远为艰难的使命。当时,苏联计划模式的迅速成功效应激励了毛泽东。于是,一个超越所有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大胆构想横空出世了,他要建立起全世界最 大的计划经济体系!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就是他要把中国当成一个企业来建设!而且这个企业规模之大,古今中外都无出其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远远超越 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想,同时又与几千年以来“家天下”式的封建小农经济划清了界限。毛泽东这个全球最大的“企业家”动员起他全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 的能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一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其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建设成效却越来越不理想。在中国大地上,“全国一盘 棋”式的群众生产运动,虽然给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留下了良好的农田水利、交通能源基础,甚至有些项目和工程至今还在造福一方民众,但“大锅饭”里吃出来的热 情毕竟有限,平均主义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理想,但同时也容易奖懒罚勤,从而滑入“共同贫困”的状态。毛泽东作为这样一个“企业家”,对这一人性弱点应该 是了如指掌的,同时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让他满怀信心去持久的激励他的人民,于是他创造了大量的“企业文化”,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毛泽东思想。

说到毛泽东思想,我想,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应该厘清:

第 一,它是毛泽东实践经验的高度提炼和总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世界上最庞大的“计划经济实验”,毛泽东最后走入了困境;但是,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的首倡 者和核心,毛泽东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并没有随着全盘计划经济“实验”的失败而消亡,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他已经 永驻在每一个积极进取、有责任感的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直到今天,我们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时,它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它在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 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即使到了成熟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时期,我们相信,毛泽东“企业文化”的作用仍然不会削弱,只会加强。

第 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和永存性还在于,它既是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失败教训的升华;同时它的完整性还在于,它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可以不断丰富 和不断深化的文化体系,也可以认为是所有参与和经历毛泽东思想文化建设运动的人认同和理解的结果。在毛泽东之后,邓小平毅然推行改革开放,采取“要想好、 大化小”的试点实验的做法,以同样巨大的魄力和勇气解散了计划经济体系这个“大企业”,把市场经济纳入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中 国经济建设搭上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并成为其中最亮的一点。邓小平放弃了毛泽东计划经济方面的大部分做法,但他并没有放弃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仍 是他搞好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邓小平大刀阔斧推行市场经济的创意也是来源于他对毛泽东计划经济成功处和失败处的高度总结,是对毛泽东 做法的“纠错”。他是一个亲身参与毛泽东领导下经济建设工作长达几十年的智者,也可以说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没有毛泽东几十年的摸索实践,就不会 有邓小平后来的观念转变;没有毛泽东的失误教训,也就不会有邓小平后来的成功重笔;没有毛泽东前期的激情挥洒,就不会有邓小平后期的务实奋进。毛泽东在经 济建设方面的做法,不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为邓小平提供了十分难能可贵的借鉴,这些借鉴转化到思想文化层面上,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邓小 平经常把自己的经验看成只是对毛泽东思想加以丰富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同样,当杰克·韦尔奇面对GE 这个僵化、守旧的百年老店时,他除了把决策、用人当成自己的任务之外,还以开创一种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己任,才最终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GE。

通 过考察这些领导者的工作实际,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方面要具备一个战略家的素质,要从大局和实际出发决好策、用好人,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个 思想家或者说教育家的素质,善于发挥思想文化的作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因素,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在谈到领导任务时,尽管他们大都没有提到文化建 设这个方面,但实际工作中,每一个杰出的领导者都很重视文化建设,并亲力亲为,把它当成了一个重要任务。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企业领导干部,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要想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也同样要面临着决好策、用好人、建好企业文化这三大主要任务。

 

作者简介:

    周济谱,绰号华夏老人,吉林省四平人。现任北京城乡建设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曾先后在商业、金融、投资、证券及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工作,有丰富的国有、民营、股份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经验。曾荣获全国第四届优秀青年企业家、国务院劳动(民族)模范等光荣称号,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曾著有《商诫》,《一家之说》(上下册),文学专集《失落的岁月》。
    本人个性较强,缺少迎合。谈起国企改革时经常口无遮拦,不畏强势,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阅读(696)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我的南柯一梦

下一篇:一家之说(三)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