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5470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10-12 01:02:36

  2009年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整机发展与基础配套水平提升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出国家振兴基础零部件工业的坚强决心,装备工业基础零部件正迎来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基础零部件行业现状,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2008年底到中国机械零部件工业协会、中国轴承工 业协会、中国液压启动密封件工业协会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了行业的发展情况、产业能力布局、重大企业情况、市场需求状况、企业技术水平等,并就解决我国零部 件目前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近日强调,装备工业基础零部件在装备工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基础零部件门类基本齐全,研发与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其中轴承产品规格已由1999年的39000种增加到2005年的66000多种, “神州系列”、“嫦娥一号”等国防重大装备配套轴承完全实现自主化;液压气动密封件基本可以满足国内主机配套和扩大出口的要求,其中液压产品产值首次迈进 世界前三位。

  但是,我国装备工业基础零部件仍存在产品档次低、可靠性差、寿命短的突出问题。工程机械需要的高压泵阀、盾构机和风电需要的轴承等全部依赖进 口,液压气动元件仅有1350种、8000个规格,不足日本一家公司的1/5;铁路客车轴承寿命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3~1/4。据统计,在每年进口的 机电大宗商品中,基础零部件占到76%以上,国产装备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基础零部件行业总体上处于低水平产品过剩、高水平产品不足、尖端产品 短缺的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装备工业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基础零部件行业存在“两弱两少”的问题,即基础理论研究弱,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力度弱,原创技术少,专利产品少, 设计和制造技术基本上是模仿。行业内没有一家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力量薄弱。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研发周期是国外同类产品的2~3倍,新产品贡 献率为国外的十分之一,总体技术水平落后15年以上。自主创新投入少且分散,我国基础零部件行业大都是中小企业,用于科研开发及新产品研制的资金,仅相当 于国际知名公司的零头,全行业每年研发投入只有销售收入的1%~2%。

  二是产业集中度低,由于装备工业基础零部件行业进入技术门槛较低,大量粗放式的、达不到经济规模的小型企业不断涌现。基础零部件企业普遍规模 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仅瑞典斯凯孚公司一家企业的销售额相当于我国近千家轴承企业销售额的总和,我国轴承工业四家最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25%,而日本则 达到90%。

  三是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发展缓慢,加工设备数控率和自动化水平低。大多数企业老旧设备占到80%以上。对基础件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的先进热处 理、表面处理、试验检测等工艺和装备缺乏,造成工序能力指数低,一致性差,产品加工尺寸离散度大,产品内在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基础零部件的精度、性 能、寿命和可靠性。

  四是人员素质亟待提升,基础零部件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不仅高技术人才缺乏,同时也没有建立起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掌握现代机电技术的技术工人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总量不足。

  为了彻底扭转装备工业基础零部件落后局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业内外专家一致提出应尽快实施装备工业基础零部件振兴战略,集中力量 突破关键技术,实施基础零部件专项工程;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主机与基础零部件企业的长期战略同盟关系;加强技术改造,完成产业技术升级;通过 兼并重组做强做大基础零部件企业;研究制订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基础零部件良性发展。

阅读(55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