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 tree》,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处复杂纤细的柔软所在,而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那种轻快的哀伤,总能抚慰我心中某处。
手机上有四种情景设置,除了睡觉或需要静声的公共场所用“宁葭”之外,高兴的时候用“贝克街112号”,平静的时候用“杜鹃醉鱼”,郁闷的时候用“挫骨扬灰”,近来用的多是最后一种,郁闷得绵绵不绝,郁闷得莫名其妙。
此种郁闷是件不足怜惜的事情,完全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结果,庄筒子饱食之后四处遨游,我比较懒惰且是贫穷,于是只能聊做神游而已。
昨晚在灯下读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描写世态兼宣讲报应的旧小说,说不上有多少精彩之处,不过是些平实甚至粗俗的烟火人情,却也能吸引我一直看下去。
第二十三回《绣江县无儇薄俗,明水镇有古淳风》里说到有个赐了全俸归家的杨尚书,择水临桥设了一个酒肆,以低价供给过往行人。尚书此举固然可佩,我却对他店里的饭食菜色更有兴趣,书中描写道是:一大碗豆豉肉酱烂的小豆腐、一碗腊肉、一碗粉皮合菜、一碟甜酱瓜、一碟蒜苔、一大箸薄饼、一大碟生菜、一碟甜酱、一大罐绿豆小米水饭,我不曾领略过山东风味,也不知道那粉皮薄饼甜酱生菜是个什么口感,却仍然对着书想入非非。
世事往往如此,想像里的东西总是无比美好的,圣人又说“食色性也”,可见好吃与好色都是人生两大乐趣所在,我本人对于色之所好尚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于是百分之八十的强烈热爱和欲望都倾注到了食物上。如此一来,对着书本意淫美食,也就算是人生一大乐事了,即使是平时自己并不喜好的食物,从别人的笔下写出来,也感觉是甜香可嚼的,譬如我其实很讨厌油腻的食物,但看到《红楼梦》里那鹅油松穰卷仍然感觉口舌生津,至于那“碧荧荧热腾腾的御田梗米粥”配了什么“胭脂鹅脯”,就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次满足着我的想像折磨着我的肠胃了。
鲁迅是我很有好感的一位作家,不是因为杂文,而是因为小说,特别是那本《故事新编》,初中的时候翻来覆去的读,强烈持久吸引我的究竟是什么呢,说来惭愧,不是其中的观点与思想,而是个“吃”字。对于《采薇》里吃着松针野菜的伯夷叔齐羡慕极了,《理水》里的嫩榆叶和鲜水苔也让我倾慕不已,甚至是〈奔月〉里惹得嫦娥无比忧怨的麻雀炸酱面都每每让我一边充满幻想一边大口吞下白米饭,一直觉得老子很让我同情,最大原因却是由于看到他在〈出关〉里只能吃馍馍喝白开水。〈在酒楼上〉其实是个很悲凄抑郁的故事,但留给我的却是极为美好幸福的印象,归根究底也是因为文中提到的那四色绍兴菜肴:茴香豆,冻肉,油豆腐和青鱼干,让我生出无限渴望。别人提到鲁迅总觉得他是严肃犀利值得景仰的,我却独感觉他十分可亲,满足了我少年时代对于美食的向往和憧憬。
西餐一向提不起我的兴趣,觉得单调冷淡,食用方法也拘谨,少有大块朵颐的场面。尽管非常喜欢奥斯汀,但对她书里的煮苹果和鸡蛋布丁却丝毫提不起兴趣来,倒是波洛和老福常吃的那道熏肉香肠煎鸡蛋早餐,给了我些许安慰,细想之下,却又感觉油腻得骇人。而《蝴蝶梦》里可怜的女主角吃的冷冰冰没有卤汁的火腿拼猪舌和范霍帕夫人喜欢的五香碎肉卷,更是彻底摧毁了我对于西餐残留的最后一点美好期待。
我还有一大与吃有关的爱好,就是看别人吃,发现此种癖好的是我妈妈,一次我妈用近锅底带着软锅巴的米饭卷了小小的饭团淋上鱼汤,看起来吃得很香,突然转头对我说:“你在干什么?”,方才发觉自己一直一瞬不瞬地紧盯着她看,筷子挑了饭却放在嘴边忘了去吃。后来出外上学,每晚下自修后都在宿舍里吃宵夜,吃得最多的就是方便面了,我自己对于它没有太大的食欲,不过是聊以充饥,却非常乐意欣赏一个室友的吃相,特别是她那种吸口允吞咽的声音和专注幸福的姿态,每每让我想起鸭子吞泥鳅来,后来每逢她吃面之前都会大声叫我:“**,我要开吃了,快来看哪!”,一时引为楼道笑谈。经常看韩剧,对于千篇一律的故事情节虽然不怎么喜欢,却极爱看他们吃饭的场景,《宫》里的信王子去平民王妃家吃饭,用生菜包了烤肉极大块地送进嘴里去,碗筷清脆地响着,杂乱而热闹的喝着汤,唇齿舌一片缠绵,简直比一千场一百场生死恋更能让我心向往之。
为食而生,或者为生而食?这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对于我而言,食是生命里最大的幸福,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莫知何谓,不过在先贤和大多数人看来显然应该是个极度高远厚重的东西,绝对不会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如我现在这般把时间浪费在记录彰显自己的食欲上也显然是浪费了,然而怎么样呢,这段无用的时光到底是我自己的,还是保留下来吧。
十一点半,要开饭了,诸位都吃些什么呢?
阅读(2924) | 评论(3)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