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5683
  • 博文数量: 28
  • 博客积分: 8010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180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5-11 16:4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8)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18)

2008年(7)

我的朋友

分类: C/C++

2008-05-31 07:01:37

  回调函数(Callback Function)是怎样一种函数呢?

函数是用来被调用的,我们调用函数的方法有两种:

l         直接调用:在函数A的函数体里通过书写函数B的函数名来调用之,使内存中对应函数B的代码得以执行。这里,A称为“主叫函数”(Caller),B称为“被叫函数”(Callee)。

l         间接调用:在函数A的函数体里并不出现函数B的函数名,而是使用指向函数B的函数指针p来使内存中属于函数B的代码片断得以执行——听起来很酷,是吧。

比起直接调用来,间接调用的确麻烦,那为什么还要使用间接调用呢?原因很简单——直接调用把函数名都写进函数体了,经过编译器那么一编译,板上钉钉,A注定调用的是B了,这样的程序只能按照程序员事先设计好的流程执行下去,太呆板了。此时,间接调用的巨大灵活性就显现出来了。想一想,如果p是函数A的一个参数(参数是变量,是变量就可以变吗!),那么程序的最终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p的指向——这样,A在通过p调用函数的时候就有机会调用到不同的函数,这样程序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就强多了。

         如果你能明白上面一段话,OK,那么你已经明白回调函数的75%了——因为被间接调用的函数就是回调函数本身,而间接调用是使用回调函数的“第二步”

“第一步”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想想,A通过p来调用B(或者调用其它函数),p是一个指针——空指针是不能用的!所以,“第一步”就是声明函数指针变量p并且为它赋值——即将p绑定到一个将被间接调用的函数上

这样,使用回调函数的完整流程就成了这样:

声明函数指针p à 向函数指针p赋值,使之指向函数B à p作为参数传给函数A à 函数A通过指针p调用函数B à 函数B的函数体得以执行。

         现在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摆在眼前了——Callback这个词里有一个back,上面这个过程哪里体现出“回”了呢?实际上是这样的:

函数指针p的来路我们不必去追究——它可能是一个全局变量(大部分情况下是这样),也可能是一个临时变量——对p赋值却是一件着实重要的事情,除了在声明它的时候对它初始化,我们只能在某个函数中去执行对p进行赋值的操作了,我们姑且管这个函数叫K。现在闭上眼睛跟我想,函数K和函数B处在同一个程序模块(比如一个类或者一个DLLModule_1中,而函数A处在另一个程序模块Modules_2中,把p想象成一条短信。Module_1发短信pModule_2,短信p的内容是“函数B的内存地址是0XFF1314521EE”,Module_2收到短信后使用这个地址,结果相当于给Module_1“回了个电话”。所以,一个“回”字,是站在包含了函数KB的模块Module_1的角度上去看而得出的结果

现在想想,台湾的IT同仁保留了Callback一词的英语词条直译,就叫“回呼函数”,真是高明。将Callback特化成计算机专业术语、叫做“回调”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p

阅读(71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