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3220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08-30 23:38:11

三、祖孙深情

(一)祖母对孙儿的慈爱

孝庄是位感情细致、慈祥可亲的祖母,她对玄烨的关心爱护,体现在各个方面。

玄烨大婚,是由祖母一手操办。孝庄不仅亲自为孙儿择选皇后,而且就孙儿孙媳举行合卺礼的房间,做出详尽指示。

康熙四年(1665年)金秋,玄烨大婚在即。据礼部奏报:“中宫(指坤宁宫)七间,北坐向南,本年均吉。既隔首间次间,于五间之中间合卺吉。”孝庄阅后下 达懿旨:“中间合卺,因与神幔甚近,首间、次间虽然间隔,尚是中宫之正间,内北炕吉。两旁间既非正间,均不可用。”显然,孝庄为孙儿考虑得更为周详。是年 九月初八日,玄烨同赫舍里氏在坤宁宫祖母选定的房间内,举行了合卺礼。

孙儿平时的衣食住行,孝庄都记挂于心。玄烨继位后,曾住在保和殿。康熙八年(1669年)初春,孝庄因孙儿“以殿为宫”而居,“于心不安”,特交付工部修 葺乾清官、交泰殿,使“皇帝移居彼处”。玄烨立即遵旨,命工部“选择吉日,修理朴质坚固,以仰副太皇太后慈爱朕躬至意。”是年十一月,玄烨移居修造一新的 乾清宫,这里成为他在紫禁城内的居所,直至其去世未曾变更,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以上。

孝庄对孙儿了解甚深,孙儿的喜怒哀乐或任何情绪波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孙儿有了病痛,她更是焦虑万分。

康熙十八年(1679年),平叛战争尚未结束,玄烨又开始筹划攻取厦门、金门二岛,收复台湾的作战方略。“午夜迢迢刻漏长,每思战士几迥肠。海东波浪何年 靖,日望军书奏凯章。”他这首名为《夜至三鼓坐待议政大臣奏事有感而作》的小诗,较真实的反映出其运筹帷幄,夜不能寐的心情。三藩之乱爆发后,他已度过六 年紧张岁月,其间,他的个人生活也连遭不幸。十三年五月,皇后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十七年二月,第二位皇后钮钴禄氏病亡。两位爱妻相继早逝,给玄烨以较大 刺激。十八年七月,其同父异母弟和硕纯亲王隆禧病故;同月二十八日,京城发生地震,房屋大批倒塌,人畜伤亡惨重。玄烨禀照六年前(康熙十二年九月)京师地 震时,祖母关于遇有灾异,人君“当益加修省”的告诫,立即引咎自责。他“早作夜思,中心惶惧,寝食靡宁”,健康受到一定影响。十一月下旬,他因身体不适, 不得不暂停御门听政。然而祸不单行,玄烨的身体尚未恢复,十二月初三日深夜,太和殿突然失火被毁。这场严重的火灾,依然被认为是“上天示警”的象征,玄烨 又一次受到打击,心情沮丧可想而知。


眼看孙儿逐渐消瘦,孝庄极为不安,反复加以劝慰。十二月初三日夜太和殿大火初起时,玄烨牵挂年迈的祖母,当即前往祖母宫中问安,孝庄一再劝孙儿不要过份忧虑,务必多休息数日,等身体康复后再上朝理政。但玄烨放不下国事,十二月初五日一早,又开始御门听政了。
欢迎访问亚亚虫网-------------------------------

孝庄担心孙子的身体吃不消,于是转换方式进行劝阻。十二月初五日当天,她派贴身太监刘忠向领侍卫内大臣阿鲁哈、大学士索额图、明珠等人传谕:“皇帝自人秋 以来,未甚爽健。且此数年间,种种忧劳,心怀不畅。顷者抱恙,今虽痊愈,但尚未甘饮食。念南苑洁静,宜暂往彼颐养。又昨火灾,闻太子(胤礽)亦尔惊恐,可 令同往。传语皇帝,勿违吾命。”阿鲁哈等遂奏闻玄烨。玄烨知道这是祖母的一番苦心,不便相违,对大臣们说:“太皇太后念朕躬偶恙,屡蒙降旨。朕钦遵慈命, 即幸南苑,明日当徐徐起行。”他带着6岁的皇太子胤礽在南苑行围十天,回宫后即以太和殿灾颁诏天下,求言修省。此次南苑之行对玄烨身心两益,十分必要,反 映出孝庄对孙儿无微不至的关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玄烨第一次南巡,历时两月余,这是他和祖母分别时间最长的一次。在此期间,尽管玄烨与祖母保持密切联系,并将从黄河打捞 的鲜鱼及地方鲜果驰送京城,但孝庄依然思孙心切,不能自己。玄烨回銮途中,十一月十五日行至直隶省河间府秦家庄,收到祖母差人专程送来的乳品。对一位尝遍 天下美味的封建皇帝来说,食物本身并不重要,而玄烨却从中深深感受到祖母的厚爱,这是任何权力、金钱所无法换取的。他当即感慨赋诗道:“彩旃晚驻瀛洲道, 忽报铜龙骑使来。心识慈怀同日照,口传温语逐阳回。松脂似截盘中玉;绮食初和鼎内梅。两月几虚甘旨奉,归程欲听晓钟催。”

玄烨第一次南巡时,孝庄尚健在,他没有奉祖母同行,说明孝庄的健康状况已不允许。这当是玄烨终生抱憾之事。

(二)孙儿对祖母的孝养

人的感情是双向的。孝庄为孙儿呕心沥血,玄烨对祖母的回报,则充分体现在他三十多年“期尽孝养,朝夕事奉”的行动中。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朝臣们,曾经做过如 下评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洲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居则视膳于寝门,出则亲扶于雕辇。万机 稍暇,则修温清之仪;千里时巡,恒驰络绎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于平日,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这些话虽是颂扬之语,但却基本属实。

满族人一向注重礼节,尊老爱幼。晚辈每日向长辈请安,是清代一般八旗官宦人家的寻常礼,清宫内极为重视。不过对玄烨来讲,向祖母请安并非例行公事,而是发 自其内心的愿望。他曾无数次“亲诣慈宁(孝庄居住慈宁宫)问起居”,“承欢祗领徽音训”,“晨昏敬睹慈颜豫”。每次都是急切前往,欢快而归,“归路思维乐 有余”,“不尽欢欣踊跃回”,恰是其当时心情的写照。玄烨十分珍视每日与祖母的聚首,这是他日理万机的生活中尽享亲情的时刻,对他的精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 调剂。

每当玄烨外出时,总是事事处处想着祖母。一次,他驻跸南苑,遣使为祖母恭送鲜果:“日永离宫节候新,薰风早已献嘉珍。赤瑛盘内千鲜果,奉进瑶池第一人。” 他在南巡途中捕得鲜鱼,立即“驰进两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兼志思慕之情”:“千里难承玉陛欢,鲜鳞纟网得劝加餐。遥知长信开函日,定荷慈颜二笑看。” 他行围时猎获野禽,也恭进祖母:“遣使呈鲜味,须令马迅飞。”
欢迎访问亚亚虫网-------------------------------

离京期间,每隔数日,玄烨必定奏书向祖母请安,告知自己的情况,而归途中一想到即将见到久违的祖母,心情格外愉悦。一次,为了使祖母高兴,他特意赶在“端阳节前一日回宫”,并为此赋诗一首:“满路榴花映玉舆,栌烟香绕侍臣裾。经时远道彤闱隔,先向慈宁问起居。”

(三)奉祖母六洗温泉,一出塞外

康熙十一年(1672年)至二十年(1681年),玄烨先后6次陪侍祖母去温泉疗养,其中,一次去宣化府赤城汤泉,两次去昌平县北汤山汤泉,3次去遵化州 西北40里福泉山温泉;时间最长一次达73天(康熙十一年九月去遵化温泉),最短一次45天(康熙二十年三月去遵化温泉)。

从种种迹象看,孝庄在晚年患有皮肤病,而且一度较重,所以10年间连续6次往温泉洗浴,即使在乎叛战争的异常时期,亦未间断,并几次变换地点,以求更好的疗效。

孝庄每次去温泉疗养,玄烨亲自陪同,照料得无微不至。这里仅以她第一次去赤城汤泉为例。

康熙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清晨,已提前做好准备的玄烨来到祖母宫中,扶祖母登辇后,他随辇步行,到神武门才上马。途中进膳时,他亲视祖母降辇,陪祖母一起至 进膳处,得知一切安排妥当,才返回自己的行宫吃饭。饭后,玄烨赴祖母行宫,“下马趋至近前侍立”,侍祖母登上乘舆,他又亲扶辕驾行走数十步,才上马跟随。 傍晚行抵巩华城(今北京沙河附近)驻跸,他步送祖母乘舆至宫门,并亲视孝庄降乘舆入宫后,才放心地返回自己的行宫。

正月二十五日快到南口时,玄烨得知祖母将要下榻的行宫尚未布置完毕,立即驰往亲视,待一切准备妥贴,才回奏祖母,并亲自将祖母送至行宫。之后,他又不顾一天的旅途劳顿,跃马出居庸关“亲阅道路”,以确保翌日祖母在路途的安全。

正月二十六日,玄烨一行经过绵延起伏的八达岭,玄烨至山麓下马,亲手为祖母“扶辇整辔”。孝庄心疼孙儿,几次对他说:“汝步行劳苦,其乘马前行”。玄烨执 意不肯:“此处道险,必扶辇整辔,于心始安。”一直行至较平坦处,玄烨才重新上马。几天后过长安岭时,他同样“随驾步行”,进行护持。

一月二十七日,在怀来城东浮桥前,玄烨担心桥身不牢固,他让祖母的轿子暂且停下,自己亲驰视验,确保无虞后,才请祖母过桥。

经过9天翻山过岭,长途跋涉,二月初三日,孝庄等终于平安抵达赤城温泉。由于温泉附近地方狭隘,除孝庄的行宫外,不便再建行宫,玄烨住在7里开外的头堡。他每天前来请安,并留下陪伴祖母。
欢迎访问亚亚虫网-------------------------------

恰在此时,京城传来噩耗,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嫡子承枯病故,年方4岁。承祜活泼聪颖,向为玄烨钟爱。玄烨“自闻皇子信,郁闷不已”,极其悲伤。他知道祖母平 日视承祜为掌上明珠.为了不使祖母难过而影响治病疗效,决定暂时向她隐瞒此事。当日,玄炖去请安,他强忍悲痛,在祖母面前笑语如常,并特别叮嘱身边的大臣 们:“朕恐太皇太后闻之伤悼,故含痛问安。朕在此,恐诸王等闻信,前来慰朕,若至,俱令散去。”礼部官员为请示安葬承祜的事来至孝庄行宫,细心的玄烨担心 祖母闻知,遂将他们召至僻静处,叫到自己跟前,垂泪面谕安葬事宜。

从二月初六日玄烨得知嫡子死讯,直至孝庄回宫的五十多天内,他始终将这一不幸消息瞒着祖母,独自背负了本可与亲人分担的痛苦。

三月二十一日,孝庄圆满结束疗程,起驾回京。过长安岭时,大雨滂沱,玄烨不顾祖母的劝阻,仍旧下马步行,在雨中护持祖母的辇辕。二十九日,祖孙顺利抵京。 这次往返65天的行程中,玄烨表现出的对祖母的孝敬,确实是人们所难以想象的。随扈的起居注官说他:“天性纯孝,古帝王未之有也”,并不为过。

洗温泉对孝庄的皮肤病具有显著疗效,从她先后6次前往的间隔时间看,一般每次洗浴后的效果,可持续一二年或两三年。祖母洗温泉后病情好转,玄烨的喜悦难以 言表,他曾为之赋诗:“温谷神丹力不穷,五云暖溜绕行宫,圣躬喜得今康豫,宇宙欢欣旧日同。”康熙二—卜年春季孝庄在孙儿陪同下最后一次去遵化温泉后,疗 效得以巩固。她的皮肤病在五六年内基本未犯,直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冬因“疹患骤作”,溘然长逝。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夏天分外炎热。六月二十日,玄烨奉祖母出古北口避暑,10岁的皇太子胤礽、12岁的皇长子胤褆、7岁的皇三子胤祉随驾。年幼 的曾孙围绕膝前,给孝庄的旅途更增添了乐趣。此次行程往返72天,“凡所经过,皆大山茂林”。据随扈起居注官记载:“是行也,每日清晨,上亲诣太皇太后行 幄,候升辇起行,随从里许,然后分道。至暮,复亲诣行幄,请安毕,始还御幄。沿途视膳问寝,承欢养志,无所不曲尽焉。”当时,承德避暑山庄尚未修建,否 则,玄烨必会侍奉祖母前去避暑,就像其后他曾数次奉皇太后去那里一样。



孝庄从塞外返京不久,又在孙儿陪伴下前往五台山。这一年她已71岁,数月内能够两次远行,表明她的身体确有起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洗温泉的良好作用。

(四)五台之行

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的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很多喇嘛寺庙,位于菩萨顶的寺庙,即为其中之首。有清一代,特别是清初,统治者对五台山喇嘛寺庙极为重视,多次出资兴修,并派人直接管理。
欢迎访问亚亚虫网-------------------------------

孝庄自幼笃信喇嘛教,去五台山菩萨顶礼佛,是她多年的夙愿。凡是祖母所想,玄烨无不千方百计予以满足。康熙二十二年二月,他率领皇太子胤礽前往五台山,抵 达菩萨顶,住了4天。其间,玄烨除去拜诣神佛,为祖母“致祈景福”外,还颁发帑金,修缮五台山庙宇,“御书匾额,以次颁布”,并为不少寺院亲笔撰写了碑 文。他返京后,立即令工部修整从京城去五台所经道路、桥梁。这显然是为孝庄五台之行做各方面准备。

同年九月初,一应修治刚刚竣工,玄烨立即奉祖母前往五台山。此行他还特意叫上哥哥和硕裕亲王福全、弟弟和硕恭亲王常宁,以便途中能更好地照顾祖母。

九月十三日,途经涿州。玄烨因长城岭一路山径险峻,率侍卫及祖母身边的太监赵守宝先行前往,亲视所修道路,命福全、常宁随祖母后行。十九日,玄烨行抵菩萨 顶,第二天即奏书祖母,详报路途的艰险情况。奏书中写道:“銮驾既已到此,臣岂不欲太皇太后圣祖母至菩萨顶瞻礼,但极危至险之处不行奏明,为孙者不能即安 也。”他最后恳请祖母,“仍询太监赵守宝定夺”,表现出对祖母的极大尊敬。

九月二十二日,玄烨“特赴长城岭,用辇亲试”。果然,由于山势过陡,抬轿之人站立不稳,难以攀登。玄烨返回后如实禀告祖母,但孝庄仍不愿放弃多年的愿望, 就此止步。玄烨理解祖母的心情,不愿让祖母失望,尽管他明知难以攀登,还是谕令抬轿校尉及随侍内监等勤加演习,小心扈行。

九月二十四日一早,玄烨至祖母行宫请安后,起驾出发。行至长城岭,因山路崎岖,乘车不稳,改为暖轿,他本人侍从左右,亲督校尉及随从人员等前后扶掖,以备 不虞。孝庄见抬轿之人步履艰难,于心不忍,执意易车。玄烨不得已听从了祖母的要求,同时又暗自“命轿近随车行”。走了不远,一直跟在车旁的玄烨见车身不 稳,请祖母仍改乘轿。孝庄早巳后悔,无奈地说:“予已易车矣,不知轿在何处,焉得即至?”不料话音未落,玄烨已让人将紧随车后的轿子抬到祖母身边。孝庄喜 出望外,抚摸着孙儿的脊背,连声称赞说:“车轿细事,且道途之间,汝诚意无不恳到,实为大孝”。许多年后,玄烨还将此事作为“臣子”“尽心体贴君亲”的例 子,讲给皇子们听。他说:“凡为臣子,诚敬存心,实心体贴,未有不得君亲之欢心者也。”玄烨的确以自己的行动,做到了这一点。

“历岭路数盘”后,孝庄感到难以继续前行,终于对孙儿说:“岭路实险不可度,吾及此而止,积诚已尽,五台诸寺应行虔礼者,皇帝代音行之,犹吾亲诣诸佛前 也。”玄烨令福全等扈从祖母先行返尿,他本人则于九月二十五日再次来到菩萨顶,遵慈旨“代礼诸寺”。十月初二日,玄烨追上祖母一行。七天后,祖孙平安抵 京。
欢迎访问亚亚虫网-------------------------------

虽然孝庄亲至菩萨顶礼佛的夙愿,最终未能实现,但她让玄烨为之代礼,一路上又备感孙儿的至诚体贴,这些都足以大大减轻其内心的遗憾。

孝庄去世后,玄烨还曾数次驾幸五台山。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他授与菩萨顶真容院喇嘛丹巴格隆“清修禅师”封号,让其“仍提督喇嘛僧众,朝夕赞宣 ”,并亲撰(谕清修禅师都纲喇嘛丹巴格隆)一文。四十年五月,他又写下“清凉山新志序”,记述五台山的历史沿革。这些做法,都体现出他怀念祖母,不忘祖母 遗愿的苦心深意。

(五)奉养姑母

玄烨对祖母的深情,还反映在他奉养姑母巴林淑慧公主的行动上。

孝庄共有一子(顺治帝福临)三女,3个女儿里,她最喜爱二女儿,即皇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加之另外两个女儿都先她而故去,这使她对唯一仅存的二女儿更加珍 爱。淑惠长公主名阿图,因其前夫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索尔哈死后,又改嫁巴林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故人称巴林淑慧公主。玄烨受祖母的影响,从小对这位 姑姑另眼相看,十分敬爱。

康熙十二年(1673年)夏,孝庄一度身体不适,玄烨亲侍汤药。当他得知祖母很想念远在巴林草原的姑姑时,立即命乾清门侍卫武格,携带他本人平日所乘轿 舆,“驰驿往迎公主”。巴林淑慧公主很快来到额娘身边,孝庄“甚喜,遂强健如常”。玄烨见祖母病愈,也喜不自禁,溢于言表。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七月底的一天,玄烨去向祖母请安时,发现孝庄正因女儿所居地方年景不佳,“马牛羊多染疫倒毙,田禾亦不收获”而担忧。于是,他 仍派遣乾清门侍卫武格,将巴林淑慧公主接到京城;并令武格带去马驼粮米以做赈济。玄烨和祖母当时都不会想到,这一举措,使孝庄得以同女儿在一起,度过最后 的四个月。

爱女与爱孙,同是孝庄亲骨肉,是她最为牵挂者。这姑侄二人各以不同方式,给孝庄的晚年带来莫大快慰。一次,他们3人坐在一起闲聊,孝庄当着女儿的面,托付 孙儿在自己身后好好照顾姑姑,玄烨当即“面允公主”,并对祖母做下许诺:“待姑年迈时,(朕将姑姑)迎至京师。凡一切应用之物,朕皆承理,以终天年。”

玄烨没有食言。巴林淑慧公主晚年留住京城,与额娘生前最为疼爱,逝后“不忍远去”的侄儿朝夕相伴。可以肯定,孝庄生前也曾像托付孙儿一样,嘱咐过女儿,希 望她在自己身后,更加关怀玄烨。孝庄对两位晚辈互做托付,让他们彼此照应,相互慰籍,这恰恰是她所虑深远,细致、周详的一贯作风。
欢迎访问亚亚虫网-------------------------------

孝庄去世后,巴林淑慧公主成为与玄烨血缘关系最近的长辈之一,从她身上,玄烨隐约可见祖母的音容笑貌。他对姑姑照顾备至,优礼有加。

康熙三十年(1691年)。玄烨将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嫁与姑姑的孙子,巴林郡王鄂齐尔之子乌尔衮,可谓亲上加亲。翌年十月,破例为巴林淑慧公主与和硕荣宪 公主照贝勒品级设立护卫,其长史带孔雀翎,额驸乌尔衮等各设三等侍卫六员。四十四年七月,巴林淑慧公主早已离世,玄烨派侍卫传谕乌尔衮:“今朕诸姑俱弃 世,诸姑之子,……照科尔沁达尔汉王旗下公班地(班第)例,授本身为公,食俸。”四十八年(1709)三月,玄烨又特授皇三女为固伦公主,乌尔衮为固伦额 驸。巴林淑慧公主及亲属处处享受特殊待遇,表明玄烨始终未忘祖母之托,祖母生前所钟爱的人,在他心中也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正月,住于京邸的巴林淑慧公主病危,玄烨亲至府中探视。几天后,69岁的公主望着立于榻边的侄儿,面带感激的微笑,安祥地闭上 了双眼。玄烨后来曾与大臣们谈起:“公主系朕之姑,太皇太后在时,公主特蒙眷爱,因以托朕”。“及公主病笃,见朕亲临视疾,含笑而逝。病笃之人,朕见之亦 多矣。如此含笑而逝者,从未一(左者右见)。公主生逢泰运,居蒙古地方,五十余载,毫不生事,躬享高年,子孙繁盛,含笑长逝,诸福备矣。朕叹悼之怀,因少 解焉。”他出色地履行了对祖母、姑姑所做承诺,使姑姑心满意足地度过晚年,祖母在天之灵,终于得以告慰。

巴林淑慧公主的离世,为玄烨带来无尽的思念。翌年(1701年)初夏,玄烨巡视塞外,七月驻跸皇三女荣宪公主府邸,抵达当日,即遣随行诸皇子至巴林淑慧公 主墓奠酒。九月返京途中,玄烨再次驻跸皇三女府邸,并亲诣亡姑墓前奠酒举哀。之后,他仍觉心.意未尽,复遣皇长子直郡王胤褆前往致奠。这些都折射出玄烨对 已逝姑母所怀有的挚情。

还须一提的是,197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发掘了一座古墓,墓主是玄烨的另一位姑姑,皇太极第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她名叫雅图, 在孝庄所生子女内居长,生于天聪三年(1629年)正月,逝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闰三月,享年50岁。崇德六年(1641年)她13岁时,下嫁卓礼 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子、她的表兄弼尔塔哈尔。康’熙五年(1666年),其夫袭封亲王。雍穆长公主逝后被火化,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安葬在她已生活37载的科尔 沁草原。

雍穆长公主墓内的出土文物中,有银制骨灰盒、青花瓶、缎锦、墓志等物品。玄烨亲自撰写的圹志文中说:“固伦雍穆长公主,太宗文皇帝之女,世祖章皇帝之姊, 朕之姑也”。“呜呼!朕缵鸿绪,念系皇祖之女,皇考同气之亲,方期骈集繁趾,永享大年,何意遽尔薨逝,朕怀震悼,曷其有极,为卜北域,并设垣宇,窀穸之 文,式从古制,祭享之仪,悉循典章,勒之贞珉,用志生薨之年月,惟灵其永妥于是焉!”玄烨将大姑的后事办得如此完备,除去姑侄情义使然外,也是为了安慰此 前已失去一个女儿(玄烨的亲姑固伦端献长公主逝于顺治五年,年仅16岁)、这时又为再失长女而痛心不已的祖母。
阅读(178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