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2501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10-29 04:20:13

  近来,在企业管理咨询和管理培训中,常常听到企业家倾诉他们的苦恼:“企业员工跟不上我的思路,中基层管理者不能有效地上传下达!”

  虽然企业发展思路清晰,却难以落实!中基层管理者提高执行力的真正途径何在?

  有些中基层管理者虽然身在管理岗位,却不能独当一面。尤其是一些管理者只注重业务管理,却不愿承担公司文化等方面的传承工作。

  尽管企业采取了很多激励措施,但为什么员工的绩效还是无法提高?

  员工缺乏相关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是企业运营和日常管理的关键环节。中基层管理者究竟该承担什么角色? 如果说企业家是大脑,员工是四肢,那么中基层管理者就是腰。一个人要想活得生龙活虎,“腰”是支撑;一个企业要有活力,直线经理人是关键。

  中基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企业员工的直接领导者,是团队和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因此,他们的管理和行为方式集中传达 了公司的理念和宗旨。员工正是通过这部分人的管理行为,来认识企业和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中基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在管 理实践中,以下五个方面是值得强调说明的:

  (1)领导,不仅仅是管理,要以身作则,做榜样、树旗帜;要培养影响力,而不仅仅是命令;要做教练。

  (2)团队精神,不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要信任员工,关注团队和组织,要通过员工来提高团队和组织的绩效。

  (3)沟通,不仅仅是命令。敞开心扉,用心交流;充分沟通,避免误会;沟通要明晰、有效、对称。

  (4)激励,不仅仅是约束。要鼓励员工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员工;多些正面、积极的表扬,少些批评和责备;通过员工的成长来提升业绩。

  (5)文化,不仅仅是制度。对员工进行价值观管理,营造氛围,通过组织氛围建设来实现文化管理的魅力!

  以上是我在企业管理中得出的管理主张,即员工是“带”出来的!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有一个关于管理的经典概括,即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带队伍是一个过程,是事业成功的支撑!

  带队伍,是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角色,更是中基层管理者的责任。中基层管理者是执行和落实企业管理制度的直接操盘者,这部分人的状态是企业生存状态的直接体现。

  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管理转型期,各种管理理论层出不穷,但仍然缺乏能够解决本土企业问题的管理思路。究其原因,是中国员工的职业化水平和职业素 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中国企业界一直在实践中努力寻求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方法。要实现中国式管理,要使中国企业管理卓有成 效,“带”字当头,“带”至关重要。中国企业管理强调“带”, “带”是无距离的训练和管理。《亮剑》给我们刻画了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李云龙,他的管理艺术,除了敢于担当责任之外,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带”队伍,从 而使他的团队具有了强大的战斗力。《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能从一个来自农村的“傻小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等兵,主要归功于他几位直接上司“手把手”地 带!

  什么是“带”?“带”就是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培养,就是激发员工的激情和积极性,发挥潜能,带出技能,带你的员工去完成任务,带你的员工成长,将你的员工从优秀带到卓越。

  在企业部门或项目团队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这里缺人手,我那边缺乏骨干,手下的人员不行等。这些说法也许是事实。但这恰恰是管理者的责任:要把他带出来。这正是管理的价值。

  默契创造效率,“带”法成就默契。没有“带”,就没有团队; 没有“带”,就没有效率; 没有“带”,就没有成功。

  企业管理者不要回避问题,不要推卸责任,不要抱怨下属,从自己做起!“带”是组织中处于中间层的工作之道!“带”是组织中基层管理者落实上级意图的执行力之道!“带”是组织直线经理人管理下属,使部门卓越的领导力之道!

  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够真诚地“带”员工,员工就会提高工作技能,就会具备良好的职业理念,就会学会感恩、珍惜工作。在这样的团体中,管理者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就是“带”管理的最大受益者。

阅读(59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