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软考的内涵,就得先说说软考的发展历史,软考又名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它思路源于日本的《情报处理者水平试验》。
日本的这种考试由日本情报处理协会组织且已经制度化。考试成绩在日本IT产业得到认可,并成为录用新人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我国的软件水平考试最初由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张然等提倡,得到日本各主要IT厂商(包括日立、NEC、富士通、NTT等)的支持,成为电子工业部认可的考试。其初衷是想让考试成绩成为中外IT企业用人的通行证。
1988年正式开始这种考试,上海复旦大学成为考试的主要组织者。
1992年国家人事部认可软件水平考试的积极作用,又增加“资格”二字,使考试成为职称评定资格的认定标准。
然而实施一年后,人事部召集各地和各大型企业有关人员征求意见,作为职称资格的考试遭到质疑:一是通过率太低,二是即使考试通过也不见得能够提前提升或评定职称。
1998年人事部把考试分为:程序员(初、中、高级)、软件工程(初、中、高级)、数据库(初、中、高级)、网络技术(初、中、高级)、多媒体技术(初、中、高级)、系统分析员。增加了专业性。
然而一开始就有阻力,仅保持了初、中、高级程序员考试和系统分析员考试。
2003年考试办把主办权从上海复旦大学移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公布了新的考试大纲。2004年上半年考试属于过渡性,采用部分新大纲的内容并保留老大纲的内容。2004年下半年摈弃老大纲,同时全面按新大纲出题。
2003年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发布文件(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规定计算机与软件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规划。通过考试获得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从获得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后,不再进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相应专业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因此,这种考试既是职业资格考试,又是职称资格考试。
同时,这种考试还具有水平考试性质,报考任何级别不需要学历、资历条件,只要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就可以报考相应的级别。
部分级别的考试已与日本、韩国相应级别的考试互认,以后还将进一步扩大考试互认的级别以及互认的国家。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是不折不扣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个在两处地方得到证实,一处是广州的南方人才市场,一处是银行的供楼贷款资格验证那里。我把户口迁到广州的时候,我是以本科+学士学位进入的,但当时我也把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的资格证书也一同带去了,得到人事代理的人确认,这个是不折不扣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也就是所谓的职称证书),第二处是我在广州买楼需要贷款的时候,要对个人资格审核的时候,那个靓女听说我有职称,就要求我把职称证书拿出来,她同时也确认了这个是职称证书(有个小秘诀:如果你是本科毕业,在贷款供楼的资格审核的时候,中级职称证书比你的学历和学位证书更加有用,我最后问了那位帮我做资格评审的那位靓女,是本科毕业证重要还是职称证书重要,她就说不同的地方用处不一样,在现在来说,职称比学历更重要)。
我在论坛上也看到很多关于软考和职称之间的争议,现在我从我的认识角度来评价一下两者的关系。
软考的概念我在上面已经谈过,让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职称的概念。
职称,国际上通常的定义是:“区别专业技术或学术水平的等级称号”,所以,它是授予专业技术人员的“衔”或“称号”。但在我国,由于实践职称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曲折的过程,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缺乏切实可行的法规、条例,各行业、各专业之间缺乏统一标准因而导致同在“职称”这一概念之下,先后实行过专业技本职务制和“学衔”“称号”制,甚至在同一时期,有的专业实行职务制,有的专业实行“称号”制。这样就使“职称”这个概念的内函十分广泛,包括了职务、职位、学衔、称号、资格等多种含义。直到1986年,我国统一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不再实行“职称”制。但由于人们习惯“职称”这个词,“职称”便沿袭下来,但其实质意义已发生变化,现在通常所讲的“职称”是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所以在正式官方表达方式来说,职称成为一种聘任制度,我们所拥有的资格是职称资格。但在一般场合来说,人们还是延续了以前职称的称号含义,所以很多地方只要看到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就说成了职称证书,在人们心中,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称呼,所以只要你得到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就等于你是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拥有相应的职称。
最近我打电话给南方人才市场的人事代理处,询问如果要求他们代理办职称是不是最后就得到一个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得到答案是YES,所以更加确认在人事部门同样是延续了以前的职称只是对拥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的称呼。
有些人会说,为什么我得到了高级职称资格,但人事部门不聘任我为高级工程师呢?这个问题就要从现在的职称聘任制度说起了。以下是与职称聘任制度相关的概念。
(一)我国现行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其基本内容是:
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它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
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二)现行职称制度的主要特点
1、评聘分开;
2、按需设岗;
3、要求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任职条件和履行岗位职责;
4、先由专家评审任职条件或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再由行政领导聘任;
5、实行任期职务制,不搞终身制;
6、不搞通用制,只在本单位有效;
7、聘期要考核,能上能下。
(三)我国现行职称体系
1、以等级划分,分为三个等级五个档次”
高级 1正高级 2副高级
中级
初级 1助理级 2员级
2、以专业属性划分,现行有二十九个系列,涵括了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和党政管理12个大类学科700多个专业,形成了一个庞大、面广、复杂的体系(详见我国职称体系简表)。
虽然软考是实施了以考代评,就是说只要考试通过就得到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但现行的职称聘任制度是实施分离、按需设岗。所以要聘为相应职务岗位首先必须你先有这个资格,二是必须你所在单位有这个的岗位空缺,三是按照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规定安排聘用。有些地方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什么学历之上、得到什么学位、多少年工作经验、通过何级职称英语、发表过什么的学术论文等等。所以大家以后在论坛上不要再说要什么条件才能评到什么职称,软考改革后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不再存在评审制度了,它已经彻底地以考代评了,现在只是你所在单位是否聘用你担任相应岗位人员,如果你单位聘用你后,单位也不会说给你什么职称证书,你的单位会给你一份聘书,里面说明聘你为什么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聘期为多长等等。
可能你会问,这样我们不是白考了?答案当然是NO。
如果你通过软考,表明其已具有担任相应职务的专业技术水平,表明国家已承认其职称资格。你会被授予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注明了职称级别,全国有效。许多人据此印制了名片,并以此身份出席了会议,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等。虽然获得职称资格不等于获得聘任的职务,也不与工资待遇挂钩,但各单位将根据岗位需要,从有资格的技术人员中择优聘任职务。
通过软考,你也可以来用来验证你的知识体系,以考促学,增长见识,发现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填补知识空缺。
通过软考,你可以得到一种荣誉,得到一种尊重。
对我来说还有一种作用,可以挂在墙上,以后子女问起的时候,起码还有点比较威风的故事给他说说,不然给他的感觉这个爸爸一无是处了。
也有很多人在谈论比较软考与外国的专业认证的优点和缺点。在这里我先不谈两种认证的内容,我就谈谈他们的价格区别,中国政府真的很照顾我们这些搞IT的人的啦,你想想有那种IT认证比软考更加便宜,外国的IT专业认证简直不是考试,就是考钱嘛,只要你有钱,不要说OCA,或者你一点都不懂ORACLE都可以拿到OCP证书,现在外国的专业IT认证的试题答案到处飞,还有包过的,更甚者还有代考的,只要你有些钱,什么外国IT证书都随手可得(除了OCM,现在我还没有发现OCM的试题有得卖)。这个就是软考的严肃性,公平性,公开性,有谁敢说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光明正大地作弊。
还有软考考试的知识体系结构不同于外国的IT专业认证的知识体系结构,外国的IT专业认证都是面向日常应用技术,解决针对某种IT产品技术的问题,而软考是属于既注重理论基础又注重综合应用的知识体系,对在校生和有工作经验人员意义都不一样,对在校生来说通过考试既加固理论根基,又提高了知识的应用水平。而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通过考试验证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规范了软件设计开发思路,对软件过程成熟度的提高和软件项目的成功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做理论没有用,经验来决定一切。要记得理论才是根基,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再多工作经验都等于在摸石过河。不过软考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知识面太广了,还有就是为了考虑大部分考生,只能出一些共性的题目,缺乏技术的针对性,不过这个也是必然的。好像我通过了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当我真正进入IT这个行业,好像自己啥都不懂,最后自己自学了OCP的课程,这个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做数据库管理系统,怎么样配置高效的数据库、怎么样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的管理、怎么样对数据库进行合理的备份计划、当数据库崩溃后怎么样对数据库进行恢复、怎么对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ETL、BI在数据库技术中如何应用。这些技术都必须在实践中才能总结出来。所以希望各位还是在校生的考生一定要清楚认识软考,正确定位软考。
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过程,软考也不例外。我虽然已经退出了软考这个大浪潮,但我永远都是软考忠诚者,我会在外来以我微薄之力支持软考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说说而已,自己并不是什么人物,哪有这样的权力),促进软考的发展,希望软考能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应用,选拔出岗位上真正需要的人才。
在最后我祝各位考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阅读(1699) | 评论(0) | 转发(0) |