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8421
  • 博文数量: 62
  • 博客积分: 2995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66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12 12:1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2)

文章存档

2015年(1)

2012年(1)

2011年(4)

2009年(4)

2008年(3)

2007年(1)

2006年(48)

我的朋友

分类:

2006-11-13 23:57:05

几 翦 金

回族中的几姓是一种稀少的姓氏。该姓只见于清代雍正初期编写的《冈志》中。(参见《北京牛街志书—<冈志>》)

回族中的翦姓,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受朱元章调遣率军南下,任常德指挥使的维吾尔族将领哈八十(翦八十)的后裔。当时,因哈八十守边有功,太祖朱元津赐给他剪姓,并封给湖南桃源县良田1170亩,世代定居,繁衍后代。“清朝中叶,剪氏的人因剪字不雅,改为翦字”。(《翦氏溯源》)由于维吾尔族和回族信仰相同,生活习惯相近,故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特别是通过联姻,维吾尔族的翦姓便融入了回族当中。现今的翦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及河南、宁夏等地。

回族中的金姓,主要源自祖上回回名和赐姓。据扬州普哈丁墓园所藏(故宫收藏本的复印件)的《金氏宗谱》载;“吾族原籍天方国,西(经)名亦不喇金(古时将伊卜拉欣译为亦不喇金,金姓就取自名后的“金”字),(后)移居撒马儿罕。唐贞观(年)间请助讨贼始入中原,至元季尚公,主封指挥使司,族乃滋大。及明太祖起兵,先锡爵公以土司率义勇助剿寇党有奇功,敕赐锦衣卫指挥使司,遂赐姓金,效封护国将军。”在元文帝至顺三年(1332年),西域回回金吉平盗乱有功,被授于武略将军左副翼万户府上千户,赐符节镇守泉州,为泉州金姓回族先祖。再有,明代著名诗人“金大车的先辈是默伽(麦加)人,东来后居永平(治所在今河北省卢龙),明太祖赐姓金,徙其高祖洵于江宁(今南京),遂为江宁人。”(《回族人物志.明代》)在金姓中,也有个别为改姓。如清代归附回回胡达哩,“原为内务府回子,后改姓金氏,遂为金姓回族之一支。”(《中国回族大词典》)亦不刺,瓦刺回回,英宗天顺元年(1457)入附,授北京锦衣卫指挥同知。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改姓金,名玉。按,亦不剌乃波斯语Ibrahim的译音,汉文多译作亦不剌金或易不拉欣。窃以为金玉之“金”当源於“亦不剌金”之“金”字。金玉子金铭、孙金海、四世孙金楝、五世孙金守全、六世孙金万春世代袭职(〔明〕《锦衣卫选簿》)。金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桂林、江苏、东北和西北地区。

靠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区。(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喇 拉 剌 腊 蓝 兰 李 莉 梁 刘 龙 鲁 陆

回族中的喇姓,多取自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喇丁的“喇”字。据《陕西通志》载,元朝初,贵族纳速喇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四姓,居留各省。”另,“奥都喇合蛮之后裔姓喇”。(《伊斯兰教民族说》)喇姓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青海等地。

回族中的拉姓,是由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拉丁的名字演变而来。参见“喇”。

回族中的剌姓,早期见于元代。如元统元年(1333年)进土授温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的刺马丹、泰定四年(1327年)任镇江团山巡检司巡检的刺马丹。此外,在元代的官员中还有剌马先干、刺速蛮、刺哲(西域阿鲁温人)、刺利等人。刺姓回族现今分布不详。

回族中的腊姓,见于江苏扬州。唐代时,扬州为中国的地区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故许多波斯人便留居于此,腊姓便是这些留居者遗传下来的姓氏之一。另可参见“玩”姓。

回族蓝姓是“由回回人名,借用发音相近的汉字姓。”(《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如元代的词曲家蓝楚芳,原本“西域人,回回族”,入关后便采用了蓝姓。回族中的蓝姓,恐因明洪武年间“蓝狱”(蓝玉及家族遇害)之祸,使其资料相当匮乏。在历史文献中,蓝姓又往往被误记为“兰”姓。如蓝楚芳,在《太和正音谱》中为“蓝”;在《录鬼薄续编》中为“兰”在《西域文化名人志》中又说:“兰楚芳,又作蓝楚芳”。明代的蓝玉,官方资料均为“蓝”,民间偶记为“兰”。作为兰姓,是回族的同音又一姓,不应当“蓝”、“兰”不分。但是因“蓝狱”之祸,改“蓝”为“兰”者应当别论。蓝姓回族,自清代蓝朝鼎、蓝朝柱两兄弟领导的云南回族起义失败后,仅在陕西、新疆等地有少量分布。

回族中的兰姓,有源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谙都刺字瑞芝,生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祖父阿思兰,元初从大将阿术伐宋,转战河南江北各地,官至冀宁路(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达鲁花赤。子孙因其名兰,或以兰为氏。”(《回族人物志.元》)回族姓氏中虽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异姓”现象,但“兰”与“蓝”不可混同。兰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回族中的李姓,主要源自赐姓。如唐代时的“李光颜,本阿跌失,敕勒十五部落之一也。因世有武功,赐以国姓荣之。”再如五代十国前蜀的李舜弦(诗人)、李徇(文学家、药物学家)、李成三兄妹,本波斯人,其先于隋朝时来中国经商并定居,后封官入仕后赐给了李姓。于唐大中元年(847年)经宣武军节度使卢钧荐举入朝策试,并于次年被授进土及第的李颜升;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被封为怀化将军的李珂末均大食国人,其姓也是及第受封后的赐姓。唐代时,门第森严,等级分明,姓氏族谱志书均是皇帝“颁诏册定”的,故“国姓”是不敢冒用的。赐予回族的李姓,不仅唐代有,明代也有。如初以翻译外国文书后被升为锦衣卫指挥的哈只,宣德二年(1427年)朝廷浩封时,因无中国名,故赐姓李(诚)。此外,有个别的李姓则是改姓。如明代的李蛰,原本姓林,但祖上“性刚正不挠,为执政所嫌,从容毕命于福州”,其后便改姓“李”了。(参见《闽书.方外志》)清代,内务府回回人尼亚咱改姓为李,这也是回族李姓的又一支。李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北、西北和东北地区。李姓也有属皇帝赐姓的,如唐代进士李彦升、唐末词人李珣及其胞妹前蜀国主昭仪李舜弦,原名哈只一回回人氏,明初宣宗宣德一二年(1427)赐姓李,名诚。时任通事,授锦衣卫指挥使(《明宣宗实录》卷33)。李宗燕,原居北京,明太祖时任云南副将,永乐二年调迁常德,“下车数载,落业府东关外,居住沙河街”。另一支为李象贵系。李象贵,祖先隶籍江南,世居风阳府凤阳县之奔步街。明永乐年间,李象贵征剿有功,官迁常德卫,落业常德府东关。等等。

莉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区有此姓。(见《中国穆斯林.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莉姓又读chi音。

回族中的梁姓,为宋神宗(赵项)时的赐姓。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曾有一名骨伤外科专家由阿拉伯来华定居,并被朝廷聘为了护驾金疮科御医。宋帝还赐给他了一个中国名梁柱,于是后人都称他为“梁接骨”。梁氏从阿拉伯带来的医药学知识曾被载入《宋修本草》,在当时颇有影响。元代时,梁氏后裔曾在广惠司及回回药物院任职。明代,梁氏接骨术已传至第九代,遂选梁季六和梁秀六迁居南京开业。现今南京梁氏已传二十七至二十八世,并以从医者居多。再有,在元至元中年和大德初年分别任参知政事和中书平幸政事的回回人暗都剌,也改姓为梁,名德圭。(参见《宰相年表》)梁姓回族在江苏、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均有分布。

回族中的刘姓,多为改姓。如至元七年(1207年)授蒙古国诸万户府奥鲁总管的铁迈赤之子,虎都铁木禄(字汉卿),母姓刘,故改名刘汉卿。(参见《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清代归附回回伊不热业墨,“原隶内务府,后在凤城县(分属辽宁)入籍,改姓刘氏,遂为凤城刘姓回族先祖。”(《中国回族人名大词典》)另有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任河南行省平幸政事的刘哈刺不花,虽《元史》言“其先江西人”,但就其“哈刺不花”和“探马赤军户”的身份,以及受回回人泰不华(达不华)赏识推举为椽史(属员)的迹象来看,应是回回人。哈剌不花的刘姓,非赐即改。再有,甘肃的回族中,为避免同治年间的屠杀,也有将马、白等回族显姓,改为刘姓者。刘姓回族在中国分布也较广。

龙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回族中的鲁姓,取自回回名“安拉迪尼”(意为真主的宗教),简称“鲁丁”的首音。宋元时,回回名尾部缀有“鲁丁”的回回人比比皆是。元代任潭州路总管的伯笃鲁丁,便以“鲁”为姓,取了中国名鲁至道。在元代,为读书求仕取“鲁”为姓者远不止鲁至道一人,如大食国(阿拉伯帝国)人鲁坤(真定、济南等路监榷课税使)、康里人鲁企贤(吏部尚书)、鲁得之(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府元帅)等。鲁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浙、内蒙、西北一带。

回族中的陆姓,属明代皇帝赐姓。

 

暂无资料,欢迎提供

麻 马 买 麦 满 虎 猫 毛 米 苗 敏 明 沐 穆 木

回族中的麻姓,多取自回回名首音。如麻速忽、麻合马之后裔姓麻。(参见《伊斯兰教民族说》)在明代,回回“麻氏多将才”,故有“东李(铁岭朝鲜族)西麻”之誉。在山西大同任参将的麻禄家族中就有麻锦(宣府总兵官)、麻贵(宁夏总兵)、麻承恩(大同总兵官)、麻承诏(宁夏参将)及“第承训、承宣、承宗皆官总兵。”(《中国名人大辞典》)另,远在金代就大同人麻秉彝(兵部尚书),不知否麻禄先祖。麻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回族中的马姓最为多,故有着“十个回回九个马”之说。马姓主要来自祖名(回回名)首音。如“我族之马,则多为中西亚人名之译音。首音,均可以马字译也。”(《滇南丛话》)“‘马’是第一音节的音译,原来是人名,”(《回族人物志.明代》)后来就成了中国姓氏了。这也就是“以名为姓”的演化过程。在穆斯林民族当中,取穆罕默德为回回名者最为多,且圣名在中国历史上又曾被“一名多译”(马罕默德、马哈迈德、马哈马、马合麻、马哈木、马哈默等),故姓马的也就多了。再有,穆萨等一些带有M字头的回回名,在翻译时,也在向“马”靠近,如将其译成“马沙”等。马姓,除取祖名(回回名)的首音外,还有许多是取自中后部的“马”。如乌马儿、亦思马因、哲马鲁丁、默里马合麻之后裔取中间的“马”,阿合马之后裔取后部的“马”。还有,即便是祖名(回回名)中没有“马”,也因谐音关系,取了马姓。如“吉雅漠低音,字元德,漠音与马同,故名马元德”。又如清代内务府回回玛苏哈,便以“玛”音而改马姓。回族中的马姓,还有个别是因各种原因改作马姓的。据云南《保氏宗谱》称:“有因世变逃避于蛮夷间者。有改姓马氏者。”也‘有从母之故,改姓马者。”又如寻甸马氏《族谱》载:“始祖姓纳,南京应天府籍……至二世祖,于明弘治年始就寻甸而卜居焉。改姓马。”明成祖永乐年间,敕封武德将军、咸宁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赛哈智(赛典赤七世孙),“后辞职隐居滇西,改姓马氏。”(《中国回族大辞典》)在“1949年前,有一位为中国朝圣者作引导工作的阿拉伯人,名‘代理理’,来青海经商,在西宁娶回族女为妻,生一子二女,因回族多属马姓,当时青海的统治者也姓马,故给子女冠以马姓……彼之子女现仍居西宁。”在回族马姓中,也有少数汇入兄弟民族的事例,如金代时任凤翔府路(现今分别属陕甘宁地区)兵马都总管判官的维吾尔人马庆祥(原名习礼吉思)的曾孙“马祖常在元初定居并葬于潢川县小南海,其后代成为回族,今潢川县马明远先生(74岁)是马祖常第二十七代孙,他讲马家世代与回族陈姓联姻,认为马家很早就是回族了,这是河南维吾尔人融合于回族中的又一例证。”(《中国回族.河南回族》)回族中的马姓,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赐姓。如明洪武元年(1368年)西域鲁密国(今伊斯坦布尔)人马德路丁受太祖之聘入中国,授职为回回司天监监正,“两个儿子也随父亲在监内任职。又踢姓马,封回回大师”。《宋元以来的中国回回天文学家》)又如“定亦德,西域回回,太祖洪武中入附居北京,因姓马,名信”。(《回回历史与文化》)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西域回回亦刺思之子马黑麻历功进都督佥事,“赐姓马,名政。”《回回历史与文化》)瓦刺回回皮儿马黑麻,“上赐皮儿马黑麻曰‘马克顺’。”(《回回历史与文化》)据《怀宁马氏宗谱.志尚公牟言》载:“吾族系出西域鲁穆。始祖讳系鲁穆文字,汉译马依泽公,遂以马授姓。宋太祖建极,初召修历,公精历学,建隆二年,应召入中国,修天文。”在中国,怀宁马氏年代久远,分布较广,已成大家族,其后裔历宋、元、明、清至今,人才辈出,“今已传至四十代,人口遍布全国各省及港台地区,海外美、日、新、比诸国亦有族裔,为中国回族重要家族之一。”(《中国回族大词典》)马姓在中国回族中所占比例较大,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

回族中的买姓,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如“买述丁之后裔姓买”。(《伊斯兰教民族说》)“今蜀中多买姓,为元人买住(韶州路同治)之后。”(《姓氏略考》)故而,《姓氏词典》称买姓为“回族姓”。在元至正四年(1344年)至七年(1347年)任中政院使海道万户府达鲁花赤的买述丁,先世为不花刺人,太祖时随父入关,为政期间轻徭减役、革除弊端、裁减冗员、禁官府压价购民财、备银赈灾,功绩十分卓著。元朱德润曾撰《买公惠政碑》颂其德政。买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回族中的麦姓,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在元代,有任中书亭章政事的麦术丁(麦术督丁)和任义乌县(今属浙江)达鲁花赤的麦术丁。另,“麦术丁”(Maisad-Din)又可译作“买述丁”,故麦和买姓也有一定的关系。现今,‘麦”字头的回回名仍在使用着,如“麦扎儿”。麦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回族中的满姓,取自回回名“满苏尔”(又译为“曼苏尔”)的首音。“满苏尔”(意为“胜利者”)是历史上著名的阿巴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他原名为艾布.贾法尔,曾选巴格达为新城——“和平城”,确立了行政、财政、邮政等制度,是阿巴斯王朝的实际开创人,故后继者和穆斯林多取此名。早在元代,曾任大都路治中的一位合鲁温(突厥部落)人其名就叫满速(苏)儿。《补元史.氏族表》中曾有记载。另,“满拉”(满刺)原本是一种宗教称号和职务,但也有人用它作为名子或复姓使用,如明代的满刺、满拉.马黑麻等。这是否满姓的来源,还有待于考证。满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

回族虎姓的又一发音。四川、云南等地的回族均称虎姓为“虎”(mao)姓。(参见虎姓)猫回族中的猫姓,出自贵州平坝县十字回族苗族乡。据《中国回族.贵州回族》称,乡里的撒、猫、保等姓氏的回族是民国初年由贵州省的威宁、赫章两县和云南昭通等地迁来的。在云南昭通的回族当中,虎姓读猫音。1987年昭通市民委对昭通地区的回族姓氏进行了调查,共有姓氏70种,但没有猫姓。因此,民国初由云南迁至贵州的猫姓,原本应当是虎(mao)姓。猫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贵州。

回族中的毛姓,始见于明代,据《明史.毛忠传》载:“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陵人。(《中国名人大辞典》里注为“凉州人”)曾祖哈喇歹,洪武初归附,起行伍为千户,战殁。祖拜都从征哈密,亦战殁。父宝以骁勇充总旗,至永昌百户。“毛忠于”(正统)十年(1445年)以守边劳,进同知,始赐姓……(正统)十三年(1448年),……始赐名忠。”另《殊域周咨录》的《天方国》、《吐鲁番》卷中,亦有回回通事(翻译)毛见、毛进。毛姓回族主要分布于新疆和甘肃。

米姓为中国回族古老姓氏之一。米姓主要出自古西域康居国的米氏。米氏原居昭武城(今甘肃高台县境内),为“昭武九姓”之一;后归属匈奴,迁至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两河流域,建立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撒马儿罕西南部。米国人进入中国后,子孙遂以米为姓。唐代长庆年间(821-824年)被刘禹锡誉为“唱得凉州意外声”、“能变新声作旧声”的著名乐师米嘉荣便是西域米国人。再有,阿拉伯名“米纳勒”的“米”也是米姓之源。另外,元代时的边帅米开庵(山西大同府回回),后于洪武六年(1373年)归附明太祖。次年他被调任福建邵武卫,年老辞官后定居邵武,为今福建米姓回族先祖。米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

回族中的苗姓,源自明朝皇帝朱元津的赐姓。据《赛典赤家谱》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平西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蜜(密)征调。以名为姓。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曰闪、曰者、曰白、曰苗……,”苗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海南沿海及青海等地。

回族中的敏姓,据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漳县的敏姓回族老人讲,先祖兄弟三人是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随征西将军沐英来洮州(临潭古称)的,其一兄居旧城,一兄居长川乡敏家咀村,一兄居扁都哈桑滩村。据史料载,在沐英西征的将领中确有敏大墉其人。(参见《临潭穆斯林及清真寺》)敏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甘南临漳地区。

回族中的明姓,早期见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奉旨调征,攻平缅甸后,驻守云南的都指挥明恭。现云南腾冲有其后裔,并已历二十余世。至南明桂王永历帝朱由榔转战各地退人云南后,随护的回族军士中也有一部分明姓,后便留居在了保山、腾冲一带。到了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面对清政府的压迫,回族族为表示“抗清复明”的反抗精神,遂以“明”为姓。由此而产生的明姓,主要出自回族反抗清朝最烈的云南、陕西、甘肃、宁夏。在宁夏固原县河川乡,还有以明姓回族居多而产生的“明川”。明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回族中的沐姓,出自回回名首字的谐音。如金吉堂在《伊斯兰教民族说》一文里指出:“木八刺或木沙剌福丁、穆古必立或穆鲁丁之后裔姓沐”。沐氏,源于明代以前。如明初的沐英(1345-1392年),少孤,从母避兵乱,八岁时母又亡,被太祖朱元漳和孝慈皇后收为义子,从朱姓。沐英22岁时(1367年),太祖“因吾有诸子,尔(沐英)亦长成。以人情无理度之,不晦尔名,使从尔姓,祀尔祖宗。”(《回族人物志》)让沐英“始命复姓。”显然,沐英的先祖在元代就姓沐。明以后,沐氏成了回族中的大家族,仅沐英的后裔中,就有沐昂、沐春、沐晨、沐斌、沐麟、沐天波、沐朝辅、沐朝弼等著名的将官。但到了清代,沐氏家族为避灾祸,有将其姓改为木姓者。沐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

回族中的穆姓,主要来自回回名首音。如回回名“穆萨”、“穆罕默德”、“穆罕麦”、“穆八剌沙”都可取“穆”。元代的回回世家穆古必立其后裔大多以穆为姓。此外,清代归附回回呢牙咱木,任职内务府,后也改姓穆氏,遂为穆姓回族的又一支。回族中的穆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回族中的木姓,主要取自回回名之首音。如“木八刺或木沙刺福丁之后裔,姓木。“(《中国回族大辞典》)有一部分木姓,也出自沐姓。如:“明初,因木氏镇守云南有功,被皇帝赐姓"沐’。明亡后,沐氏后裔为避灾祸,有些又改沐为木。”(《中国回族大辞典》)明清时,木姓回族在陕西咸阳还形成了一个聚居点——木家村。该村在50年代时,还立有“国子监太学生木际丰(庆生)”的石碑,立碑时间为乾隆十年(1745年)。(《同治年间陕西回族起义历史调查记录》)木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陕西。

阅读(4250)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回族姓氏 1

下一篇:中国古代十二个时辰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